伊斯蘭之光
目前位置:首頁>>>>嚙碼嚙談與嚙踝蕭O
背著「者麻提」流浪的歲月
2002.1.18  3:07:04 PM    (本文原載《穆斯林通訊》) 達 吾  閱讀17512次
 
      1993年的齋月,對丁學勤老人來說,就像一根香,慘慘澹淡地燃燒到了斷裂處,能不能繼續燃下去,成了他心堬J塞至滿的悲傷。禮完台勒威哈,站在院子堙A望著滿天的星斗,遙想著即將出現的又一彎新月,老人淚流滿面。 和丁學勤老人一道禮完台勒威哈的三十多個老人執手相看,淚眼婆娑。 他們的身後,是一間只能跪十多個人的平房。他們站著的院子,是一個只能跪十多個人的院子。就是在這間平房和這個院子堙A在夜晚凜冽的寒風中,這三十多個老人禮完了1993年齋月的30個台勒威哈。然後,他們想到了下一年,下一年他們將走到何處?下一年誰會提供這樣一個場所讓他們禮拜?一句“老哥,我們怎麽辦啊!”淚水沿著這些老人渾濁的眼眶流出,打濕了1993年的那個齋月之夜。
  這間房子和這個院子是馬秀芬老人的,這堿O這些老人們巔沛流離的第四個驛站,這一年是他們會聚之後漂泊的第六個年頭。六年來,他們就像一柱柱沒有辟護的香,在不同的破舊而通仄的場所堅持著他們的燃燒。
  這些沒有清真寺的老人就住在蘭州市——一個擁有數萬穆斯林和106座清真寺的城市。不幸的是他們住在安寧區——一個被黃河阻隔得遠離鬧市區的河北區。這埵酗迨誘d名穆斯林,卻沒有清真寺。
  據傳,清朝同治年間,在這個區的較偏遠的安寧堡本有一座清真寺,但沒有阿訇,教民只有一李姓家族幾戶人家。有一年李家亡了人,到黃河以南請阿訇,適逢黃河發大水,水急浪高,被請的阿訇惜命,不願乘船,便說:“叫個滿拉去就行了。”這話叫李家人誤聽成“叫個喇麻去就行了。”李姓人家因之叛了教。從此安寧便沒了清真寺。
  丁學勤是河南桑坡人,安寧區一家工廠的職工。1988年以前,他總是騎車數十堥黺尷e以南做禮拜,那時候,教門在黃河以南的蘭州市區已經紅火得很。丁學勤說,那一年他做了個
調查,安寧有穆斯林243戶,加上周圍大中專學校和科研院所的穆斯林,起碼也有五六千人,這些人都和他一樣忍著遠離清真寺的痛苦。
  生活就像一條平靜得沒有聲息的河流。波瀾是從1988年開始的。西北師大有個炊事員,叫白長征,老伴去世,家埵酗@間平房還較寬敞。在一次偶然的交談中,白長征表示可在自己的家堨葹荂妒抭織ㄐ芋C這個提議讓安寧區的老人們振奮異常,他們從市中心的榆中街寺婼苳F個剛穿衣不久的阿訇,住在白家。這一年的齋月意義非常,白長征老人家的邦克聲像母親的呼喚,那樣潮濕溫暖,將一個個遠離清真寺的遊子喚到了“者麻提”上,禮台勒威哈的人由最初的十多個增加到後來的三十多個。
  那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啊,平靜安然卻熱潮澎湃。靠近清真寺的人們怎能體驗那種心情?“主啊!我來了——”一聲誦吟,便深深地叩拜。 30個台勒威哈,他們度過了生命中金子一樣貴重的一段。
  1989—1990年,“者麻提”設在馬文祥家。
  1991—1992年,“者麻提”設在張希祥家。
  1993年,“者麻提”設在馬秀芬家。
  就是在1993年齋月的蓋德爾夜,馬秀芬家那間平房堙A40多位穆斯林商量決定,向政府要地方籌建清真寺。這個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出了,只有這次把它提上了真正的工作日程。推選出14人的代表團。這個代表團到安寧區宗教局被削減爲5人,丁學勤做了總負責,馬少先、馬長鴻、張友先、馬洪武爲籌備組成員。馬秀芬把房子貢獻出來做了建寺聯絡處。
  也是在1993年,安寧“者麻提”的慘澹情況被《開拓》雜誌做了報道。北京讀者呂朝光哈吉讀了報道後寫信給蘭州的教友蘇文波哈吉瞭解詳情。蘇哈吉正值病重,命兒子背他下樓,找車到了馬秀芬家。馬秀芬家的情形讓這位老人百感交集。呂朝光得到蘇文波的回復後不遺餘力,四處奔走,爲安寧清真寺募集了第一筆籌建乜貼1萬元。
  蘇文波哈吉不久去世,臨終前囑咐兒子蘇昌德務必扶持安寧清真寺。蘇昌德遵父遺囑,聯絡幾個朋友四處奔走呼籲,爲安寧寺收乜貼5萬多元,捐助磚2萬餘塊。
  蘭州市伊協張德麒會長帶領丁學勤一行乘車遠走臨夏、甘南,爲安寧寺募集乜貼1萬餘元.
 丁學勤們將無數的求援信發往全國各地,便有無數筆乜貼從全國各地飛來。伊斯蘭,將無數的穆斯林聯在一起,一時間,無數顆心都在關懷著沒有清真寺的安寧區。後來,這座清真寺的建設花了近百萬元,全部來自捐助。
  在城市,寸土寸金。安寧穆斯林要地皮也是費了許多周折的。起初,政府給的是某技校東北角的一塊廢棄的地皮,有2畝多,不錯的地方。可是等丁學勤們準備設計施工時,地皮卻被該技校以種種理由從區政府撬了去。回想起此事,丁學勤至今還心中隱隱作痛。“氣得我生了一場大病,胸腔媯略F一個疙瘩。”病癒後,丁學勤來了一次“大鬧區政府”,由於他和區上的領導們私交不錯,才沒被惱怒,反而在1994年4月份要來了一個奇形怪狀的垃圾溝。溝長100米,寬處14米,窄處只有4米,1.06畝的一小片地皮。就因爲是個可惡的垃圾溝,使建寺費用翻了一翻。
  第一步,向周圍單位和居民要垃圾墊坑。第二步,在墊平的坑上打樁,不料垃圾底子全垮了,上面不能建設。第三步,將所有的新舊垃圾全部挖出。第四步,在溝邊上修了一道不得不花費鉅資的護坡。第五步,把坑做成個地下室搞建設,這樣既節省又實惠。
  經過近3年邊建設邊籌錢的努力,一個81平方米的禮拜大殿和30多間小房子組成的清真寺落成了。
  從1994年起,安寧的穆斯林結束了背著“者麻提”四處找地方的漂泊歷史。垃圾溝上的“者麻提”由塑膠棚變成油毛氈棚,再度成土坯房,最後變成能容納100多人的禮拜大殿。
  自從有了寺,安寧的穆斯林有了心靈的港灣,身體和心靈潔淨了許多。
  自從有了寺,教門開始興盛起來,主麻日聚禮時連院子堻ㄧ鷚﹞F人。
  自從有了寺,有10多位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漢族知識份子皈依了伊斯蘭。
  自從有了寺,這奡N有了阿語班,就有了義務授課的教師李青和他每年數十名的弟子,
就有了安寧穆斯林清潔豐殷的現實和美麗尊貴的未來。
  從荒原上建起綠注洲,安寧人的作爲也是我們每個穆斯林的作爲。

發表、查看關於該新聞的評論 將本新聞發給好友
伊斯蘭之光工作室(islam.org.hk)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