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之光
  目前位置:首頁>>國際動態>>嚙磐嚙褕潘蕭嚙踝蕭
歐洲主教提議改造伊斯蘭
2004.12.22  10:45:50 AM      閱讀6040次
 (Islam Online﹐伊光編譯)
    歐洲天主教被工業革命和人文主義改革邊緣化了﹐丟失了幾乎所有的昔日特權﹐而今日看到伊斯蘭來到歐洲﹐堅持當年天主教的﹐氣派﹐感到嫉妒不滿。 許多天主教堂中的神父議論﹐他們提議伊斯蘭應當遵循天主教走過的改造道路﹐以便適應歐洲社會。 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比利時大主教高德菲爾德•達尼爾斯﹐他有可能繼承現任梵蒂岡的主人保羅二世。


  達尼爾斯大主教對路透社記者的講話在整個歐洲播放﹐影響十分深遠。 他說﹐天主教是在法國大革命時被迫改革﹐退出政壇﹐成為純民間信仰﹐所以獲得了生存的空間。 伊斯蘭的氣派同當年天主教一樣﹐堅持政教合一﹐遭到歐洲社會排斥﹐他建議的改革必須走天主教的老路﹐放棄政治權利的要求﹐靈活解釋《古蘭經》﹐並且依據現代的需要加以取舍﹐可以維持這個信仰的存在。 他說﹕“我認為﹐穆斯林創造一種歐洲式伊斯蘭是有可能的﹐因為天主教在法國大革命中的遭遇就是先例。 所以﹐天主教徒在歐洲到處都能生存。”


  記者就此提議訪問過許多歐洲和美國的穆斯林學者﹐但聽到的反應與這位大主教不同﹐他們一致認為伊斯蘭的本質是信徒生活的全部﹐而不是部份﹐這就是“政教合一”的根據。 北美洲伊斯蘭協會前主席姆扎密爾•希迪基博士說﹕“伊斯蘭要求信徒全身心投入﹐在生活中全方位敬畏真主。 伊斯蘭不許可穆斯林成為真主的鐘點工﹐一部分為真主﹐一部分為個人﹐這是不可能的事。 伊斯蘭沒有與正常生活衝突的地方﹐穆斯林能夠生活在任何社會中﹐對其他宗教寬容﹐接受合理的法制﹐與其他文化的民族合作與共處。 凡是真善美的東西都基本上相同﹐大家可以分享。”


  達尼爾斯大主教說﹕“我認為伊斯蘭非改變不行﹐我們天主教也曾經是那樣﹐行不通。 法國大革命教訓了我們﹐必須改革﹐放棄了負面的東西﹐保留了天主教的精神﹐就是現在的政教分離。” 他的觀點很有代表性﹐歐洲許多國家的社會名流都呼籲﹐穆斯林必須改造﹐適應社會﹐才能被歐洲容納﹐他們為穆斯林設計了許多種方案﹐目標是“融入西方社會”。 例如瑞士基督教協會為穆斯林制定了一份二十點方案的改革計劃書﹐歐洲政府管理清真寺並且對伊瑪目進行培訓是其一條重要的內容﹐伊瑪目的使命是向穆斯林民眾宣傳﹐伊斯蘭必須開放﹐信仰自由化﹐從新解釋古蘭經。 穆斯林應當做禮拜﹐但是禮拜之後個人可以享受充份自由﹐譬如飲酒、賭博、召妓、同性戀﹐都是應當享受的個人自由﹐與宗教無關﹐這就是歐洲基督教改革後的模式。 這樣可以保證穆斯林“融入西方社會”。 德國基督教會向政府建議﹐要對所有清真寺伊瑪目提出要求﹐他們必須說德語﹐必須懂得德國法律﹐祈禱一律用德語﹐停止使用外國話﹐如阿拉伯語﹐幫助穆斯林融入德國社會。


  達尼爾斯大主教是負責布魯塞爾-麥切倫教區的大主教﹐是西歐的一個重要教區﹐因此他的講話影響很大。 他為穆斯林設計的方案是保持“溫和化的伊斯蘭”。 他解釋說﹕“這個改革很重要﹐現在的穆斯林很不容易接近﹐他們都極端化﹐堅持的原則是‘要麼是穆斯林﹐要麼不是’﹐沒有商量的余地。 溫和型的伊斯蘭﹐意思就是﹐宗教信仰與生活分開﹐在祈禱和信仰的時候是伊斯蘭﹐而在其他時間﹐不談宗教﹐個人自由生活。 如果不這樣改變﹐穆斯林在歐洲沒有辦法生活下去﹐這是天主教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遇到的兩難選擇﹐因此﹐教會決定放棄一端﹐保留另一端﹐所有才有今天的天主教﹐否則根本無法在新時代存在下去﹐必然滅亡。 伊斯蘭改革關鍵的要害是要改變對古蘭經的解釋﹐不要那麼認真﹐說成是真主的原作﹐不能改動一點。天主教對聖經沒有那麼堅持過﹐所以各種基督教會的人做什麼樣的解釋都自由﹐基督教徒思想解放了﹐個人自由了。”


  大主教說﹕“歐洲人和穆斯林雙方都應放棄前嫌﹐不要總是保住歷史的恩怨不放﹐十字軍東侵的印象總是在雙方的腦海中成為接近的障礙。 歷史包袱背得太重。” 他說﹐樣樣都同上帝聯繫在一起﹐是“宗教的病態”﹐“譬如以上帝的名義發動暴力﹐實際上是毀壞了上帝的名義。” 天主教教義說﹕“如果以上帝的名義對別人懷有憤恨﹐那就是憤恨上帝。”


  在梵蒂岡那邊﹐教皇保羅二世最近不遺余力地促進基督教與穆斯林的友好﹐經常接待世界穆斯林的學者和代表。 今年1月17日﹐教皇發表講話﹐要求基督教徒、猶太人和穆斯林﹐大家團結起來﹐共同埋葬歷史的仇恨﹐永遠結束戰爭。 但是﹐在5月﹐根據德國新聞報道﹐梵蒂岡教廷批准巨額撥款﹐支持一個遏制伊斯蘭繼續蔓延的世界規劃。
 

   
將本新聞發給好友


伊斯蘭之光工作室(islam.org.hk)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