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之光
  目前位置:首頁>>時事評論>>嚙皚嚙瘢嚙踝蕭嚙踝蕭
美謀削弱阿拉伯 伊拉克難回穩
2007.3.21  11:07:12 PM    明報記者 林康琪 余偉邦  閱讀14557次
 明報國際新聞 (2007.3.21)
    

專訪約旦前外相﹕

美謀削弱阿拉伯 伊拉克難回穩


【明報專訊】昨天是美軍侵伊4周年。到底伊拉克局勢是否有望重回穩定呢﹖91至93年間出任約旦外相的祁百里(Kamel Abu Jaber)教授接受本報專訪時,對伊拉克以至中東前景甚為悲觀。他更質疑目前伊拉克以至整個中東的動盪,實際是美國長遠削弱阿拉伯國家的大策略。
  
  祁伯里現於香港浸會大學訪問。91年,在美蘇兩國倡議下,以色列及巴勒斯坦首次在馬德里舉行和平會議,當時祁百里便率領約旦—巴勒斯坦代表團赴會。以巴和談曾為中東和平帶來曙光,但現在卻叫人看不到未來。跟美國、以色列等國官員打交道甚富經驗的祁百里直言,中東需要的是誠實的仲裁者,但美國卻做不到這點。
  
「美侵伊非為石油」
  
  美軍入侵伊拉克已滿4年,當年美國以伊拉克發展大殺傷力武器作藉口出兵,但不少人則認為是為了石油。理論上,美國要全面抽身、確保對伊拉克石油利益的控制,必須迅速令伊拉克恢復穩定。祁百里也認為,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若真有決心穩定伊拉克,沒辦不到的理由,問題反而是美國根本無心徹底消解伊拉克亂局。「若美國真有心解決伊拉克問題,那麼為何伊拉克政府、軍隊及警察過了4年還是一塌糊塗?」
  
  為何他認為美國根本無心?祁百里直指,歷史顯示「西方並不真心想中東穩定」。
  
  祁百里認為,當年美國侵伊根本不是為了石油,因為早在戰爭爆發前,伊拉克已被美國軍艦團團包圍,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國石油公司早已買偷運出來的石油賺錢,可說早就控制了伊拉克。他直言,他本人以至愈來愈多阿拉伯學者現時都開始認為,布殊政府侵伊既非為了石油,亦非為了伊拉克的戰略地位,而是企圖幫以色列徹底「削弱一個阿拉伯大國」。
    
「受控不穩」助以國削弱阿拉伯
  
  他認為,西方長期在中東推動「受控不穩定」(controlled instability)方針,因為西方認為中東長期陷入不穩,但又未至於亂到會影響西方的石油及運輸利益的地步,最符合他們的利益。他指出,中東長處「受控不穩定」,可達至3個效果:保證以色列在區內獨大、石油及運輸利益不受威脅,因為西方最害怕的,就是出現一個強大的阿拉伯國家,它不僅會危及西方的石油利益和在區內的領導地位,還會挑戰到以色列。
  
  祁百里直言,早在他任外相前,就有此想法,他甚至曾分別跟兩位美國前國務卿貝克及克里斯托弗坦誠表達自己對美國意圖的猜想。他透露,克氏有試圖辯解這並非美國國策,但貝克卻對他的評析表示「欣賞」,並沒加以反駁。
    
前美卿貝克未反駁
    
  祁百里認為,誠然布殊政府帶有強烈的宗教意識形態,令他們更袒護以色列,但偏幫以色列,就是戰後美國的國策。在這種背景下,他認為即使布殊政府兩年後下台,伊拉克局勢也難見真正穩定,因為「某程度的不穩定」,正是美國所欲求。
 

   
將本新聞發給好友


伊斯蘭之光工作室(islam.org.hk)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