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之光
  目前位置:首頁>>時事評論>>嚙皚嚙瘢嚙踝蕭嚙踝蕭
恐懼文化
2007.5.3  10:23:54 AM    趙景倫  閱讀18856次
 信報財經新聞 2007年4月30日 國際評論
    

「恐懼文化」

五年半來,布殊總統利用「反恐戰爭」,製造恐怖氣氛,形成一種「恐懼文化」。瀰漫的恐懼心理淹沒了理性,強化了情緒,便利了蠱惑人心的政客,動員民眾,推行他的錯誤政策。

最近,前卡達政府國安顧問布熱津斯基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文章,精闢地分析了布殊利用「反恐戰爭」毒化氣氛,倒行逆施,犯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戰略錯誤,發動侵伊戰爭。也是靠了民眾的恐懼心理,他在二○○四年的大選中,得以勝選連任。國家在打仗,不宜中途更換總司令;軍師羅夫一再拿「九一一」嚇唬國人,似乎共和黨比民主黨更能保護美國人的安全。

英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和日本都遭受過恐怖襲擊,沒有哪個國家的領導人像布殊那樣,拿「九一一」為國人洗腦,把美國人的恐懼偏執狂推向空前的高度。恐懼毒化了美國人的心靈,正如前總統羅斯福說的:「我們唯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全國似無一處安全地

美國因國人的恐懼文化更加安全了嗎?二○○三年,美國國會認定一百六十處可能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到年末,目標數目增加到了一千八百四十九處。二○○四年底:二萬八千三百六十處;二○○五年:七萬七千七百六十九處。今天全國數據庫列出的目標達三十萬處,似乎美國已經沒有安全的地方。州際公路邊的電子廣告牌要求開車人舉報「可疑活動」。是指長鬍子、包纏頭布的美國穆斯林嗎?他們上飛機、進入國會大廈已經遭到刁難。一些共和黨籍議員稱「美—伊﹙斯蘭﹚關係理事會」﹙CA-R﹚為「恐怖分子辯護士」。

布殊政府利用違憲的「美國愛國法」肆意踐踏公民權利,侵犯公民隱私,把美國公民貼上「敵對戰鬥員」標籤,無限期關押;在海外綁架嫌犯,偷運到海外黑獄,嚴刑拷打。關塔那摩和阿布格萊布已經取代自由女神像,成為美國的象徵。

慣於黑箱作業、一手遮天的布殊政府醜聞頻傳。司法部出於政治考慮解僱聯邦檢察官案鬧得滿城風雨。司法部長岡薩雷斯一再改變說辭,在參院聽證會上七十一次聲稱「記不得了」、「想不起來了」,甚至全體共和黨籍參議員﹙最保守的海契除外﹚公開要求他辭職。布殊卻說他圓滿地回答了問題,總統對他更加信任。

布殊也在死保多數董事,同事,職工會強烈要求辭職的世行行長沃爾福威茨。聲望低落、四面楚歌的布殊重施故技,販賣恐懼,在最近的每一次講話中,都提到「九一一」。處境孤立,形勢險惡,恐怕最該擔驚害怕的是他本人。

布殊最忠實的夥計貝理雅政府的國際開發大臣,爭取出任工黨副領袖的希拉里.本十六日在紐約大學「國際合作中心」說:「在聯合王國,我們不用『反恐戰爭』的提法。因為我們不能單靠軍事手段取勝。也因為這不是面貌清楚、有一套明確目標的有組織的敵人。」他說布殊政府通常用「反恐戰爭」的提法,只會加強恐怖主義的力量。布熱津斯基也指出,布殊把反恐戰爭比作過去的反納粹主義和反斯大林主義,不倫不類。納粹德國和前蘇聯都是一流的軍事強國,阿爾基達永遠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布殊常用的另一個提法叫做「長期戰爭」﹙long war﹚,是已經退休的前中央指揮部司令阿比賽德將軍創造的名詞,目的是向美國公眾表明,國家的反恐軍事和政治鬥爭遠遠要比伊拉克戰爭長得多。國防部長蓋茨最近也把美國對伊拉克的承諾說成是長期性的。

中央司令諱言長期戰爭

布殊曾經把反恐鬥爭說成是同「伊斯蘭法西斯主義」進行意志較量,是歷史性的挑戰,像同共產主義鬥爭那樣,要延續幾個世代。

但是新上任的中央指揮部司令法龍海軍上將把「長期戰爭」一詞打入了冷宮。因為他的文化顧問們擔心該詞會疏離中東各國人民,認為大批美國軍隊將無限期留駐在那裡。

早在二○○五年,拉姆斯菲爾德主持五角大樓時,就曾經提出以「全球反暴力極端主義鬥爭」取代「反恐戰爭」,但是被布殊否決。無論如何,白宮官員似乎已經較少使用「伊斯蘭法西斯主義」和「聖戰者」的提法,不過布殊在去年八月還說,「對一項意識形態的長期鬥爭是真實和深刻的,那就是伊斯蘭法西斯主義。」

不論提法如何改變,拿恐怖主義嚇唬美國人民,是布殊的看家本領,其後果是災難性的。


[相關專題]
「九一一」是誰的事件
恐怖的人性
九一一事件五週年祭反思
玩火必自焚
911 陰謀大披露
強者的謙卑才能贏得和平
總統,請你說實話
土耳其人95%反戰
馬哈蒂爾談恐怖之因
過去的一年冤魂知多少﹖
阿盟警告西方反恐入魔
從哪裡引起的“聖戰”﹖
 

   
將本新聞發給好友


伊斯蘭之光工作室(islam.org.hk)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