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第二章  黃牛章

(麥迪納時期降) 

名稱:黃牛章 

這一章名叫黃牛章,是因爲裏面提到了黃牛的故事(參見第66-73節明文)。古蘭經每一章涉及的問題都相當廣泛,很難給每一章取一個完全相稱的名字。穆聖受真主的啓示而選擇的名稱,也不過是給每一章的標記而矣。本章叫黃牛章,並不是說黃牛就是本章的主題,而是說其中僅僅提到了與黃牛有關的事。 

降示時間: 

這一章的大部分經文降示于麥迪納時期之初,也就是穆聖遷移到麥迪納後不久降示的,而一小部分降示得較遲。把早期和晚期的明文一併列入同一章中,是因爲前後談的是同一個主題。禁止利霸(高利貸)的經文雖然降示得很晚,是穆聖歸真前不久降示的,也列入了這一章中。此外,最後的幾節是在麥加降示的,因它與本章的主體內容有關而被列入了本章中。

時代背景:

爲了更好的理解這一章的大意,很有必要對本章降示的時代背景予以大概的介紹。

1)穆聖遷徙以前,伊斯蘭的使命主要是向麥加人宣教,也就是針對阿拉伯的多神教徒,因爲伊斯蘭對他們來說是新鮮而陌生的。遷移到麥迪納後,穆聖發現居住在近郊的猶太人也信仰真主的獨一,信仰列聖,信天經,信後世和天仙,承認真主降給穆薩聖人(願主賜福他)的宗教律例。從原則上講,他們的宗教同穆聖宣揚的宗教是一致的,但多少世紀以來,經過不斷的異化,早已偏離了自己的正教。在討拉特中沒有根據的許多非天啓性的觀念也滲入到了他們的信仰中;日常生活的世俗化,已很難容忍他們的古教了;經典的制約早已失去了效力。

實際上,猶太人完全篡改了他們的聖經,把人的話和真主的語言混淆起來了,他們甚至曲解尚未被篡改的經文,抛棄了宗教的真精神,只保留了毫無靈魂的表面儀式。他們的學者、神職人員、貴族,甚至於貧民完全墮落了,致使信仰偏斜、道德論喪、日常生活糜爛,而且還迷戀自己墮落的生活方式,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改革。這種墮落的生活已延續了幾個世紀,致使若有人胸懷大志,想站出來引領他們遵循純正的宗教道路的話,會被他們看作是最大的敵人,會不遺餘力地阻止他的正義事業。他們雖然曾是穆斯林(順主者),卻脫離了順主之道,大興異端邪說,從而變成了宗派主義的俘虜。他們已經忘記了真主,開始崇拜金錢,甚至改變了原來的穆斯林這一稱謂,而更名爲猶太人,把宗教變成了以色列後裔的壟斷品。穆聖光臨麥迪納後,真主令他把那裏的猶太人召歸於正道。這一召喚主要包含在本章的前十六個段落中(即從開始到141節)。另外,明文對猶太人的過去和當時的道德和宗教狀況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並結合他們破壞宗教形式和道德模式的問題,對正確的信仰原則作了闡述。這一切表明,各種墮落現象會腐化列聖的信徒;構成正教本質的東西不光在於遵守表面的宗教法規中。本章還闡述了宗教生活的本質和在真主的眼中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2 穆聖來到麥迪納後,伊斯蘭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麥加時期,穆聖的精力重要集中在宣揚基本的信仰和對信士們的道德培訓上,遷到麥迪納以後,阿拉伯各地區、各部落信教的人們逐漸聚集到了那裏。當這些移民同當地的鋪士一道奠定了小小的伊斯蘭國家的基礎後,真主開始下達有關社會、經濟、法律和政治方面的指示,闡述如何在伊斯蘭基礎上建立一套新的生活秩序。本章的最後二十三個段落(從141節到完)主要包含了這方面的指示。其中絕大多數經文降于穆聖在麥迪納的早期,一小部分降示得較晚,是根據不同的需要而降示的。 

3隨著穆聖的遷徙,伊斯蘭與反伊斯蘭的鬥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此以前,伊斯蘭的使命在異教徒的心臟地帶傳播,各部落中接受了伊斯蘭的人仍居留在自己的故鄉,儘管他們遭人迫害和受到不公的對待。遷徙以後,這些分散的穆斯林聚集在麥迪納,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群體,建立了小小的國家,雖然只擁有一小塊地盤,但整個阿拉伯人都群起而攻之,想根除它,在這種情況下,這一小群體的存亡主要依靠幾個因素:

1)當以無比的勇氣宣揚自己的信仰,勸化衆人。

2)須以確鑿有力的證據針砭敵方立場中的謊謬,不姑息養奸。

3)應充滿信心,鬥志昂揚,不要因爲被逐出了家園而變得心灰意懶。由於周邊社會的敵意和仇視,他們面臨著經濟的拮据、饑餓的纏繞、危險與不安的困惑,他們應該以堅忍和剛毅的精神面對這一困境。

4 要以巨大的勇氣和武力來粉碎敵人旨在消滅伊斯蘭事業的殘酷圍剿;不敢忽視敵人在兵力和物質供應上的優勢。

5)必須具備創建伊斯蘭制度所需的熱情和膽略,如果發現阿拉伯人不願讓伊斯蘭和平地建立它的制度,就應毫不留情地革除阿拉伯人的蒙昧習俗和腐朽的生活方式。 

4  伊斯蘭運動發展到這一階段,穆斯林中間出現了一個新的成分——僞信士。當然,穆聖在麥加時期,僞信士已露出了他們的尾巴。僞信士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一類僞信士承認伊斯蘭的真理,自稱已皈依了伊斯蘭,但不願意犧牲自己的物質利益和世俗關係,怕回應了真理的召喚後會遭到迫害和考驗。

在麥迪納時期,除了上述類型的僞信士外,其他類型的僞信士也鑽入了伊斯蘭的陣營中,他們中一部分人不信伊斯蘭,混入穆斯林的隊伍中製造異端。部分僞信士認識到了穆斯林在政治上的前景,見有利可圖,便用各種手段騙取穆斯林的信任,但同時卻與穆斯林的敵人保持聯繫,想從中漁利。這樣,他們不僅收益於同兩大敵對陣營的友誼,還能在各種衝突中游韌自保。還有一種僞信士,在伊斯蘭和蒙昧兩種狀態之間恍惚不定,他們接受伊斯蘭,是因爲看到部落或家族中多數人已信了教,自己並非真心入教。最後一種人是,相信伊斯蘭爲真理,但很難屏棄傳統的遺風、信仰和習俗,而且無法遵守伊斯蘭道德的約束,難以覆行伊斯蘭義務的人。  

  本章初降的時期,正是這幾種僞信士開始活躍的時期,因此,真主先略略提及了他們,而後著重降示明文,直截了當地駁斥各種僞信士的行徑。當然在那時,僞信士的特徵和活動已變得更加突出了。

[1] 單獨被使用的阿拉伯語字母稱作獨立字母,古蘭經中有幾章是用這樣的字母開頭的。《古蘭經》降示的時代,對字母的這種用法,是詩人、演說家貫用的一種文學表達手法。從保存至今的伊斯蘭以前的阿拉伯語文獻中可以找到類似的例證。由於使用獨立字母的現象之普遍,使《古蘭經》降示時期的阿拉伯人基本對此不感到陌生穆聖的弟子們由於信仰堅實,沒有對古蘭經的任何字句産生過懷疑,因此,這種用法在當時沒有引起異議。我們沒有聽說穆聖時代的誰由於《古蘭經》在章節之首使用了獨立字母而對它進行攻擊的。同樣,聖訓中也沒有傳來說哪位聖門弟子曾向穆聖詢問過獨立字母的含義之事。後來,這種文風逐漸不被人使用,從而對經注學家爲確定的它的確切含義造成了困難。很顯然,從《古蘭經》中尋求人生指導的人,不必依賴對這些字母的理解,即是理解不到這些字母的意義,也不妨礙他從《古蘭經》中領悟生活的真諦,不影響他尋求成功的進程。因此,一般讀者不宜深入鑽研這些字母的內涵。  實際上,對這三個字母的解釋,從聖門弟子時代就一直頗多。伊本 阿巴斯(願主喜悅他)認爲,這三個字母分別取之安拉吉布拉儀裏穆罕默德艾利夫 表示安拉;倆目表示吉蔔利裏天仙;米目表示穆罕默德,即古蘭經是真主通過吉卜利裏天仙降示給穆罕默德聖人的經典。也有人認爲,這三個字母代表三個數位。還有人認爲,以字母開頭,是表示古蘭經是用阿拉伯人用的習慣的字母組成的,但阿拉伯人卻無法擬作類似的一章,古蘭經以此向阿拉伯文人挑戰……;也有人認爲,它是古蘭經章節的名稱。艾布· 伯克爾和阿裏等大賢(願主喜悅他們)認爲, 獨立字母是真主寄寓在《古蘭經》中的一些機密,不宜談論,只有真主知道。因此,前輩學者主張不作任何解釋,相信它來自真主,只承認真主至知它的含義便可。——漢譯者) 

[2] 這節明文的表面意義是:古蘭經毫無懷疑是來自真主的經典。另一個可能的意義是,古蘭經包含的一切,不容置疑。一般討論有關超自然問題和形而上學命題的書籍,往往都不可避免地依靠人的遐想,無論作者是多麽偉大的天才,他對自己的學說免不了要抱有某種程度的懷疑。然而,《古蘭經》這部經典,是以真理爲基礎的經典,不是任何人的傑作,而是全知的真主降示的經典,它完全不同於通常的書籍。因此,儘管有些人由於無知和愚昧,對《古蘭經》的內容持以懷疑的態度,實際上,其中根本沒有可疑之處。 

[3] 這部經典中蘊藏著濟世的法寶。然而,真正能受益的人卻是具備某些條件的人。其中第一條件是敬畏。 真心受益者須具備分辨真僞、棄惡揚善的能力。那些如動物般的生存、根本不考慮自己行爲的好壞、玩世不恭、追求時尚、被獸欲左右而不可自拔的人,無法從《古蘭經》的教導中得到任何裨益。 

[4] 這是真心想受益於《古蘭經》的人應具備的第二個條件。 幽玄 指的是對人隱而不見的東西,以及人通常的視覺和經驗不可融及的事物。例如真主的存在和他的屬性, 以及天仙、天堂、地獄等。確信幽玄指的是相信這些事物的真實性。對幽玄的信仰基本上依靠對真主的使者的絕對信賴,因爲這些事在現世是無法得到驗證的,(是真主的使者們告訴我們的)。

因此,《古蘭經》的教導將有助於那些對幽玄世界堅信不疑的人。那些只相信五官感覺,對幽玄世界的存在無法接受的人,很難從這部經典中得到教誨。

  [5]這是第三個前提條件。以此看來,那些把信仰作爲一種口頭形式,認爲只有口頭的表白足以建立信仰,不需要覆行實際義務的人,也得不到《古蘭經》的引導。要想受益於《古蘭經》,關鍵在於人的信仰要得到實際行動的輔助。

禮拜是首要的行動,也是服從真主的實際表現。一個人皈依伊斯蘭後,不到數小時就會聽到宣禮員的聲音,信仰的意念是否屬實,馬上就見發曉。此外,喧禮員每天五次喚禮,不回應的人已明顯的違背了身體覆行的命條。放棄禮拜,意味著違背主命。如果一個人不願意服從向導的指示,那麽,再正確的引導,與他何益呢?

立站拜功在這裏表達的不僅僅是做禮拜的意思,而有更廣泛的意義,即:建立集體履行拜功的教規,若在某地有人單獨禮拜,而沒有集體禮拜的儀式,那麽,該地不能稱已建立起了禮拜制。

  [6] 這是第四個前提條件。即人既不能吝嗇,也不要成爲拜金主義者,要以真主和個人的雙方名義自願地施捨,不要萎萎縮縮,怕爲信仰做點財産上的犧牲。

  [7] 第五個前提條件是:要信仰真主在各個時期和各個地域降示給列聖的經典,以及降示給先知穆罕默德(願主讚美並賜福他)的經典。

那些自認爲沒有必要從真主跟前獲取引導的人,《古蘭經》的大門對他們是關閉的。同樣對那些雖認爲有必要得到真主的引導,但不從天啓和差聖的渠道尋求,卻運用自己的理智和感覺羅致一套指導原則,並將其與真主的引導平等相視的人,《古蘭經》的大門對他仍是關閉的。此外,對那些雖然相信所有的天啓經典,卻只跟從祖先擁有的經典,拒絕接受降示給別的宗教和地區的經典者,《古蘭經》也會將他們拒之門外。對這些人,《古蘭經》不會敞開它的胸懷。誰相信人類需要神聖的引導,而且知道這種引導不會直接到於每一個人,而是通過列聖和經典傳給個人的,這種人,以及不抱有宗族主義和民族主義偏見、熱愛真理、心悅誠服地跟從由各種渠道得到的神聖引導的人,《古蘭經》就會對他敞開恩惠的藪淵。

  [8] 信仰後世是第六個,也是最後一個條件。後世的概念包含一系列的問題:

a)人類自身的責任別無旁貸,他在今世的一切所作所爲要受到真主的質問。

b)宇宙現行的秩序不是永恒的,真主在將來的某一刻要停止宇宙的運行,那一刻只有真主知道。

c)當現行世界走向盡頭時,真主要創造另一個新的世界,在那裏,他要在同一時刻內復活所有曾經在世界上生存過的人,要把他們全部集合起來作最後的審判。每一個人要享受自己行爲的報賞,絕不虧待。

d)被真主判作善人者,將被送進天堂,被判作惡人者,將被打入地獄。

e)成功與失敗的真正標準,不是現實生活中的財富,而是看他來世在真主的清算時的成功與否。

  不具備這些信仰的人,無法從古蘭經中獲得裨益。如果有人懷疑這些事物的存在,甚至於不相信它們,那麽,在《古蘭經》指引的正道上他一步也踏不上去

  [9] 那些不具備以上六個前提條件的人,或者完全否認這些基本條件,或否認其中之一的人,屬不通道者

  [10] 這不是說他們拒絕真理是因爲真主早已封閉了他們的心的緣故,而是說真主封閉了他們的心,是因爲他們執迷不悟,不接受得道的基本條件,故意逆著《古蘭經》指引的道路而行的緣故。宣揚真理的人往往發現,如果有人執意違背正信的話,他的思想便會朝著與真理完全相反的方向發展,別人講給他的任何道理,他再也聽不進去。他的耳朵變聾了,眼睛變瞎了,看不見信仰中蘊藏的真理。對這種人,最恰當的描述莫過於說他們的心被封閉了。

  [11] 這些人在欺騙自己,以爲陽奉陰違的行爲會有利於自身。其實,這種行爲對他們的今世和後世都有害。兩面派也許一時能騙過衆人,但時間一長,他們的兩面派的行爲就會敗露。他們聲稱是篤信後世的人,但行爲卻明顯地違背自己所說的話。口是心非,盡說虛言。

  [12] 在這裏指的是陽奉陰違的病。真主要增加他們的病,意思是真主不至於立即懲罰他們,而是讓他們在陽奉陰違中更加深入,感受自己計謀的成功,而且讓這一成功的感受反過來又使他們兩面派行爲變得變本加厲,愈加深入。      

  [13] 有人號召他們,像衆人那樣變成虔誠的穆斯林。

  [14] 他們認爲,那些誠心皈依了伊斯蘭,而後爲此遭受各種考驗和迫害、經受風險和恐懼的人,都是一些愚人。在他們來看,僅爲真理和正義而冒犯天下之大不違,實在是愚蠢。在他們的眼中,真理不再是真和僞的問題,而是對於自己利與弊的問題。

  [15] 灑塔呢(惡魔)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指倔強的,叛逆、剛愎自用的傢夥。這一詞可以用於人類,也可用于精靈。雖然在《古蘭經》中多用於精靈中的惡魔,但有時也指具有惡魔行爲的人。從語境中可以辨別出它究竟指的是人中的惡魔呢還是指精靈中的惡魔。這節明文中惡魔指的是那些爲反對和攻擊伊斯蘭而始終衝鋒陷陣,並具有突出號召力的人物。

  [16] 這就是說,當電光閃耀時,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真主的忠實僕人借此分辨真僞,區別正道和迷路,真道爲他們變得分明;但是那些由於崇拜私欲而變得盲目的人,卻感覺不到什麽。

  真主把他們的火光拿取,這句話不應錯誤地理解成他們在黑暗中彷徨不是自己的責任。實際上,那些不追求真理,舍正道而取迷霧,儘管真理昭然若揭而不願追求的人,才被真主拿取了他們的思維之光,讓他們盲目地行事。

  [17] 他們變成了聾子,聽不進真理;變成了啞巴,說不出真理;變成了瞎子,看不見真理。

  [18] 他們把手指塞進自己的耳朵中欺瞞自己,料想這樣會躲過即將降臨他們的滅頂之災。當然,真主要用他無限的能力來包圍他們,他們怎麽也逃不出這一毀滅的結局。

  真主是周知不通道的人們的,這句明文被茂杜迪先生用烏爾都語譯成了真主從全方位包圍著那些不通道者,經文中目咳圖一此既有周知的意思,也有包圍的意思,而且包圍一意在這裏似乎較爲貼切。----漢譯者)

  [19] 第一個比喻暗指那些僞信士,他們全然不信奉伊斯蘭,但僅僅爲了得到現世的利益而假稱穆斯林。第二個比喻指那些心懷疑慮的人,或信仰薄弱的人,他們雖然相信真理,卻作不到爲真理甘願受苦受難的程度。傾盆大雨在這裏指的是伊斯蘭,它作爲對世人的恩惠降臨人間;重重黑暗、雷和電指的是由於無知者的猛烈攻擊和反對而使伊斯蘭事業遭受的考驗和艱難困苦。比喻的後一部分描述了僞信士的心理狀態:當形勢變得對他們有利時,略進一步,但當困難四起,或者奉命同自己的私欲和傳統的偏見作爭鬥時,警覺起來,駐足不前。

  [20] 正如真主要完全奪取第一種僞信士的火光一樣,他要把第二種僞信士變成聾的、啞的和瞎的。但是,奪取一個人的視覺和聽覺不是真主樂用的辦法,因爲人希望看,希望聽,因此真主保留了他們的視覺和聽覺,以便他們有機會看到真理,聽到真理。

  [21] 雖然《古蘭經》的使命是針對全人類的,但是否能從中收益,卻取決於人的意願,還有待于真主對實現此意願的付出。這就是爲什麽《古蘭經》首先說明哪些人能夠收益,哪些人不能收益的原因。前面的經文作了這樣的說明後,《古蘭經》便向人類發出了實質性的號召:衆人啊!你們拜主,敬畏主!

  [22] 就是說,以便你們在今世遠離荒謬的信仰和墮落的行爲之道,最終免遭真主在後世的懲罰。

  [23] 當人們承認(造天設地、降水生穀)這一切行爲是真主的作爲,而非他人之能時,他們的功修、虔承意念和敬畏之心才能歸向真主。因爲除造物主以外,誰膽敢自稱有掌握這些事務的能力呢?

不要給真主樹立匹敵,意思是說,把除過真主以外的任何事物不要當作崇拜、事奉和服從的物件。稍後,《古蘭經》還會對崇拜侍奉的含義作具體的界定。以物配主的行爲將構成舉伴罪,這是古蘭經要根除的罪惡。

  [24] 在麥加時期,反對者常常受到《古蘭經》的挑戰:當他們說《古蘭經》是人爲的書籍時,《古蘭經》就讓他們試擬做類似的一章。在麥迪納時期,同樣的挑戰一再重演。(類似的挑戰在古蘭經中多次出現過,參閱1038111317885233-34

  [25] 這裏巧妙的指出,在後世作火獄燃料的不僅是不信者,而且他們崇拜的石像也要遭受同樣的命運。那時,他們才會知道他們的偶像究竟具多大的神力。

  [26] 天堂中的果實雖然美妙無比,但總能讓人認得出來。那裏的果實外表形狀與我們實際見慣的一模一樣,而味道,人間和天堂的果實是不能同日而語的。那裏有外表如同芒果、石榴和桔子的水果,天堂的居民可以從外表上分辨出這些果實來。

  [27] 原文中配偶一詞,夫妻一對人,他包括丈夫和妻子。丈夫是妻子的配偶,妻子是丈夫的配偶。在後世,這種夫妻關係將受到純潔的維繫,如果丈夫現世是一個敬畏者,而妻子卻是作惡者,那麽,他們的夫妻關係在後世便中斷,丈夫將得到另一位敬畏的、純潔的配偶。同樣,若一個賢惠的妻子遇上一個作惡多端的丈夫,那麽後世她將得到另一個純潔的配偶的陪伴。若雙雙在今世都是敬畏純潔的,他們的關係將是永恒的。

  [28] 對不信者的攻擊這裏給予了間接的反駁。《古蘭經》中幾處提到了蜘蛛、蒼蠅和蚊子,用以闡述一個深刻的道理。不通道者卻攻擊說,這些低劣的東西配得上在真主的經典中提及嗎?他們認爲,假如《古蘭經》真的是降自真主的,那它不應提及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

  [29] 有些人,不願意瞭解事物的真相,不熱中於對真理的追求,這種人往往在一些浮淺的問題上糾纏不清,碰到象提及蚊子這樣表面無甚重大意義的問題時,大做文章,導致他們跟真理離得越來越遠。追求真理,並且堅持正確立場的人,卻透過現象看本質,去捕捉蘊藏在其中的奧秘。這樣能使他們更加堅信真主就是一切智慧的淵源。

  [30] 悖逆者指的是過違的人和不順從的人。(見注第33

  [31] 爾合得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指上司下達給僕人或臣民的指示(這裏被譯作盟約),下屬接到這種指示後便成了必須履行的義務。這裏爾含得一詞就用於這種意思,指真主下達的一道永恒的聖旨:讓全人類只事奉他、服從他和崇拜他。

締約之後指的是造化人祖阿丹時,人類曾立誓要服從真主的命令(詳情參見古蘭7172)。

  [32]虧折者隨意摧毀了維持人類集體生活的紐帶,其實那是真主意欲讓在人間保留的社會關係。明文的短短數語,內涵無窮。命人聯絡的包括人類的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生活的原則,由個人關係引伸到了民族的關係。並斷絕真主命人聯絡的,這句話不是簡單地陳述他們中斷了人與人之間正當的關係,而且還另有一層意思:真主允許交往的,才是人與人之間的合法關係;真主不允許聯絡的,即使有所往來也是非法的,應當斷絕,因爲人自行結成的非法盟約,勢必要破壞人倫,加劇道德的淪喪和社會秩序的紊亂。

  [33] 這三句話概述了悖逆的含義,披露了悖逆者的種種行徑。輕視人與人之間的正當關係或貶低人際關係的價值,必然要招致罪惡行爲。在大地上推行這種種不義的人,便是作惡者。

  [34] 七層天究竟指什麽,很難作出詳細的解釋。各個時代都有人試圖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對大地之上的給予界定。有人認爲天就是大地之上的廣袤空間。然而,的概念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不該將《古蘭經》詞語用人爲的某一概念固定起來。從明文的表面意義來分析,有兩種可能的結論:真主把地球以外的廣袤宇宙分成了七大獨立的區域;或者說地球本身就處在七個區域的某一個區中。

  [35] 這句明文,重點在於強調兩個問題。第一:警告那些不通道並與真主爲敵的人,因爲真主知道他的一切行爲,任何事都瞞不過真主。第二:告戒人類,真主是一切知識的淵源,誰想欺騙全知的主,背離他的的道,必然要陷入無知和罪惡的黑暗中。既然除了真主外別無真知的來源,離開真主無處尋覓照亮人生的光明,那麽,偏離正道後還能有什麽好結果呢?

  [36] 人應該敬事真主,順從真主,因真主是人類的造化者;人的生死大權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只有真主,才是看護和養育人所寄寓在其中的這個世界的真正主宰。這是對全人類的幾句教誨,人應該擺出自己本分的人生態度:崇拜真主、服從真主。

以下幾段明文表達同一精神,只是角度稍有不同。總之,人類是真主設立在大地上的代理者,人肩負了這一使命,就不僅承擔了敬事真主和崇拜真主的義務,而且還要依照他的指示和教導履行代理者的職責。古蘭經警告說,人一旦故意讓惡魔來誘惑自己的話,就犯下了嚴重的反叛罪,將要自食這一行爲的苦果。《古蘭經》明確指定了人在宇宙中實際地位,並揭示了人類的過去歷史。要不是《古蘭經》的揭示,那段塵封的歷史將永遠埋沒在歷史的廢墟當中了。古蘭經向我們展現了歷史的真實畫面,這比由研究化石和挖掘古迹總結出的知識更加生動、確鑿,與借助於零碎的資訊推斷出的假說不可同日而語。

英譯中當時一詞被譯成你記住那時,這種譯法與國內阿訇們的講法一致     -——譯者)

  [37] 麥倆依克(天仙)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意爲擔負使命者。天仙不是沒有實體的一種抽象力量,他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徵。他們被真主用來管理宇宙,是真主忠實的僕人。有些人認爲他們分享真主的主宰權神性,是真主的合作者;有些還認爲他們是真主的親族,從而也把他們當作神靈加以崇拜,這完全是錯誤的。

[38]哈裏法代理者,是執行上級命令的人,作上級的副手和代辦,來行施他的權利。因此,代理者所擁有的權利不是本該屬於他的,他無權爲所欲爲地行事,只能貫徹執行上級的旨意。如果一個代理者自認爲是權利的實際擁有者,隨心所欲地濫用職權,或者捨棄真正的執權者而把他人奉爲上司,服從他的旨意的話,他的行爲已構成了背信棄義的舉動。

[39] 這句話不含任何不服或反對的意思,而是帶著詢問的口氣要求給予開釋,以排除他們的疑惑。天仙們不可能反對真主的任何決議。設代理人,是指有一類特殊的生靈將被賦予一種使命而安置在大地上。使天仙們不理解的一點是:宇宙的規律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存在的一切絕對忠實地服從著真主的意志,假如代理者有了獨立的判斷能力和裁決的權利,勢必要與絕對服從真主的意志的大一統世界發生衝突。天仙們認爲,授權給任何人治理世界的任何一部分,都會造成他行爲的腐敗和世界秩序的紊亂。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天仙們才提出了疑問。

[40] 這不是說天仙們自認爲是最合適的代理者,他們僅僅是想說,真主的命令已完全得到了奉行,天仙們生來就是履行這一職責的。他們想,根據真主神聖的意志,整個宇宙要保持絕對純潔的狀態,真主的偉大永遠要被頌揚,他的聖潔永遠要被讚美,既然這一切都已經不停地在進行,還有什麽必要迫使真主創造一種生靈呢?

台斯比合(讚美超絕)一詞有兩個意思:(1)讚頌某人的偉大 2)鞠躬盡瘁。同樣台格迪斯(讚頌清淨)也有兩個含義:(1)讚美和宣揚主的聖潔,(2)淨化對他的信仰。

[41] 這節明文是答復了天仙們以上提出的疑問。它告訴天仙們,在大地上設置代理者的奧妙,只有真主知道,天仙們是不會知道的。雖然天仙們鞠躬盡瘁地效力,但有些工作是超出他們能力範圍的。真主因此決定在世界上創造另一種生靈,賦予他一定的職責。

  [42] 人們往往通過名稱的不同對辨別事物的差異,這是人類求知的最基本方法。因此,可以這樣說,人類知識的全部都是由一些名稱概念彙集而成的。給阿丹聖人教授萬物的名稱便是向他傳授關於萬物的知識。

  [43] 每一個天仙或每一類天仙的知識似乎都局限在一定的範圍內,比如說主管太空的天仙對這一領域了如指掌,而對水下的知識卻有所不知。人的知識結構是全面的,雖然人在某一領域的知識要比主管該領域的天仙的知識少得多,但總體知識結構要比天仙擁有的全面。

  [44] 顯示阿丹聖人的能力,旨在間接地答復天仙們提出的第一個疑問。通過這種方法天仙們才得知,真主不僅向人類委以重任,而且還賦予了知識;害怕人類行不義或怕人類成爲代理者後倒致秩序紊亂的問題,僅僅是他們自己的一個顧慮。當然,他們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的,就是希望削弱人們行不義的能力,可是,睿智的主不會因擔心小小的危害而捨棄大福大利的。

  [45]向阿丹聖人叩頭,意味著管轄大地以及地球所處的這片領域的天仙們將奉命忠實地爲人類服務。人類在合理利用真主給他們的權利時,天仙們奉命要給予密切配合,幫他們實現自己的願望。不管願意好壞,天仙們都要給予配合。

 結合世俗政府職員的工作性質,可以來理解這一問題。當最高權利者指定了一位代理人後,所有下屬職員都要服從這一決議。當最高權利者允許代理人替他行施權利時,百姓都要服從他,不管他的施政綱領合理與否。但是,當最高權利者給全體職員下達指示,說代理人不應該從事某些活動時,代理者的許可權即可受到限制。當最高權利者下達撤消或拘捕代理人的命令時,代理人的下屬不應遲疑,要毫不猶豫地把手銬套在他的手上,送進監獄。

真主向天仙們發出爲阿丹聖人叩頭的號令,是出於同樣的道理。向阿丹聖人叩頭也許還包含著這樣一層意思:天仙們受命要爲人類服務。此外,也許還象徵著天仙和人類之間存在著一種不可忽視的關係。我個人認爲第三種說法較爲合理。

  [46] 易蔔裏斯是指違背了真主的命令,拒絕向阿丹聖人叩頭的那一精靈。它曾求真主寬容他,讓他去迷惑人類,引他們入歧途。他也被稱作撤旦惡魔

易蔔裏斯不是一種抽象的、無人格的東西。它象人類一樣具有一定的質地。人不應該錯誤地把易蔔裏斯看作天仙,《古蘭經》明確提到易蔔裏斯原是精靈,而我們知道精靈是一種獨立的生靈,與天仙不同(見古蘭經1850)。

  [47] 這句話在暗示,易蔔裏斯不是在單獨違背命令,而是說有一群精靈似乎在跟著作亂。提及易蔔裏斯的名字,僅僅因爲它是精靈之王,是他們中最頑固的一個。

這句明文另有一種譯法:它曾屬不信者之列。若這種譯法正確的話,就說明精靈中有違抗主命、頑固不化的一族,易蔔裏斯便是其中的一員。《古蘭經》中的衆惡魔便是指這類精靈及他們的後裔。因此,當明文中出現惡魔一詞,而且沒有說明是指具有惡魔性質的人的話,該詞便應理解爲指具有惡魔性質的精靈。

  [48] 人類在被安置在大地上以前,其始祖阿丹聖人和哈娃原留駐在天堂中,接受考驗。用一棵樹來考驗他們,不准他們接近它,並被警告說,若靠近這棵樹的話,在真主眼中將會變成一個罪人。那棵樹究竟是什麽樹,爲什麽專要禁止那棵樹,沒有必要對此問題窮追到底,禁止的真正原因不在於說那棵樹本身對阿丹聖人和哈娃有什麽危害,而是考驗他們服從主命、抵禦惡魔誘惑的能力。因此,凡能起到這種作用的東西,都能用於考驗。這就是爲什麽真主既沒有說樹的名字,又沒有提樹的特性的緣故。

此外,進行類似的試驗,天堂是最好的地方。真主以此表示,唯一適合人類永存的地方只有天堂,如果人類受惡魔的誘導偏離服從真主的大道時,永住天堂的權利將被剝奪掉,就象他們的祖先曾被驅出天堂一樣。要恢復人類本來的面貌,重新得到失去的天堂,其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嚴加防範誘人脫離順主之道的敵人。

  [49] 使用不義的人一詞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不義是指剝奪別人的權利,不義者便是剝奪他人合法權益的人。不順從真主的人剝奪了三種權力。第一,剝奪了屬於真主的權利,因爲讓世人順從真主,是真主的權利。第二,人逆主命行事時,所借用的工具都有自己的權利。比如:人體的各個部位、他的智慧和天性,甚至奉主命來輔助人類實現好壞的意願天仙,人行不義時依靠過的事物,都有權利要求把它們用於真主所喜的道路。然而,當人最終把它們用於真主不喜的道路時,人對這些事物犯下了不義的罪行。第三,人虧待自己的本身。他自身本來就有從火獄中得救的權利,由於自己的叛逆,招致了真主的懲罰,從而對自身也行了不義。由於這些原因,不義一詞在《古蘭經》中往往用於罪惡之意,不義者也就是作惡者。  

  [50] 這說明惡魔是人類的敵人,同樣,人類也是惡魔的敵人。惡魔與人類爲敵,這是明顯的事實,惡魔千方百計想讓人類擺脫順主的大道,把他們送進火獄。但是,人類怎麽會是惡魔的敵人呢?道理是這樣的:人類的本性決定了這一敵對性。惡魔多方誘惑,欺騙人類,讓人誤把它當作朋友,這種友情不是說人和惡魔之間不可調合的利益衝突從根本上得到了解決,而是二者之一勝利了,成功地協制了對方(即惡魔勝了,人敗了。——譯者) 

  [51] 當阿丹聖人意識到自己的過失,準備返回到順主的狀態中去,求真主赦宥他的罪惡時,他竟然找不到一句恰當的祈禱詞。真主出於憐憫,教給了他一句用來祈禱的辭語。

討白(懺悔)一詞原指回歸、投靠。人的討白是指停止一切罪惡行爲,回歸順主的道路。真主接受討白,是說他要眷顧悔過自新的僕人,讓他再次成爲憐憫的物件。

  [52]  有些人認爲,人的一些結局是罪惡的必然結果,人無論怎樣也要承受那樣的結局。《古蘭經》反駁了這一說法。實際上,這是人杜撰出來的一條極其錯誤的信條。如果說這一信條正確的話,便意味著人絕無悔過自新的機會。這是對賞與罰的原理的一種機械地認識,嚴重影響了有罪的人向上進取的勇氣。而《古蘭經》卻告訴人們,賞罰全取決於真主的意願,善行所得的報賞不儘然是那一善行的必然結果,而是出於真主的恩惠和憐憫,賞賜多少全由真主的意願。同樣,罪行的結果,不必然是懲罰人,因真主有權依法懲治一個人,也可能赦免他的罪惡。

真主的恩惠始終與他的智慧緊緊地連在一起。真主是明哲的主,他決不專橫地使用他的權力。因此,真主由於某一善行而賞賜善行者時,僅僅是因爲該善行出自于行善者的純潔信念和對真主的喜悅之追求;當真主不接受某一表面的善行時,說明該行爲只是一種形式,實際並非是出自于對真主的喜悅之追求。

同樣的道理,對惡劣的行爲,真主要加以懲罰,它曾把人一步步拖向罪惡的深淵而無法自拔。當然,真主會出於憐憫,對誠心悔過自新的罪人給予赦免,對改悔了的錯誤不再追究。罪人不應對真主的恩惠失去希望,不管罪惡有多麽深重,甚至最頑固的不信者,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也有一線希望。不過,他應對自己的悖逆行爲表示懺悔,要準備用順從來代替他以前的悖逆行爲。

  [53] 重申這道命令,具有重大的意義。前面說過,阿丹聖人進行了懺悔,得到了赦免。這說明罪惡的汙迹已被洗清,阿丹聖人和他的子孫不再擔有什麽罪債以致讓上帝的親生兒子來到人間,爲洗清全人類的原始罪惡而獻出自己的生命,正如基督教徒認爲那樣。相反,真主不僅接納了阿丹聖人的懺悔,還賜予他爲聖的殊榮,令他正確地引導他的後裔。命令他離開天堂,到大地上去生活,說明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大地不是懲罰人類的場所,而是讓人作真主的代理者在其上施政的地方;天堂中曾逗留的時日,只是爲了接受臨時的考驗,旨在鍛煉他勝任代理者的角色。

  [54] 阿亞提一詞是阿葉提的複數,意爲迹象或重要的標記。《古蘭經》中該詞含有四種意義:有時指迹象或標誌,有時把自然現象也叫作真主的阿葉提(迹象),因爲自然現象背後隱藏著真理;有時把列聖出示的聖迹也稱作阿葉提(迹象),因爲這一迹象表明列聖是宇宙主宰的使者;最後,《古蘭經》中的每一個句子都叫阿葉提,因爲每節經文都述說最終的真理,又因爲天經內容的真實、修辭的絕妙、風格的獨特及無與倫比的文學手法都是表示《古蘭經》降示者完美屬性的明確標記。《古蘭經》中阿葉提一詞究竟指哪一種意思,可以從經文的前後關係中體味出來。

  [55] 這是真主對全人類的指示,從人類在地球上出現到審判日有效。作爲真主同人類的約會,這一命條在前面也提到了(參見注釋31)。

 人類必須遵循的生活之道,人自身無權也無法制定。他作爲一個仆民和代理者,這雙重身份決定了他必須遵循他的主爲他制定的生活道路。通向主道的途徑有兩條:受真主的直接啓示而入主道,或跟隨受真主啓示者的引導而入主道。除此而外,人無法引導一個人走向真主意欲和喜悅的道路。用其他任何方法尋找解脫,不僅是實質性的錯誤,而且暗含著反叛。

造阿丹的故事和人類起源的問題在《古蘭經》中出現了七次,剛剛過去的這段經文就是其中之一。其他的幾次可參閱古蘭經:711152617611850201163871。同一故事在聖經的《創世紀》123段中提到了。聰明的讀者經過對《古蘭經》和《聖經》的對比研究,會發現二者的不同之處。

造阿丹時真主和天仙之間的對話在塔木德(是猶太教僅次於《聖經》的主要經典,是猶太教口傳律法集。---漢譯者)中有所記載,但缺乏如同《古蘭經》的精神意義,而且,塔木德中額外收錄了下列奇怪的話:當天仙們問爲什麽造人時,神答到:創造他們,以便好人從他們中出。神禁口沒提壞人的事,免得天仙們反對造亞當的事。(參閱保羅·以薩格·荷爾順《塔木德雜集》倫敦,1880年,295-5頁)。

  [56] 以色列意思是真主的僕人。這是真主親自給亞孤伯聖人起的名。亞孤伯聖人是易斯哈格聖人的兒子及易卜拉欣聖人的孫子。亞孤伯聖人的子孫就叫以色列的後裔

翻閱《古蘭經》,就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特點:本章前面的經文是對全人類的聲明,而從這一段(即第四十段)以後直到121段,全部的話題是針對以色列的後裔而說的,只是偶而談及基督教和阿拉伯的多神教徒,有時也順便提提穆斯林。在研究這些問題時,讀者必須清楚下列的目的。

第一:談論以色列人的目的,在於號召先輩列聖的民衆,要他們相信先知穆罕默德(願主讚美並賜福他)傳授的真理,攜手與共地發展他進行的事業,因爲列聖的民衆畢竟還保留著敬畏和良善的基因。這部分明文向他們揭示,《古蘭經》和先知穆罕默德擔負的使命正是歷代的先知和經典所宣揚的使命。

列聖的民衆接受了真理,他們本該自己遵從真理的同時也把它宣傳給別人,讓他人也認識真理、遵從真理。但是,他們不僅沒有把世人引向真理,就連自己也脫離了正道,陷入了毀滅的境地。

《古蘭經》告訴他們,真主把同一真理交給了他的另一位僕人,讓他繼續發揚先輩列聖的大業。穆罕默德聖人肩負的,既不是什麽新奇而陌生的使命,他的使命跟先輩列聖的沒有什麽兩樣。這就要求所有的民衆接受他的使命。現在,一夥新的民衆走上了歷史的午台,他們要繼承先輩民衆的使命,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列聖的民衆理應支援這夥新的民衆。

談論以色列人的第二個目的是,不給以色列人對伊斯蘭的消極態度留下任何合理的藉口,全面揭露以色列人在宗教生活和道德規範上的狀況。從這些話題中可以看出,穆聖宣揚的宗教正是以色列的衆先知曾信奉並宣揚的宗教。在基本原則方面,《古蘭經》的教導和《討拉》的沒有任何不同,猶太人大睜兩眼地偏離了真主賜給他們的正道,而且還失去了賦予他們的統率地位。每一件無法反駁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此外,猶太人製造陰謀的方式、造謠惑衆的詭計、與人辯論時的粗暴態度、畜意反對真理的欺詐行爲,以及爲挫敗穆聖的事業而採用的卑鄙手段,都表明他們在道德和立法上自稱的忠實只是一塊遮羞布,其背後隱藏的是頑固、大民族主義和自命不凡的意識,決不是對真理的摯著追求和堅持。道理很簡單,因爲狹隘的民族主義,他們不願讓真理傳播四方。

對猶太人坦率批評産生了幾個結果:其一,把局勢對猶太人明朗化了;其二,從麥迪納及整個阿拉伯多神教徒的心目中摧毀猶太人的宗教和道德形象,打擊猶太人的士氣,直到他們沒有足夠的勇氣來攻擊伊斯蘭。

本章前面的幾段是面對全人類的指示,後面的這些段落是專門針對猶太人的。談論猶太人的第三個原因是,拿他們當典型,旨在把背離真主的引導的民衆所遭受的災難性結局公佈於衆。選以色列的後裔爲典型的原因是,世界無數個民族中,唯有以色列這個民族在四千多年的歷史中不斷扮演著災難的化身這個角色,此中必有許多發人深思的教訓。命運的沈浮取決於人們是否跟從真主的引導,這一問題在以色列這個民族的歷史中顯得尤爲突出。

第四,談論以色列人,目的在於警告先知穆罕默德的教徒,讓他們以此爲鑒,免得曾降臨先民的厄運臨到他們的頭上。在闡明信條時,《古蘭經》例舉了猶太人道德的墮落、觀念的荒謬以及在宗教信仰和實踐中的重大錯誤,其目的在於讓穆斯林看清,自己所走的道路已是擺脫了歧途的光明大道。在學習《古蘭經》對猶太人和基督教徒的批評時,穆斯林切莫忘記穆聖的教導。穆聖曾告戒他們,假若他們仍然步先民的後塵,會像他們一樣掉進同樣的陷阱中。有人曾問穆聖:先輩的民衆是否指的就是猶太教和基督教徒?主的使者呀!穆聖答道:還有誰呢?(布哈裏、穆斯林傳述)。感謝真主賦予穆聖的獨到的洞察力和遠見,他知道腐敗現象以怎樣的方式透入信士的生活,又以何種方式表現。

  [57] 廉價指爲了獲得現世的蒼頭小利寧願違背真主的旨意。人類舍真理而獲得的,那怕是整個大地的寶藏,都是些微的,只有真理才是無價之寶。

  [58] 爲了準確的理解這節明文含義,有必要回顧一下歷史。在穆聖的時代,居住在阿拉伯的猶太人比當地人的文化水準都高,並且猶太人中還有個別聞名遐爾的學者。因此,阿拉伯人在文化上被猶太人震住了。此外,猶太人的宗教儀式壯觀偉嚴,他們的手工藝之精巧,祛邪手段之靈驗,聞名遠近,這使他們的影響變得更加深入和久遠,特別在麥迪納人中間,猶太人更是金雞獨立。猶太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修養,而且是一個突出的宗教實體,因此對臨近的蒙昧人普遍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在這種背景下,穆聖開始了他的使命,這時,一些阿拉伯人很自然地要到猶太人那裏討教他們對先知穆罕默德及其教義的看法,又由於猶太人也信奉歷代的先知和經典。麥加人一有問題就詢問猶太人,這種現象直到穆聖遷到麥迪納後才中斷了。然而,猶太學者在回答他們的問題時,從來沒有對詢問者說過真話。他們一方面不敢說穆罕默德宣揚的信主獨一的教義是錯誤的,也不敢說他關於列聖、經典、天仙和後世的信條中有什麽錯誤,又不敢說穆聖號召的行爲準則有什麽問題,另一面,卻不願直言不諱地支援他們的教義。簡直之,他們既不敢公開否認真理,也不願敞開胸懷接受它。

但是,他們想把可怕的懷疑種植在每一個向他們詢問有關穆聖及其使命的人的頭腦中。他們企圖製造一個又一個的懸念、散步謠言、讓人們的思想忙於各種假設性的推斷,使他們在懷疑不定的狀態中無所適從。他們還企圖提出一些問題,讓包括穆斯林在內的人爭捲入喋喋不休的爭執。《古蘭經》指的正是猶太人的這種德行,它要求猶太人不要以假亂真,不要爲了反面宣傳和發動謠言戰而隱瞞真理,不要以混淆是非來欺騙世人。   

  [59] 禮拜和交納天課是伊斯蘭教實踐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以色列的衆先知對此也十分重視,但猶太人卻非常消極地對待這些義務,集體禮拜的制度被取消了,而且絕大多數人連單獨也不禮拜了。他們不僅不再交納天課了,而且更有甚者依高利貸爲生。

  [60]  當他們感到難以保持清廉時,就借助禮拜和堅忍克制自己。通過這兩個辦法,他們才能有足夠的力量選擇自己該走的道路。

索蔔勒一詞的意思是抑制、忍耐。後來伸延爲決心、意志等意。人由於有了欲望便無法排除內心的障礙和外部的誘惑而朝自己選擇的道路——使心靈和良知得到寧靜的道路邁進。

  [61]  對於不願服從真主、不相信後世的人來說,禮拜確是一個無法忍受的負擔。但自願俯首敬事真主,知道自己終究要站在真主面前接受審判的人,謹守拜功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麽難事。

  [62] 指人類各民族除了猶太人從真主跟前蒙授了真理的知識外,其他民族尚在蒙昧時代的那段歷史。那時,猶太人擔當著重任,奉命教化世人。他們曾敬事真主,號召世人走他們的道路。

  [63] 以色列人敗落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篡改了信後世的信條。受幻想的牽引,他們自認爲是列聖的後裔,與偉大的聖徒及曾爲主道奉獻了生命的聖者有關係,憑藉這些偉人的情分,他們會得到完全的赦免;他們以爲,只要與那些聖徒建立緊密的聯繫,真主就不可能懲罰他們了。這種錯誤觀念淡化了他們的宗教熱情,把他們拖入了罪惡和墮落的深淵。因此,向以色列的後裔提示他們曾享受過的恩惠的同時,對他們堅持的錯誤觀念應予以糾正。

  [64] 從本段落起到下面的幾個段落,主要論述猶太歷史上發生的一些著名事件。由於那些事件婦儒皆知,這裏的描述極爲簡要,細節一概從略。談及猶太人的原因,是讓他們回憶曾蒙受的恩惠,審視自己以怨報德的錯誤行經。

  [65] 我們常把法老的臣民解釋爲法老的百姓。法老的臣民包括法老家族成員和埃及的貴族。

  [66] 大難考驗他們,看他們究竟是從苦難的熔爐中煉就出來的赤金呢,還是雜質呢?看他們脫離大難後能否成爲感恩載德的僕人。

  [67]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來到了西奈半島,真主召呼穆薩聖人上山,在那裏度過了四十個晝夜,給剛剛獲得自由的民族傳授了法典和道德律例(見出埃及24-31)。

  [68] 拜牛中的儀式,在猶太人的鄰居中很普遍,特別在埃及和迦南地。優素夫聖人時代以後,猶太人逐步走向衰弱,最終變成了科蔔特人的奴隸。這時,埃及流行的許多簡風陋俗牽引他們誤入了歧途,拜牛就是其例證之一(拜牛的故事在《聖經》創始記32段中有詳細的記載)。

  [69] 證據,是指理解宗教的智慧,以此分清是非,站穩立場。

  [70] 就是那些認犢爲神,實際拜牛的人們。那些人應該被處決掉。

  [71]  這件事的梗概是這樣的:穆薩聖人被召到圖爾山上去的時候,他奉命帶了七十個以色列長者。翩後,真主給穆薩降授了天經和明證,穆薩聖人把它們傳達給了民衆。從《古蘭經》的記載看來,由於穆薩聖人聲明自己同真主進行了談話,一些不法分子開始反對,說他們無法相信某些信條。他們的作法引起了真主的譴怒,他們因而受到了懲罰。《舊約》對此事作了如下記載:

他們看見以色列的神,他腳下仿佛有鋪平的藍寶石,如同天色明淨。他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他們觀看神,他們又吃又喝。(出埃及記2410-11

有趣的是,同一本《聖經》稍後卻聲明,當摩西要求神把他的榮耀顯示給他時,神卻拒絕了他的請求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爲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出埃及:;3320

  [72] 在西奈的曠野,他們當頭沒有任何遮蔭的東西,真主就用祥雲爲他們遮頂。應當記住,以色列人成千上萬的離開了埃及,在西奈半島時,他們不要說有一座像樣的房子,就連一頂藏身的帳篷都沒有。由於真主的施恩,天空陰暗了很長時日,那些人才倖免了曬死的厄運。

  [73] 在西奈半島遊蕩的四十年中,嗎哪和鵪鶉成了他們的天然食品,源源不斷的爲他們供給。嗎哪形如芫荽子,晚上露水一降,它就伏在地面上;由於真主的恩惠,大量的鵪鶉飛來,讓以色列人靠它過活,度過了饑餓的難關。(有關嗎哪和鵪鶉的詳細情況請參閱《舊約》出埃及16民數記117-931-2約述亞512

嗎哪一詞被馬堅老人家譯成甘露,但根據《舊約》來看,它並不是甘露,而是露水上升後地上出現的一種如白霜的小圓物,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日頭一出就融化。《聖經》把它就叫嗎哪,《古蘭經》英譯本也採用了音譯,叫嗎哪。中國阿訇們一般用經堂語把它譯成白蜜,似乎更接近原意。——漢譯者)

  [74] 這裏提到的,不知究竟指哪一座,無法確定。真主命令他們入城時發生了一系列的事,那些事基本上都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西奈半島發生的,因此,這座很可能就座落在西奈的曠野。又一種說法它是座落在約旦河東岸的耶利哥對面的希實本。根據《聖經》的記載,以色列人在穆薩聖人出生之前就攻克了這座城。城陷後,以色列人在其中無惡不作,以致真主用瘟疫懲罰了他們,當時死於瘟疫的有二萬四千人(參見《民數記》251-9)。

  [75] 真主要求他們不要以征服者驕橫的姿態入城,要以敬畏真主的人應有的謙虛態度入城(類似先知穆罕默德光復麥加後入城的形式爲榜樣)。嗨脫(釋我重負),意思是說,他們進了城後應祈求真主恕饒他們的罪過;或者意思是指攻城以後不許屠殺無辜平民,應宣佈大赦。

  [76]  這塊石頭至今還留在西奈半島,吸引著衆多的遊客。當時,有十二道泉水從其裂蓬中湧出,因爲以色列的支派那時只有十二個。真主給每個支派指定了一道泉眼,免得他們爲爭水源而發生糾紛。

  [77] 他們厭倦了不勞而獲的嗎哪和鵪鶉,想吃大地出產的五穀。這不是他們正真的錯誤,他們的問題在於忘記了來西奈半島的目的,卻計較起適合自己口味的食品了,甚至於到了不願臨時將就的地步(參見民數記114-9)。

  [78] 否認真主的迹象有多種的形式:其一,不接受教法教義中不符合自己私欲的部分。其二,明知某些事項是真主的規定,卻要隨意篡改。其三,明知主命的重要性,卻有意貌視它。

  [79] 以色列人親自記下了歷史上他們犯下的罪行。這裏援引聖經中的幾例:

. 所羅門(蘇萊曼聖人)去世後,以色列人的國分成兩半:猶大國,首都在耶魯薩冷;以色列國,首都在薩瑪利亞。之後,兩國之間戰爭連綿不斷,迫使猶大國不得不向大馬士革的亞蘭國尋求援助來對付自己的親族。那時,先知哈拿尼奉主的指使來見亞撒,勸他停戰。但亞撒不但沒有糾正自己的作風,反而氣得把先知囚入了監獄。(參見歷代志下:167-10

    . 以利亞(伊裏亞斯聖人)因爲猶太人拜巴力(牛犢)而於他們分道揚鑣了。他還曾號召他們回歸拜主獨一的信仰。以色列王亞哈爲了他的外幫妻子而追殺以利亞,他不得不到西太半島的一座山上避難。據《聖經》記載,以利亞無可奈何地向主訴說道: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力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生命.(列王記上19:14)

  . 亞哈囚禁了另一位先知米該雅,沒別的原因,只是他說了一句真話。亞哈叫人只給他一點餅和水充饑。(列王記上22:26-7)

  四, 崇拜偶像和道德淪喪現象在猶大國裏很普遍,先知撤迦利亞因而大聲反對起來。於是,他被人亂石打死在神的殿內。(參見:歷代志下2921

  五,當以色列國的薩瑪利亞被猶大國蕩爲平地的時候,先知耶利米爲以色列發出了哀歎,他勸告他們說,糾正自己的行爲的時機已到了,否則,他們將遭受比薩瑪利亞人更悲慘的結局。但這一誠心的忠告引來的是蔑罵和詛咒,他爲此遭到毒打、監禁、用繩子被縋進了湫泥,在那裏因饑餓而死。他被指控犯有多種罪惡,其中包括叛國罪和陰謀顛覆罪。(參見耶利米15101820-3201-8;第36-40章。)

  . 相傳另有一位先知叫阿摩司,他從不沾染薩瑪利亞人流行的罪惡和腐敗,還警告人們這些罪惡要帶來的結果。於是,受到人們的譴責而迫使流亡,還說讓他到別處去預言。

  . 施洗的約翰反對希律王宮中所行的墮落行爲,希律王就把他監禁起來,而且還應一個舞女的要求把約翰的頭砍了下來,把頭放在盤中獻給那個女人。(參見馬克福音617-29

. 對列聖的仇恨,在耶酥的生活中可見一斑。祭司和以色列的首領們最終向耶酥發起了進攻,因他批判了他們的不忠和兩面派行爲,並要求他們堅持正信和努力爲善。後來,羅馬巡撫彼拉多問他們,耶酥和臭名昭著的強盜巴拉巴兩人中,哪一個應在節日期獲釋。猶太人齊說釋放巴拉巴,釘死耶酥!(見馬太2720-6

  [80] 從這段明文的語氣來看,解明必守的宗教信條和道德原則不是這裏要講的主要議題,這些問題在別的地方已解釋清楚。這段明文的目的是消除猶太人的一大幻想。他們認爲,作爲猶太人,他們包攬了所有的獲免權;有一種觀念常期索繞在他們心頭:認爲自己與真主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關係,凡屬他們的黨羽,不管信仰和行爲如何,任何罪惡定將被赦免的,而非猶太人注定要成爲火獄的燃料。

爲了糾正這一錯誤的觀念,《古蘭經》告訴猶太人,問題的實質在於信仰是否端正和行爲是否善良,隸屬哪一派並不重要,誰堅持正信和善行,誰就能獲得赦宥,因爲真主要依人的功過論處,不看某人的名字是否恰在某一個特殊的宗派的名單上。

  [81] 古蘭經中不同的地方提到了這一件事,從論述問題的語氣來看,以色列人在當時似乎也知道這件事,只是年代久了,很難說清事情的詳細梗概。我們只能說,以色列人在西乃山的煙霧中接受盟約時,確實見到了一種可怕的迹象,感到山似乎要落到他們的頭頂上。(《古蘭經》第七章第171節對此也作了描述,另見本章注第132條。

  [82] 安息日:即星期六。真主定這一日爲以色列人的聖日,他們在這一日只能休息和從事宗教功修,不准幹一切世俗事務,包括做飯一類的事 (自己不能做飯,就連傭人都不能爲他們做飯)。這項規定非常嚴格,違反安息日規定的人將被處以死刑(見出埃及31:12-17)。當宗教和道德的敗落在以色列人中蔓延以後,他們公然褻瀆這一聖日,甚至在猶太聚居區,本來這天禁止的貿易經營,也在光天化日之下依然進行。

  [83] 《古蘭經》第七章中詳細提到了這次事件。他們變成猿猴的問題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有些學者認爲,他們從體形上變成了猿猴,而有些學者則認爲,把猿猴的特性加給了他們。從《古蘭經》描述這件事的措詞和語氣來看,他們中部分人從體形上變成了猿猴,並不是僅僅思維的變異。我想有可能是這樣的:他們的體形變成了猿猴的樣子,而思維並未變異。

  [84] 通過與周邊各民族的接融,以色列人已經深深地受到了拜牛習俗的影響,已經習慣了拜牛。爲了根除這種流俗,真主要求他們宰一頭牛。他們曾表白過只有神才應受崇拜,現在讓他們親手宰牛,正是對他們信仰的一大考驗。這一考驗真的很艱難,因爲他們的心沒有完全被信仰征服,因此,他們一再的問所要宰的牛是怎樣的,希望淡化這事而不了了之。然而,他們問得越細,自己的路變得越窄狹,直到幾乎用指頭指出他們所要宰的牛了。那頭牛必然是他們一直拜的那頭牛。《舊約》也提到了這件事,只是猶太人怎樣回避問題的細節方式沒有提到。(見民數記19:1-10)

  [85] 從《古蘭經》陳述中可以肯定這樣一件事:被殺的人復活了,至少活了足夠的時間道出了殺他的兇手。至於你們用它的一部分打他吧這一命令所表達的意思,似乎可能有多種多樣的解釋。早期《古蘭經》注釋家將它解釋爲:用被宰牛的一部分骨肉打被殺的人。這種解釋法我看較合乎情理,有一箭雙雕的功效:(一)顯示了真主的大能;(二)摧毀了牛有神性的信念。假如他們崇拜的牛具有任何超然的屬性,那麽宰了它後,一定會有什麽災難降臨他們。然而,什麽都沒發生,反而宰了它之後卻平息了許多事;用他的一部分打擊死人後,死人還能復活。

  [86] 這是對麥迪納的信士們說的,他們是最後才皈信伊斯蘭的先知的。他們曾對差聖、天經、天仙、復活和教規等問題有一個模糊的概念。這還要歸功於他們的猶太鄰居。也正是從這些猶太鄰居的口頭上,他們聽到有一位先知將要出世,他的信徒將遍及世界各個角落。

因此,當麥迪納人聽見這位先知已出世時,便順理成章地向他效忠,大批地皈信他,這其中原因一半也在於此。然而,不僅如此,他們還希望那些曾經跟從列聖覆行教規、並對他們的皈依伊斯蘭做過貢獻的人也加入到正信士的行列中來,而且要成爲其中的先鋒。出於這種願望,熱忱的穆斯林信士去了他們的猶太人朋友和鄰居那裏,號召他們皈信伊斯蘭。可是,猶太人卻斷然拒絕了。這種消極的反應被僞信士和伊斯蘭的敵人當作證據,對伊斯蘭的真理進行了誹謗。那些人喧嚷道:假如穆罕默德真的是先知,猶太學者和神職人員怎麽可能故意反對他呢,因爲那樣對待一個真先知,會毀掉反對者自己的來世生活?

純潔的穆斯林應該從猶太人充滿邪惡和腐敗的歷史記載中吸取教訓,不該對擁有如此黑暗過去的人抱有什麽幻想。因爲不切實際的希望,自然打動不了那些鐵石心腸人的心,反過來會給自己帶來深深的失望。猶太人慢性墮落症已有了數世紀的歷史,長期以來,他們把聖經中能使虔誠的信士聽了發抖的經文當笑料,以資逗樂。他們讓宗教屈從自己的欲望,把獲救的一切希望寄託在這樣腐朽的宗教信仰上。想讓這些人回應真理的號召是枉費心機。

  [87] 他們當中一夥人指猶太學者和神學家,真主的言語指猶太人通過衆先知領受到的討拉特、詩篇和其他經典。篡改一詞指歪曲經義,使其與表面意義大相徑庭,或指篡改經典的原文。以色列學者已對他們的經典進行了這兩種形式的篡改。

  [88] 猶太人相互交談時,要求自己的教友既不要向穆斯林泄露聖經中有關穆聖的預言,又不要向他們泄露《聖經》阻止他們做惡的明文,怕穆斯林以此爲據在真主面前控告他們,訴說他們的罪惡。這就是猶太人墮落的程度。他們相信,若能在今世成功的推託了自己的罪責,後世必能倖免懲罰。因此,《古蘭經》就質問他們,難道他們不知道真主是全知表白和隱諱的主嗎?

  [89] 這曾是猶太民衆的狀況,正如真主在他們的經典中揭露的那樣:他們對經典一無所知,不明白信仰的原則,不知道真主制定的行爲準則,也不清楚對人類的獲救有至關重要意義的教訓。由於缺乏這些知識,他們就以私欲和幻想理解自己的宗教,沈溺在以欲望和幻想建成的樂園中。

  [90] 這種現象和他們的拉賓(神職人員)有關。他們不僅對真主的言語進行了錯誤的解釋,而且還把他們對讀經的體會、注釋、民間傳說、迷信意識、哲學思想和法律制度都揉進了原文中,其結果是,人神不分,認爲萬物都有神性;而且所有的歷史軼事、每個注解家的解釋、每個神學家的信條以及在《聖經》中只有一點線索的法規,統統成了上帝的言語,變成了必須信奉的律例。

  [91] 全體猶太人,不管是普通人還是神職人員都堅持一個錯誤的信念:只要是猶太人,不管犯了什麽錯誤,都會免遭火獄的刑法,再糟也莫過進天堂以前受短暫的幾天刑法。

  [92] 穆聖(願真主讚美並賜福他)到達麥迪納以前,住在那裏郊區的猶太人曾與麥迪納阿拉伯人奧斯赫孜勒直 部落結了盟:阿拉伯部落之間發生戰爭時,猶太人要同自己的盟友一併作戰。這種盟約不僅助長了亂殺無辜的風氣,而且公然違背天經的教導。此外,當戰爭結束後,猶太人允許贖回戰俘。那是在執行真主允許贖回戰俘的經典訓示,然而,真主在同一道指示中禁止他們互相慘殺的命令,他們怎麽就置若閱聞呢?

  [93] 聖靈指來自於天啓的知識,也指曾傳達啓示的天仙哲伯萊儀裏,它也指爾撒聖人的靈魂,他的靈魂曾被真主賦予了聖潔的品質。

明證一詞,指對尋求真理者和熱愛真理者極有說服力的,證明爾撒聖人是真主的使者的那些迹象。

  [94] 他們實際上在說,他們的信仰非常堅強,以致不管說什麽都不會動搖他們的信仰(明文中胡裏封 一詞被漢譯者馬堅老人家譯爲受蒙蔽的,而本書烏爾都文原譯和英譯都譯作受保護的----漢譯者)。這是他們固執成見者的表現。那樣的信仰,還自持堅強無比,不丟人嗎?其錯誤昭然若揭仍執迷不悟,有比這更愚蠢的事嗎?

  [95] 穆聖出世以前,猶太人急切地等待著聖人的降臨,因列聖曾預言過他的出世。實際上,猶太人甚至祈禱聖人的降臨,他們相信他來後多神教徒的統治會土崩瓦解,而他們的時代將拉開序幕。麥迪納的居民可以見證,他們的猶太鄰居常常念叨那位聖人的來臨,並常說:如今,人們還隨心所欲地欺負我們,當我們等待的先知一到,我們就要跟敵人算老帳。

麥迪納的居民聽慣了這樣的話,於是,穆罕默德聖人剛向他們宣教,他們就皈依了,唯恐猶太居民搶先占取了這一殊榮。然而,不可思議的是,被列聖預言的先知出現後,原來等待他的那些猶太人卻公然變成了他的最大敵人。

他們認識他,這一事實得到了當時幾件事情的證實。對此最有說服力的是聖妻蘇菲葉的一段話。她是一位猶太大學者的女兒,也是另一位學者的侄女。他說,穆聖遷到麥迪納後,她的父親和叔叔常常去見穆聖,並進行常談。有一次,他們回到家後她聽到了下列的對話:

叔叔:他真的是我們的經典中預言要降臨的先知嗎?

父親:指主發誓,他確是。

叔叔:你相信嗎?

父親:我信!

叔叔:那你怎麽辦?

父親:我還是反對他,只要我活著,就不叫他的宗教傳播。

(參見:伊本.希沙目的《聖傳》,伊本.伊斯哈格的《穆罕默德生平》。)

  [96] 這節明文的另一種可能性譯法是:他們用出賣自己的本身所挽取的,是何等的惡劣。也就是說,他們喪失了自己永久的幸福和解脫。

  [97] 他們原以爲被預言的先知會出自他們的民衆,沒想到竟出在了別的民族中當中,於是,他們決定否認他。他們好象有些接受不了真主的專權,似乎真主在派遣使者之前須得跟他們商量,不商量的話,會刺傷他們的感情。

  [98] 明文婉轉而具諷刺性地駁斥了他們極端的世俗主義思想。確實,注重後世的人,決不把世俗的浮華放在心上,對死亡也不感到恐懼,而猶太人的情形卻恰恰相反。

  [99] 古蘭經原文包含這樣一層意思:猶太人特別怕死,夢想長壽,不管光榮地生活還是低賤地生存,只要活著再低賤也行。

  [100] 猶太人不僅污辱了穆聖(願主讚美並賜福他)和他的教民,而且還詆毀高貴的天仙哲佰萊儀裏,稱他爲他們的死敵,把他看成被詛咒的天仙,而不是來施恩的天仙。

  [101] 哲佰萊儀裏天仙奉真主的命令向衆使者傳達使命,因此,猶太人表面上對他的詛咒實際上是直接針對真主的。

  [102] 他們詛咒哲佰萊儀裏天仙,是因爲他從真主那裏給穆聖帶來了《古蘭經》。其實,《古蘭經》從整體上肯定了討拉特,那麽,連《古蘭經》肯定的討拉特也一併遭到了他們的詛咒。

  [103] 這裏有一個絕妙的提示:猶太人仇恨的實際上是正道和善行,即便接受正道會給他們帶成功的喜訊,他們也要與之爲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