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白天(Ad-Duha)大意淺説


[1] 此處duha這個字是與「夜晚」作對比,因此其意為一天中光亮的時刻。在第7章「高處」第97-98節即曾說:「各城居民難道不怕我的刑罰會在他們夜間酣睡時突然降臨他們嗎?各城居民難道不怕我的刑罰會在他們白天遊玩時,突然降臨嗎?」上述經文也是用duha與夜間對照,所以此處也是指白天,而不是只指上午。

[2] 原文中saja這個字不僅是指黑暗的彌漫,也包括夜夜彌漫的平和與寧靜。夜間這個特質在本章中深加敘述。

[3] 天經曾有一段時間停止向聖人(求主賜他平安)下降,停止時間的長短,各種傳說不一。Ibn Juraij說是十二天,Kalbi說十五天,Ibn ‘Abbas說廿五天,而Suddi Muqatil說長達四十天。不管哪一種,時間均相當長,因而引起穆聖(求主賜他平安)的憂慮,也引起他的仇敵嘲弄。每當下降一節經文時,他的仇敵以為經文的源頭已經乾涸,Jundub bin ’Abdullah al-Bajali說當加百列(求主賜他平安)不再前來時,多神教徒就說,穆罕默德(求主賜他平安)已被他主棄絕了(Ibn Jarir, Tabarani, ‘Abd bin Humaid, Sa’id bin Mansur, Ibn Marduyah)。另傳:Abu Lahab的妻子,也是聖人的伯母,緊鄰,Umm Jamil曾對他說:「好像你的撒旦棄絕了你。」‘AufiIbn JarirIbn ’Abbas之言說:好幾天加百列未來看他,聖人變得焦慮而沮喪,多神教徒開始說他的主生他的氣,棄絕了他。Qatadah Dahhakmursal傳述中亦有相同記載。同時也記述了聖人的憂慮,這都是自然的。因為明顯地失掉主愛,不再降示經文,使聖人在與不信者的戰鬥中失去了支持,再加上敵人的嘲笑,乃導致聖人的憂慮。他必然以為這是由於他可能犯了錯引起真主不悅,而在他與不信者的鬥爭中,棄絕了他。

這就是本章下降安慰聖人的情況。在本章中,以白晝之光亮及夜晚之寧靜起誓,告訴聖人:「你的主既沒有棄絕你,也未生你的氣。」用這二物起誓之意義是:「白晝的光亮四射,夜晚的黑暗及寧靜的彌漫,並不是真主高興白天的人,不悅夜晚的人,兩種情況均出自至高的智慧及權宜。所以某一時刻降經文給你,另一時刻暫停降示,也都是出自智慧及權宜,並不是降經給你就是喜悅你,暫停降經就是不喜歡你。此外以此為誓尚另有意,假如一個人經常暴露在日光下,會令人厭煩,所以日天以後繼之以夜,使人可以得到必要的休息與寧靜。同樣地,如果你經常暴露在啟示之下,你的神經會吃不消,所以真主權宜地給你fatrah(暫停降經)以紓解你緊張的神經,而恢復完全的平靜。換言之,如日之升的啟示類似白晝,而fatrah的期間相當於夜晚的平和與寧靜。」

[4]當聖人(求主賜他平安)只有少數信徒,全族都與他作對,成功似乎毫無希望之時,真主向他報了佳音。伊斯蘭的燭光在麥加搖曳不定,四周之風隨時可吹滅它。就在這個當口,真主對聖人說:「不要為開始的艱難而憂傷,你生命中後期要比前期好。你的權力和光榮,你的榮譽及聲望,將日益增大,你的影響力一天比一天擴大,這不僅是對今生的一個承諾,也是對你在後世將享的地位的一個承諾。那時你的等級將遠高於今世所享。」Tabarani Awsat中,Baihaqi Ad-Dala‘il中均引Ibn ’Abbas之言稱:聖人說:我死後我的教民將達成的所有勝利均呈現在我的前面,令我非常喜悅,於是真主降言:「你的後世遠比你今世為佳」。

[5] 意為:「雖然還有一段時間,但已為時不遠,你的主將賜你大恩典,你將很為祂所喜愛。」這一允諾在穆聖有生之年就實現了。全阿拉伯,從南方海岸直至拜占庭帝國的敘利亞邊界,北方的波斯帝國伊拉克邊界,從東方波斯灣到西方的紅海,均在其統治之下。這是阿拉伯人有史以來第一次歸於一統。其力之大莫之能禦。全境到處可聞La ilaha ill-Allah-u- Muhammad ur-Rasul-Allah而多神教徒及有經人信徒曾盡力維持其假信仰。人民不僅鞠躬服從,而且心悅臣服,其信仰、道德、行為均有了革命性的變化。這是史無前例的,一個沈淪在多神教權力中的民族,僅廿三年功夫,徹底地改變了。聖人發動的這項運動就是如此聚集了力量,開始擴展到亞非歐大部分,其影響達到世界的每一角落。真主給其使者在今世者就是如此之大,而祂在後世給他的光榮,更是無法想像。(參閱第廿章塔哈註解112條)

[6] 意為:「並未棄絕你,也沒有生你的氣;事實上,從你生而為孤兒時,我就對你很好。」聖人之父在他誕生前三個月就去世了,所以他一出生就是孤兒。但真主卻未令他沒有一天沒有支持。他的母親撫育他直到六歲。她去世後,由祖父帶去扶養並甚愛他。他很驕傲地對人說:「我這個兒子,前途無量。」祖父死後,其伯父Abu Talib成為他的監護人,對他的愛護比親兒子還好,甚至當他宣布成聖,全族起而反對,只有Abu Talib以族長地位,單獨予他以堅定支持達十年之久。

[7] 原文中daallan是自dalalat衍生而來。此字在阿文中有好幾個意義:(一)迷失於錯誤及偏差中。(二)彷徨於十字街口。(三)迷途,在沙漠中孤獨獨立的一棵樹也是daallahdalal這個字也用來指「在不利及不適況下,以及氣候中耗損中之物」,也指「疏忽、心不在焉」,古蘭中即有一例:La yadillu Rabbi wa la yansa「我的主既不疏忽,也不遺忘。」(第20「塔哈」章第52節)。在以上各種意義中,第一個意義不能適合本節,因就聖人一生來看,自童年至成聖前,絲毫無與拜偶像、多神教徒或無神論扯上關係之記載,或有當時其族人盛行的多神教之任何行動,習俗有所牽連,所以wa wajadaka daallan不能解釋為:「真主發現他在信仰或行為上,有所迷誤」。但是,其他意義到可適用,聖人在成聖之前,的確相信真主的存在及祂的獨一。他一生從未幹過罪,品行極好,但他仍對正信、信條及訓示尚無所知,古蘭曾指出:「你本來不知道天經是什麼,正信是什麼。」(第42「協商」章第52節)本節也可能是指聖人在充滿愚昧的社會中感到迷惘。在他成聖之前,並無任何引導者及領袖的性格。本節也可能是指,在愚昧的荒漠中,他像一株屹立的樹,具有結果實的能力,可化荒漠為花園的能力。但這種能力在他成聖之前,從未曾使用過。本節也可能是指,真主賦予他的極特殊的能力,正在不利的愚昧環境中耗損著。Dalal也有「疏忽、心不在焉」的意義:「在你受命成聖後,你卻對真主使你明白的真相與知識,卻漠不關心。」古蘭中也提及:「在這以前,你確是疏忽的。」(第12「憂素福」章第3節)(參閱第2「黃牛」章第282節、第42「協商」章第20節)

[8] 聖人之父去世時,只遺下一頭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