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國土上的基督教

西方人說起穆斯林,好像都居住在中東﹔反過來人們認為,中東國家是單純穆斯林居住的國土。 這個錯誤的概念在羅馬教皇約翰 '保羅二世到敘利亞訪問時才被驚醒,原來在一個穆斯林國家敘利亞還居住著許多信奉基督教的人民。 

一位著名的法國記者寫了一本中東地區基督教徒近二十年來的生活情景,使大家對那裡的基督教歷史和現狀有所了解。 在伊斯蘭興起之前,中東地區主要的宗教是基督教,遠遠超過猶太人,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當然,今天基督教徒是那裡的少數民族。 

在中東基督教徒的總人數大約有1400萬人,而穆斯林有3億4000萬,作為那裡的少數民族,在政治和文化上作為很有限,所以外界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就誤以為那裡沒有基督徒,中東地區全是伊斯蘭的天下。 

克拉德 '洛瑞克斯是一位中東問題專家,他的書名是<伊斯蘭土地上的基督教徒>。 他說﹕"書的一開頭是一個故事,是一位駐開羅的美國官員講述的故事。 有一位美國社會改良學家女士,到巴勒斯坦去旅行,過了幾天,她給美國駐耶路撒冷領事館去了一個電話,告訴他們,她自己也弄不清到了一個什麼地方。 她是想訪問耶路撒冷附近的一個基督教村莊,可是她所看到的,這裡都是阿拉伯人。 後來,領館人員回答她說,那個地方沒有錯,村裡的人都是基督教徒,他們解釋說,那是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人,所以看上去同別處阿拉伯人一樣。洛瑞克斯先生曾經在法國<費加羅>報社主持中東版20多年,對那裡的情形瞭如指掌,他認為,基督教徒在阿拉伯世界裡曾經有過十分艱難的經歷。 

黎巴嫩是基督教人口較多的中東國家,那裡發生過穆斯林與基督教徒的許多年內戰,兩教的內戰在蘇丹也不斷發生。 住在埃及的哥普特人是基督教少數民族,他們曾經受到過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攻擊。 基督教堂在沙特阿拉伯不許可存在,而在同樣以教治國的伊朗卻是允許的,可以合法地存在。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基督教®'7b生活很平靜,沒有任何干擾。 他說﹕"各國的國情不盡相同,比如在約旦,前國王侯賽因自身是穆罕默德的聖裔,但是他希望表現開明和寬容,對待國內的基督教徒就很放寬。" 

"在二戰以來的現代社會,中東地區的基督教徒人口增長很快,政治影響也在上昇,特別是在西方國家幫助中東地區發展民族主義的時期。 同意接受地方民族主義的 阿拉伯人希望內部產生民族團聚的力量對付外來勢力維護地方民族利益。 他們最早是反對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後來又是為了維護本民族的利益反對西方大國,如英國和法國。在中東各國的基督教知識分子積極幫助當地的阿拉伯人建立民族的國家意識,反對外來侵犯。所以,基督教徒在那些國家受到承認,有了社會地位。" 他舉例說,比如現在的伊拉克副總理塔利克 ' 阿齊茲和埃及的經濟部長都是基督教徒,現任的埃及經濟部長是聯合國前任秘書長波特羅斯 '加利的姪兒。這些有地位的人都是最近幾十年,阿拉伯的基督教徒參政後的成果。 

基督教徒的影響在阿拉伯國家有起有伏,現代的趨勢又出現保守勢力的回潮,伊斯蘭復興運動高漲,不再重用基督教的人才。"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興起和³'5c多國家不講究民主,造成許多基督教徒離開政治,投身到經濟領域中去做生意。 當議會裡制定法規和表決提案的時候,他們都不在場,沒有他們的投票權。" 

現在阿拉伯國家的基督教徒都設法出國移民,因為在國內很容易受到政治歧視,比如在阿拉伯人與以色列的衝突中,阿拉伯的基督教徒是夾在中間的人群,日子很不好過。 

根據洛瑞克斯的觀察,阿拉伯國家的基督教領袖們不希望他們的人才外流到其它國家去尋求發展。他們認為﹕"不論是哪一派的基督教徒,天主教也好、東正教也好、最古老的基督教教派也好,應當留下來,阿拉伯是他們的祖國和家鄉。 只是在口頭上號召他們不要出國,不起任何作用,而是應當做實際工作幫助他們在國內生活好一些,比如讓青年人得到充份的教育,學會高級技術,將來有好工作,地位自然就會改變。" 

洛瑞克斯先生認為,阿拉伯世界裡基督教徒命運的改善以及他們在這些國家的生存,關鍵是在這些國家對待他們的政策,如果對他們有保護性措施,尊重他們的權利,他們會生活得好一些,願意留在自己的祖國和家鄉。(<美國之音> VOA, May 30,2001 )

[首頁] 

最後更新日期:2001年08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