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侵”與穆斯林的抗擊-伊斯蘭之光

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文化

“十字軍東侵”與穆斯林的抗擊

 

“十字軍東征”,是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持續近200年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阿拉伯國家發動的戰爭。

至12世紀初,十字軍已經侵佔了包括聖城耶路撒冷以及黎凡特(Levant,相當於現代所說的東地中海區)在內的大量穆斯林領土,伊斯蘭世界第三大聖寺阿克薩清真寺也在十字軍掌控之下。

十字軍東征前夕,穆斯林世界的兩大帝國相繼失去了重要領袖,在此之前的近四個世紀內,穆斯林世界曾盛極一時,對於十字軍侵略者的不可戰勝,整個穆斯林世界都大為震驚。

控制了聖城耶路撒冷之後,十字軍侵略者就開始打造一個全新的統治體系。

十字軍首先驅逐了整個耶路撒冷地區包括穆斯林、猶太教徒以及東方基督教徒在內的所有原住民,隨後從西歐地區進行大規模人口遷徙。

艾資哈爾大學歷史學教授阿費夫•薩布拉(Afaf Sabra)說:“從西歐地區遷徙而來的移民都屬於最底層人口,在歐洲地區,他們沒有任何權利可言,可到達耶路撒冷地區以後,他們卻瞬間翻身做了主人,他們的社會地位也發生了改變,整個耶路撒冷地區的人口、階級與政治格局也隨即改變。”

第一次十字軍東侵期間,十字軍佔領了塞爾柱突厥人都城尼凱亞等城,大肆擄掠,隨後佔領了聖城耶路撒冷,進城後殘忍屠殺七萬餘人,接著按歐洲國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區建立若干封建國家。

1100年7月,來自法國布倫的鮑德溫(Baldwin)在耶路撒冷建國,自稱耶路撒冷國王,即鮑德溫一世。

宰加濟格大學(Zaqaziq)歷史系主任戛希姆(Qassem)教授指出:“隨著耶路撒冷王國、埃德薩(Edessa)王國以及建立安提阿公國(Antioch)的建立,十字軍進一步侵略阿拉伯國家領土也變得愈發便捷,十字軍侵略者擴張領土的力度也越來越大。”

 

圖為伊斯蘭第三大聖寺阿克薩清真寺十世紀復原圖。

短短十年間,絕大多數黎凡特地區都已經在十字軍侵略者掌控之下,十字軍還在的黎波里(Tripoli)地區建立了另外一個新的國家。至此,督教在東方的屬國已達四個。

英國肯特大學歷史系教授簡•范德布裡(Jan Vandeburie)指出:“對於十字軍而言,這些沿海地區有著極為重要的軍事意義,這些地區不僅為十字軍提供各種補給,也源源不斷地帶來歐洲朝覲者,因此,保住海岸線成了十字軍的首要任務之一。”

在戰爭經濟學的促使下,十字軍如走火入魔一般加大了侵略力度。安提阿國王坦克雷德(Tancred)指揮大軍入侵阿勒頗地區,隨後又佔領了黎凡特商業中心所在地。

據記載,阿勒頗統治者拉德萬(Radwan)生性懦弱,一直以來,他都全力討好十字軍,與十字軍保持著較為良好的關係,有史料指出,他甚至在阿勒頗清真寺掛起十字架。此舉雖然討好了十字軍侵略者,卻引發了穆斯林民眾強烈憤慨,憤怒的民眾甚至以暴動的形式表達對這位昏君的不滿。

此次起義聲勢浩大,在穆斯林群體的重壓之下,遠在巴格達的阿巴斯王朝哈裡發被迫採取行動,他向自己的保護者塞爾柱王朝蘇丹求助,請求後者出兵打破十字軍對阿勒頗的軍事封鎖。

蘇丹隨即下令摩蘇爾城總督毛杜迪(Mawdoud)集結軍隊前往阿勒頗地區,由於其他地區十字軍並沒有前來支援阿勒頗地區十字軍,毛杜迪成功打破了十字軍對阿勒頗的封鎖,但是,阿勒頗的拉德萬卻拒絕毛杜迪的軍隊進駐阿勒頗乘勝追擊。

薩布拉教授指出:“與此同時,耶路撒冷王國也在攻打大馬士革,毛杜迪隨即出兵大馬士革給予援助。毛杜迪在提比裡亞地區遭遇並擊敗了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一世的十字軍。”

毛杜迪獲勝之後,大馬士革總督對他和他的軍隊表示熱烈歡迎,可是後來,他卻派人刺殺了毛杜迪。

毛杜迪遇刺之後,伊馬德丁•贊吉(Imad Ed-Din Zengi)成為新任摩蘇爾總督。1128年,他在鞏固大馬士革統治的前提下又取得了阿勒頗地區統治權。對此,卡達伊斯蘭大學藝術系主任艾哈邁德(Ahmad)表示,伊馬德丁取得摩蘇爾和阿勒頗兩地的統治,意味著穆斯林掌控了黎凡特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中心地帶。

伊馬德丁一舉切斷了安提阿與埃德薩、黎波里與耶路撒冷王國十字軍的貿易與交流通道,給入侵穆斯林世界的十字軍造成了巨大威脅。

阿聯酋沙迦(Sharjah)大學歷史系教授穆罕默德表示:“一直以來,由於穆斯林世界的分裂,十字軍都對穆斯林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伊馬德丁在軍事上的成功,打破了這種封鎖狀態。”

此前,毛杜迪擊敗耶路撒冷軍隊之後,大馬士革時任總督曾與後者簽訂休戰協議。沒有後顧之憂的伊馬德丁隨即開始準備更為宏大的偉業,1144年12月25日,伊馬德丁率領大軍攻佔了埃德薩王國。埃德薩王國是十字軍在穆斯林地區建立的第一個基督教國家,也是穆斯林收復的第一個地區。

倫敦大學歷史學教授喬納森•菲力浦斯(Jonathan Phillips)說:“這一事件標誌著穆斯林收復失地的開端,也是穆斯林軍隊的首次大捷,同時也告訴不可一世的十字軍,他們並非不可戰勝。”

伊馬德丁在埃德薩地區的勝利是一個轉捩點,它大大提升了穆斯林群體的士氣與激情。遺憾的是,兩年之後,伊馬德丁的僕人刺殺了他,他的兒子努爾丁隨即即為。

 

1147年,教皇尤金三世下令發起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埃德薩的失利讓歐洲基督教會倍感憤怒,1147,教皇尤金三世親自在法蘭西要求國王路易七世(Louis VII)與德意志皇帝康拉德三世(Conrad III)發起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以期恢復埃德薩基督王國。

1147年夏,十字軍再次遠征耶路撒冷,一年以後,他們成功抵達聖城。修整之後,他們決定出兵大馬士革,然而,這場出征最終以慘敗告終。

菲力浦斯教授指出:“十字軍最終被迫選擇撤退,他們甚至沒有發起過像樣的攻擊,最終,他們只能狼狽而逃。這場失利也極大打擊了整個歐洲地區十字軍的士氣與宗教狂熱。”

對於歐洲基督教會而言,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的慘敗是他們最後一次大型災難。六年以後,努爾丁成功吞併了十字軍未能擊破的大馬士革。

戛希姆教授表示,努爾丁的一生就是為主道奮鬥的一生,他成功將當時四分五裂的穆斯林群體團結至一面大旗之下,也為後來的薩拉丁成功收復聖城耶路撒冷奠定了基礎。

阿費夫教授指出:“努爾丁的勝利,標誌著穆斯林反攻十字軍的開始。一直以來,穆斯林都在抗擊十字軍侵略者,但是,至此之後,穆斯林群體的反攻才開始變得有組織有紀律,而非以前的一盤散沙、各自為營。”

【葉哈雅譯自《半島新聞》】

www.aljazeera.com/programmes/the-crusades-an-arab-perspective/2016/12/revival-muslim-response-crusades-161210142659166.html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