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文化與藝術 >> 文化透析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穆斯林與廣州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第四屆廣州伊斯蘭文化論壇    作者:王官雪
熱度4608票  瀏覽562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2年9月20日 16:16

作者簡介:王官雪,回族,廣州市伊斯蘭教協會常務副會長,懷聖清真寺阿訇

摘要:廣州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第一站,是伊斯蘭教在中國傳播的源頭,穆斯林曾為廣州的城市建設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目前廣州穆斯林越來越多,做好雙向適應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關鍵字:穆斯林  發展  適應  和諧


 

廣州是一座建城2 2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國一端的起點,是伊斯蘭教傳人中國的第一站。開放、包容的廣州為伊斯蘭教植根中華大地提供了沃土,秉承和平、中正理念的伊斯蘭教為廣州豐富的文化內涵增添了新的色彩。廣州穆斯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適應廣州社會交融的過程中,不斷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一、回眸歷史

據史料記載,伊斯蘭教傳人中國始于盛唐時期的廣州,伊斯蘭文明與華夏文明相融合,促成了基於高起點上的最早的中國穆斯林群體——廣州穆斯林。

根據全國伊斯蘭教經學院統編教材《中國伊斯蘭教發展史簡明教程》載明:史書記載與通過考古等方式探得的實際歷史情況來看,伊斯蘭教自東南海路進人中國的時間早于西北的陸路。這是因為中國與阿拉伯各國之間的海上往來,遠在伊斯蘭教復興之前的數個世紀就開始了。這條海上航線,西起亞丁或兩河流域下游河口,東行沿印度半島過麻六甲海峽,再沿中南半島北上到廣州。後來,阿拉伯各國的穆斯林商人仍由此路來到中國。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旅泛海來我國時,最先到達的地方就是交州海南島和廣州。根據《唐大和尚東征傳》所載,唐玄宗天寶年間,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前漂流到此島時,曾記此有一“南北三日行,東西五日行,村村相次”的波斯奴婢居處。另外,一些阿拉伯和波斯的商船遇到海難,船上的人有倖免於難的也流落在海南島,其中會有或多或少的穆斯林。

廣州是我國南方最大的港口,早在隋唐以前,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國的商舶就不斷地在這裡停靠。到了唐代,這裡的中外貿易盛況空前。在阿拉伯史學家的論述中說,有很多阿拉伯商人和水手留駐中國,因而中國有幾個城市內形成了為數相當大的伊斯蘭教僑民聚居區,其中以廣州為最多。如在944年,一個阿拉伯大船主前往中國,他是庫法人,名叫易蔔拉欣•伊本,伊斯哈格。因為他久居中國的緣故,時人稱他為“中國易蔔拉欣”。唐代的廣州外商雲集,其中各國穆斯林商人眾多,且往來居住以至留居,這就為伊斯蘭教在廣州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阿拉伯商人蘇萊曼在其《中國印度見聞錄》中描述到:廣州有許多穆斯林,有教堂一所,各地伊斯蘭教商賈多集中在那裡,有經該城長官任命的法官一人,依據該教的風俗習慣治理其民。法官每星期必有數日專與其民共同祈禱,朗讀先聖教訓。另據史料載,在黃巢起義攻陷廣州的戰亂之中死去的穆斯林、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就有十幾萬人之眾。從上述情況來看,唐代在廣州僑居的穆斯林人數眾多,而且他們有禮拜的場所,並進行著正常的宗教活動,可見,當時伊斯蘭教在廣州已經開始傳播了。

到了宋代,阿拉伯、波斯和東南亞等地的穆斯林前來廣州經商,遠較唐代為多,他們中久居不歸以至落戶廣州的穆斯林越來越多。宋代建立之初,它的疆域與國力,特別是它的經濟實力,比起盛唐來已顯衰弱。所以,宋朝政府非常重視對外貿易。根據阿拉伯歷史學家的記載,宋朝政府曾在宋初期派遣了一個專門的代表團前往西拉夫(波斯灣東岸的一個市鎮),招徠穆斯林商人,並給予他們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便利條件,特別是宋朝政府還在都城開封設立了“懷遠驛”與“來遠驛”兩個驛站,專門接待各國的外交人員和商人。宋朝政府對進口貨物給予優惠政策,還規定:海疆守臣對於往來外商要設宴款待;外商賣不掉的貨物,應由政府負責購買。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下,外商紛紛來中國進行貿易。

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廣州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越聚越多,也有了規模較唐代更大的清真寺,如懷聖光塔寺。穆斯林公墓中所葬的穆斯林已“累累數千”人。宋代在廣州的外籍穆斯林有很多。其中有留居達數十年的,還有久居不歸者,被稱為“五世蕃客”或“土生蕃客”。在這些外籍穆斯林之中,有攜眷來的,也有娶中國女子為妻的,甚至還有與皇室宗親女子結婚的。總之,從初唐到南宋的6個多世紀中,前來廣州的各國穆斯林人數日益增多,這充分說明了伊斯蘭教在廣州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傳播。

由廣州沿海北上,首先要經過潮州。在唐代潮州也是全國蕃商雲集之地。至中唐時期,潮州的蕃商之多,已經達到“列肆而市”的程度了。在唐代的互市港中,貿易最盛,蕃客最多的,首推廣州,其次為揚州。另據《全唐書》所載唐文宗太和8年(834年)史料可知,:在9世紀上半葉,外商來華之地,除了揚州之外尚有福州、泉州、杭州等地。

由於唐代都城在長安,經海路來到中國的穆斯林多從東南沿海口岸登陸,前往長安,由此形成了一條伊斯蘭教由東南向內地傳播的路線。唐代由廣州等地北上長安的道路共有三條:東路由廣州乘船沿著東南海岸向北經過閩浙到達揚州,然後再沿著運河北上,到商丘後折向西,循陸路到達長安。中路則是由廣州北越南嶺人江西,沿著贛江谷地經過虔州(今贛州)到洪州(今南昌),通過長江水路到揚州,再沿著運河北上,到達商丘後,轉西經開封、洛陽到達長安,這是早期到達中國的穆斯林們前往長安採用的主要路線。西路則由廣州北上湖南,沿湘江谷地經衡陽、長沙,北行過長江到達江陵,再北經襄陽、南陽到洛陽,最終抵達長安。這三條路線分佈著一些大城市,其中不少城市都留下了阿拉伯、波斯和東南亞等地穆斯林活動的足跡,其最顯著的蹤跡就是沿途建立的清真寺。而最有影響的四座清真寺分別是廣州的懷聖光塔寺(又名獅子寺)、泉州的清淨寺(又名麒麟寺)、揚州的仙鶴寺、杭州的鳳凰寺。

歷經唐、宋、元、明、清、民國直至新中國成立以前,伊斯蘭教在廣州發展了1300多年,穆斯林雖歷經坎坷,但依然頑強地生存下來,並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值得探究和思考的遺跡。如: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懷聖寺光塔,蜚聲海內外的艾布宛葛素先賢古墓,在廣州先賢古墓發現的被韓國學者視為至寶的元至正九年的高麗人“喇馬丹”墓碑,誓死鎮守廣州城的南明守將——“回教三忠”墓,曾任六國公使的楊樞家族的一門忠孝牌坊,廖仲愷簽署的“永久保留回族墳場”的省長令,位於廣州火車站、舊交易會址、桂花崗、走馬崗、松柏嶺一帶的19個山崗-580多畝回族墓地,包括現存四座清真寺——懷聖寺、先賢清真寺、濠畔清真寺、小東營清真寺在內的六座清真寺(東郊清真寺毀於抗日戰爭期間的日軍炮火;南勝清真寺在解放後改作工廠,後又與開發商合作建成商業商務樓)等。

二、面對現實

由於戰亂、經濟活動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至新中國成立前,廣州穆斯林的人數已經不多,只有圍繞懷聖寺、濠畔寺、東營寺、南勝寺居住的2000多人。

新中國成立以後,百廢待興的廣州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南下大軍、南下幹部、南下技術人員中的穆斯林陸續落戶廣州,充實了廣州穆斯林群體。新老廣州穆斯林與全市人民一起投身于新中國的建設之中。其中湧現出許多傑出的穆斯林代表人士。如:將國民黨金庫保存下來交給人民政府的馬越千先生,將畢生精力奉獻給新中國法學事業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端木正教授等。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穆斯林為了支援國家建設,將歷代廣州穆斯林遺留下來的19個山崗的回族墓地捐獻給政府,用於廣州火車站、交易會、草暖公園等的建設,足以證明廣州穆斯林的愛國情懷。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吹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處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州,是我國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國內外大量弄潮兒前來創業、發展,這其中包含了大量富有經商傳統的國內外穆斯林。從我到廣州從事阿訇工作的15年的經歷來看,我親眼目睹了廣州小變、中變、大變目標的成功實現,我也親身經歷了廣州主麻日從只開放懷聖寺到四間清真寺全部開放、來清真寺禮主麻拜的穆斯林總人數從1997年的300人左右逐漸增加到目前近萬人的變化過程。

外國穆斯林也好,國內其它地區的穆斯林也好,只要他工作、生活在廣州,居住時間在半年以上,他就是廣州的常住人口,是事實上的廣州穆斯林,就必然對廣州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

從正面來講,他們是廣州這座國際商貿中心城市的參與者,是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設者,他們豐富了市場、活躍了經濟;從負面來講,他們也需要廣州的公共服務,他們過去生活、工作的環境與廣州有較大差異,需要有一個不斷磨合和適應的過程。

磨合就會有痛苦,適應才能舒適。因此,我們應當多做縮減磨合期、增加適應度的工作。首先,外來穆斯林必須主動適應廣州這座現代化中心城市,包括人文環境、營商環境、城市管理等諸多方面,適應才能生存,適應才能談得上發展;作為廣州的戶籍人口(包括戶籍穆斯林人口在內)也必須正確面對外來人口已經超過戶籍人口的現實,秉承包容的廣州傳統,與外來人口(包括外來穆斯林在內)一起,齊心協力共同建設幸福廣州;作為城市管理者的人民政府,更應當統籌考慮,正確面對,妥善引導,使外來穆斯林成為廣州建設和發展的生力軍之

一。要實現前述目標,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外來穆斯林要儘快適應廣州

廣州是一座不斷完善中的現代化大都市,是宜業宜居的國際商貿中心城市。人們不管懷揣什麼目的,也不管過去生活和工作的背景如何,只要他常住廣州,就必須適應這座城市、接受這座城市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夠雙贏,才能夠在造福這座城市的同時發展自我。

作為外來穆斯林要適應廣州,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學法、守法、用法。作為穆斯林既要懂教法更要懂國法。在廣州,伊斯蘭教法只能靠穆斯林的信仰來自我約束,而國法則有強大的國家機器做後盾保障法律的實施。自覺遵守伊斯蘭教法是穆斯林信仰的體現,遵守國法則是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所有人都應該遵守和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伊斯蘭教法在廣州雖然沒有強制力作為保障,但伊斯蘭教法對穆斯林言行的約束卻非常細緻並且更加嚴格。遵守伊斯蘭教法的穆斯林其言行肯定在國法約束的範圍之內。也就是說遵守了伊斯蘭教法的穆斯林肯定遵守了國法,遵守了國法的穆斯林未必能做到遵守教法。在廣州的外來穆斯林若能用伊斯蘭教法和國法共同約束自己的言行,則其行為舉止必然能夠在法律限定的道德底線之上,涉及穆斯林個人和群體的矛盾和衝突自然可以控制在可以調解的範圍之內,確保不對社會和諧、社會穩定造成影響。要做到遵守教法、國法,首先就要懂教法和國法,充分利用各種合法的平臺在穆斯林群體中廣泛地普及伊斯蘭教法,利用各種機會宣傳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廣州市的地方行政法規。讓在廣州的穆斯林懂法、守法、不違法,用法律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  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做廣受歡迎的民眾。  《古蘭經》第三章第110節這樣描述穆斯林:  “你們是為世人而被產生的優秀的民眾,你們命人行善,止人作惡,你們皈信真主”。也就是說,  “命人行善,止人作惡,皈信真主”是合格穆斯林的標準和形象。如果我們穆斯林都能夠以教義教規來規範我們的言行,那麼,我們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將是最美好的形象,將會受到普遍的歡迎。正如《古蘭經》第四十一章第33節和第34節所說:  “召人信仰真主,力行善功,並說我是穆斯林的人,在言辭方面有誰比他更優美呢?善惡不是一樣的。你應當以最優美的品行去對付惡劣的品行,那麼,與你相仇者,忽然間會變得親如密友。

穆斯林生活、工作在廣州,難免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和糾紛。要想化解矛盾和糾紛,穆斯林應多從自身找原因,檢點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古蘭經》給穆斯林制定的標準。正如《古蘭經》第二章第45節所說:  “你們是讀經的,你們怎麼命人行善而忘了自己呢?難道你們不理解嗎?。

(二)廣州戶籍人口(包括戶籍穆斯林在內)要與外來穆斯林互相包容,共建和諧廣州

廣州戶籍人口是廣州的主人,外來人口是廣州的客人。主人要發揚好客的好傳統招待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客人也必須尊重主人的習俗,做到客隨主便,用實際行動感謝主人的盛情。這樣賓主融洽、賓至如歸,客人就會留戀忘返,為主人奉獻才幹。

廣州是一座包容性非常強的城市,凡是能給廣州帶來益處和繁榮的人和事都能被廣州接受。外來穆斯林作為信仰和風俗都獨具特色的群體,要立足廣州,首先要瞭解廣州,認識廣州,尊重廣州的風土人情,遵守廣州的法律、規章。只有尊重主人,才會受到主人尊重。外來穆斯林要植根廣州,就必須造福廣州,減少作為“新廣州人”由於暫時的不適應給廣州帶來的負面影響。戶籍人口中的穆斯林和“新廣州人”中的穆斯林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兄弟,相互問的溝通會更容易。新老廣州穆斯林共同努力,將加快新廣州穆斯林融人這座城市的步伐,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政府要關注並妥善解決外來穆斯林群體的合理訴求,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完善公共服務,讓他們加速融入廣州的民族大家庭,使他們產生對廣州的歸屬感,從而調動他們建設廣州、服務廣州、造福廣州的積極性。

比如:1.外來穆斯林子女人幼稚園難、入學難。外來穆斯林常住人口子女人幼稚園和小學,不但面臨著與其他外來常住人口一樣學位難求、要繳納高額贊助費的困難,而且還面臨著子女在園、在校期間就餐的難題。穆斯林群體的主要特點之一是清真飲食,而廣州市能夠解決清真飲食的公辦幼稚園和小學只有位於越秀區的雲台裡幼稚園和回民小學。因此,需要政府協調説明其它招收穆斯林子女的幼稚園和小學增設清真飲食供應。在其它幼稚園和小學尚未解決這一難題的情況下,適當增加雲台裡幼稚園和回民小學招收穆斯林子女的名額,並取消回民小學收取穆斯林子女人學贊助費或擇校費的規定。根據《廣州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服務指南》的規定:  “外地來穗流動人口子女在穗接受義務教育。按國家規定,義務教育適齡流動人口子女按流人地政府統一安排上學,應與本地學生享受同等待遇,不收取借讀費。辦理機構:暫住地區教育局。辦理方式:外地來穗的義務教育適齡流動人口子女入學,須在規定時間內持暫住證、就業證、和相關證明材料,向暫住地區教育局提出申請,由暫住地區教育局向學生發放《入學通知書》,統一安排到指定的學校就讀,免收借讀費。不按政府安排入學而自行選擇學校的可按規定收取借讀費。”就廣州目前的情況來看,能夠解決穆斯林子女清真餐問題的小學只有回民小學,教育局統一安排適齡穆斯林子女到指定的學校就讀,就應該統一安排到回民小學。這樣兩全其美,既可以減輕其它小學增設清真餐的壓力,又滿足了穆斯林希望把子女送到回民小學讀書的願望。

2.廣州市伊斯蘭教活動場所滿足不了越來越多的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而且佈局跟不上廣州市城市發展的需要。廣州市現有四座清真寺,而且全部集中在越秀區。15年前只開放懷聖寺就能滿足在穗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現在四間清真寺全部開放且擴建了先賢清真寺禮拜大殿,各清真寺在“主麻”日仍然滿足不了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由於工作或生活的原因,居住地離越秀區較遠的一些穆斯林不得不在各自居住地附近開設臨時禮拜點。這些禮拜點既難以達到宗教場所的標準,也不便於政府的有效管理。因此在穆斯林居住相對集中的各個區裡逐步設立經政府批准註冊的臨時禮拜點或建立清真寺勢在必行。

3.長期工作、生活在廣州的外來穆斯林希望能在廣州報名參加朝覲。朝覲是穆斯林的五大功修之一,由於我國目前每年只能組織13000人左右去麥加朝覲,有些地方報名朝覲的穆斯林需要排幾年隊才可能排上。長期在廣州的外來穆斯林能夠排上的機會微乎其微,所以寄希望于廣州能給一條朝覲的出路。假若廣州能把朝覲名額作為對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幸福廣州的外來穆斯林的一種獎勵措施,那麼必將促使更多的外來穆斯林更加努力地奉公守法,做愛國愛教的合格的穆斯林。

三、展望未來

廣州這座國際商貿中心城市的固有特色,決定了她的魅力,必將吸引更多的商人雲集羊城。而富有經商傳統的穆斯林將會伴隨廣州城的發展而發展,穆斯林和平、中正的理念將伴隨廣州影響力的增強而不斷增強。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和諧 發展 穆斯林
頂:191 踩:23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1 (1107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8 (1074次打分)
【已經有2006人表態】
536票
感動
457票
路過
475票
高興
53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