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至聖與聖訓 >> 聖訓導讀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了解聖訓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本站原創    作者:webmaster
熱度5207票  瀏覽1149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9月26日 11:52

  一、何謂聖行(Sunnah)和聖訓(Hadeeth)

  Sunnah是阿拉伯文,它的原意是「慣例」、「常道」。在古蘭經裡,真主說:這是真主給予古人的常道,這些常道不會變更。(古蘭經第卅三章第六十二節)。Hadeeth則解釋為「說話」或「一段傳述」。通常聖行(Sunnah)和聖訓(Hadeeth)都是特別用在穆聖身上,聖行是指穆聖常做的事和他的生活習慣,而聖訓是指有關穆聖的行為或說話的傳述。

  其實聖行所指的並不是穆聖偶然做過的瑣事,而是指他在傳道期間以身作則的事例,這些事例都被他的門徒一一仿效。因此,洗小淨的次序和禮拜的方式都是聖行,而居住在麥地那或騎駱駝則不算是聖行。穆聖習慣把他的行為分別清楚,那些是穆斯林應該仿效的(即聖行),那些是不需要仿效的。傳達聖行的方法是靠互相觀察和模仿,或以教授的形式傳開去。

  聖訓是以口頭傳述的方法報導穆聖的說話或他做過的事,或有關穆聖對他人言行所做的反應。有些聖行是沒有聖訓的,而很多聖訓是沒有聖行的(如有關描述穆聖門徒的好品格或真主的特性)。一位穆聖門徒如果聽到穆聖某些說話或看到他做過的某些事,這位門徒便會把他看到或聽到的轉告其他人,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地傳了出去。其後,聖訓被編錄成冊,每段聖訓除了本身的內容(matn)外,其前面總是附帶著一連串傳述者(isnad)的姓名;例如「由甲傳來說:乙說:丙說:歐默說:穆聖曾說:、、、、。」由此可知,編錄聖訓的人不僅保存了有關穆聖的資料,他更提供了那些資料的出處。每段聖訓必定包括傳述者的姓名和聖訓本身的內容。由於現在聖訓可以大量刊印,所以有時我們就不在提及傳述者的姓名而能隨時引述聖訓的內容。

  二、聖行和聖訓的重要

  當一位偉人去世,人們總是想辦法去了解他生前的事蹟。於是,很多榮幸地與這位去世的偉人有往還的人,如他的家人、親屬、朋友、同事、甚至只是見過面或自遠處見過他的人,都稱述他們曾看到或聽到他所做過的事或說過的話。至於報導有關穆聖的言行,那並不僅是出於好奇或是為了史實的記載,而更重要的,就是要用來制定一套永恆的伊斯蘭基礎法規,作為穆斯林行為的依歸。穆聖是眾穆斯林的模範,也是一位判官和古蘭經解說者。他這一切身分可由以下的古蘭明確地顯示出來:

  「對於盼望真主與末日、並且深刻紀念真主者,使者確是你們的優良模範」(古蘭經第廿三章第廿一節)

  「他(使者)命人行善、止人作惡,准許人們吃佳美的食物,禁止人們吃污穢的食物,卸脫他們的重擔,解除他們的桎梏,故凡信仰他、尊重他、援助他,而且遵循降與使者一起降臨的光明的人,都是成功者」(古蘭經第卅三章第廿一節)

  「誰服從使者,誰確已服從真主。」(古蘭經第四章第八十節)

  由此可知,伊斯蘭教法律首是以古蘭經為基礎,其次便是聖行,這是所有穆聖門徒、伊斯蘭法學家和全體穆斯林公認的。回目錄

  三、正本聖訓

  一直以來,穆聖的門徒都非常渴望知道他的言行,藉以模仿和追隨他的教訓。穆聖歸真後,伊斯蘭已經傳播廣遠,新的穆斯林也很想知道穆聖的事蹟和學習他的榜樣,他們都熱切地聽穆聖門徒講述穆聖的故事,於是大量有關穆聖的資料便流行起來。由於這些資料大部分是以口述的方式傳達,故很多人便記錄了一些留為己用。這些記錄並不可算是什麼典籍,但它們所載的資料成了日後著作的內容。雖然有幾本是描寫穆聖的生平,不過它們撰寫的方法並沒有如輯錄聖訓那樣,經過嚴格的考據和引證。這些傳記式的方法並沒有如輯錄聖訓那樣,經過嚴格的考據和引證。這些傳記式的文章祇是敘述有關穆聖的故事,而聖訓主要是用作判官、法學家和所有穆斯林的參考資料。參考典籍與傳記的明顯分別不單在於內容的結構,更重要的就是前者需要非常嚴格的標準去驗證一件事。這些標準將會在下節談到。以下就是兩本最具權威性的聖訓:

  (1)布哈里聖訓集(回曆一九四至二五六年)

  (2)穆斯林聖訓集(回曆二○二至二六一年)

  此外,還有四本也是極負盛名的聖訓(與以上二本合稱為聖訓的「六大準繩」)。它們是由以下四位聖訓學家輯錄的:

  (1)艾布達五德(Abu Dawood,回曆二○二年~二七五年)

  (2)鐵密滋(Tirmidhi,回曆           ~二七九年歸真)

  (3)納薩義(Nasai,回曆二一五年~三○三年)

  (4)伊本瑪真(Ibn Majah,回曆二○九~二七三年)回目錄

  四、鑑定聖訓的標準

  穆聖生前嚴格限制穆斯林大眾不得用文字記載「聖訓」,他的用意是避免記載聖訓的文字與記載古蘭經的文字混淆,因此我們所知悉的聖訓都是在穆聖歸真以後方纔蒐集記載成書。後來又因為摻雜了政治問題,在回曆二、三世紀有人為了利益或是愚昧的信仰原因假造聖訓,更有猶太人為了分裂伊斯蘭製造假聖訓(所謂的以色列傳聞),也有「什業派」為了鞏固他們的理論而特別製作的聖訓傳述系統,等種種虛構。聖訓在伊斯蘭法學中是僅次於古蘭經的第二立法根據,「聖訓學」或仔細稱為「聖訓考證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問,經由考證來確定聖訓的真偽。今天我們知道有許多學者盡了畢生的努力考證聖訓,為後人造福,最有名的聖訓學者如前述的布哈里(Boukhari)穆斯林(Muslim)被稱為兩位大學者(Sheikhan),就是因為他們兩位的考證嚴謹,因此經由他們倆位編纂的聖訓集蒐集的是最可靠的聖訓。布哈里在他的輯錄工作中,雖然蒐集了六十萬段「傳述」,但他只是把七千二百七十五段選錄在他的聖訓集裡,,其中有些是重複的,所以實際上真正的數目大約只有四千八百段。須知道這裡所說的六十萬段「傳述」,並不表示其中有著六十萬項不同的內容。正如先前所說,每段聖訓總是包括兩個部份~一連串傳述者的姓名和聖訓本身的內容;因此,如果同一內容的聖訓有著三組不同的傳述者,它們是被當作三段聖訓的。雖然已考慮到這些重複的問題,仍然有大量的「傳述」被擯棄不用。所謂「聖訓考證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下面是一些鑑別聖訓真確性的標準:

  首先要證實的是在那一連串的傳述者中,最先的傳述者當時的確是在有關聖訓的發生現場中;其次就是研究每一個傳述者的生平和性格,從而去了解他是否誠實可靠、他的志趣和活動、他的處是態度、他的記憶力如何、對所見所聞到底認識到什麼程度、和他是否文盲等。成千上萬的聖訓學家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去蒐集有關傳述者的每一細節,它們辛勞研究的成果,使我們至少可知道十萬位傳述者的生平。為什麼要作這些嚴格的審查工作呢?原因是基於如下的一段古蘭:

  「眾歸信的人啊!如果一個惡人報告你們一個消息,你們應當弄清楚,以免你們無知地傷害他人,到頭來悔恨自己的行為」(古蘭經第四十九章第六節)

  在確定了了傳述者的忠誠度和可靠性後,下一項工作是衡量所傳的是否可信。否定一段傳述的真確性是根據以下的原則:若該段傳述

  (1)與古蘭經、聖行和可靠的聖訓相抵觸。

  (2)載有妄加於穆聖身上的無稽之言。

  (3)與眾所周知的事實不符。

  (4)與有目共睹的事物相矛盾。

  (5)只有一位傳述者。因為若該傳述是真的話,應該有很多人知悉,而不應只由一人傳來。

  (6)含有污言穢語。

  (7)標示明確日期的預言。(諸如某年某月某日莫日將至)

  (8)主張小過用重罰,而微功用重賞。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原則全是從穆聖門徒那裡學來的。例如,曾有一位名叫法蒂瑪(Fatifa bint Qais)的婦人對哈里發歐默說,他被丈夫離棄時,穆聖沒有教她的丈夫給她贍養費。歐默說:「我們不能拋開主的經典和聖行去相信一位婦人的話,誰知道她是否有記錯。」又有一次聖妻阿伊莎聽到別人以伊本歐默的名義傳述了一段聖訓,她並不相信,並向傳述的人說:「你或傳述的人雖不曾說謊,可是有時人是會誤解的。」回目錄

  五、聖訓類別

  聖訓通常分為三類:

  (1)可靠聖訓(Sahih)

  (2)良好聖訓(Hasan)

  (3)弱聖訓(Dae'f)

  所有由布哈里和穆斯林輯錄的聖訓都被認為是可靠的。有些聖訓雖非出自這二位聖訓學家之手,但若其輯錄過程是按照他們所定下的標準去完成的話,也算是可靠聖訓。良好的的聖訓是指那些有明確出處,由準確可靠的傳述者傳來聖訓。它們除了為大多數學者和法界人士所接受外,並且還被公認為穆斯林法制的基礎。

  可是弱聖訓並未享有如此的地位;不過,它們並不因此被拋棄。它們的內容多是有關敘事和勸善戒惡。很多的時候,艾布達五德引用弱聖訓去表達一些難以解說的問題。

  弱聖訓也有分類,有些是間中被引用的、有些是在傳述過程中出現脫節、也有一些是虛構或傳述不當的。

  此外,不同種類的聖訓有著不同的名稱。例如gharib指該段聖訓出現罕用文字,mauquf指該段聖訓只能追溯到某一位聖人的門徒而未能追溯到穆聖等。回目錄

  六、聖訓的內容

  聖訓的內容非常廣泛,所涉及的項目幾乎可以為我們帶來每一方面的指引。布哈里的聖訓共分為九十七冊:

  有關啟示的初期、信仰和知識共三冊。大小淨、禮拜、天課、朝覲和齋戒共卅冊。有關買賣、信託、僱傭和法律上的問題共廿二冊。聖戰(在主道上奮鬥和作戰)和有關非穆斯林的問題共三冊。造化一冊。歷代聖人和有關穆聖門徒的品格共四冊。穆聖在麥地那的功業一冊。古蘭經註解共二冊。有關結婚、離婚、家庭等問題共三冊。其他項目如飲食、衣著、禮貌、誓約等共廿六冊。第九十六冊是有關古蘭和聖行的重要。最後一冊是有關信主獨一。

  如今我們研讀聖訓已經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中文翻譯的聖訓大多都是依據名家傳述的聖訓、鮮少虛構,倒是我們應該謹慎的研讀有關聖訓的註釋,還有排印的錯誤等問題,並不能憑我們對文字的瞭解就可以拿每一段聖訓作為我們的言行根據,因為法學家對於採用聖訓作為立法依據的取捨是以該段聖訓的意義為根據而非文字(與採取古蘭經文作為依據的不同是因為古蘭經的文字是無疑的)。這是大致粗淺的解釋,因為採用古蘭經或是聖訓作為依據都還要考慮到該一法案的時空背景等等許多複雜因素。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聖訓導讀
頂:226 踩:25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2 (104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9 (987次打分)
【已經有2703人表態】
688票
感動
656票
路過
634票
高興
725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