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天文學的情況:

每當我向西方人講述<古蘭經>中包含著某些天文學問題的細節時,他們總是回答說,這些不足為奇,因為阿拉伯人在這一領域有許多重要發現,遠遠早於歐洲人。

 

其實,他們是大錯特錯了,因為他們不瞭解歷史。首先,科學在阿拉伯國家發展起來是在<古蘭經>頒降很久之後;其次,即使在伊斯蘭文明的鼎盛時期,當時對科學知識的認識和瞭解,也不足以提供寫出堪與<古蘭經>那些論述相媲美的資料。

 

這方面題材相當廣泛,我只能粗略一談。

<聖經>說太陽和月亮是兩個發光體,只是大小不同而已;然而,<古蘭經>卻用了兩個表示性質不同的定語來區別它們:形容月亮為“光亮”(阿文音“努爾”);形容太陽則用“火把”。月亮是一個反射光而本身並不發光的天體,太陽則是一個經久燃燒的能提供光與熱的天體。

 

“星體”這個詞(阿文音“那亞姆”)以及和它一起連用的修飾詞,表示它是燃燒著的,並在穿過黑夜時消耗其自身的字眼,即“薩基布”(阿文音)。

 

在<古蘭經>中,“考卡博”(阿文音)意為行星,是能反射光但不能像太陽那樣發光的天體。

 

今天,眾所週知,星系的平衡是通過星球在一定的軌道上的位置以及與它們的體積和各循軌道的運行速度有關的萬有引力之相互作用而取得的。然而,這不正是<古蘭經>中所描述的,而且其措詞含義只是到了當今時代人們才進一步明晰的,安比雅章中簡煉深刻的言詞嗎?

「他是創造晝夜和日月的,天體運行各循一條軌道。」(21:33)

 

用以表示天體運行的動詞“薩巴哈”(阿文音,在<古蘭經>中為“亞斯巴洪”)表示任何一個移動著的物體的運動,如人用腿在地上跑或是在水中游。那麼用這個詞表達天體的運動,也得要按本來的意思翻譯,即天體運行“各循自己的軌道”。

 

假若對於晝夜先後順序的描寫,其措詞不是在今天看來還是那麼意味深長的話,其描寫本身確實平淡無奇。<古蘭經>在第39章5節用動詞“考瓦剌”(阿文音)描繪黑夜“繞轉”或“旋轉”至白晝和白晝“繞轉”或“旋轉”至黑夜,恰似纏頭巾纏繞盤轉在頭上一樣,這正是該動詞的本來意義。這是一個完全有事實根據的恰當的比喻;然而在<古蘭經>頒降的年代,進行這樣比喻所需要的天文知識還無人知曉。

 

對於天體的演變和太陽要行至一定地方的概念,<古蘭經>中也有描述,而且都與非常專門的現代知識完全一致。此外<古蘭經>中也暗示了宇宙在伸展擴大。

 

<古蘭經>中還提到征服宇宙這件事。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已經在不斷的征服宇宙並且已經登上了月球。當我們讀到安賴哈曼章時就會想到征服宇宙這件事:

「鎮尼(精靈)和人類大眾啊!如果你們能通過天地的境界,你們就通過吧!你們非藉著一種力量則不能通過。」(55:33)

 

這種力量來自全能的造物主,本章旨在提示人類認識造物主對人類的仁慈。

下一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