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2008年穆斯林電影節
在2008年11月18日至28日十天舉行的《開羅2008年穆斯林電影節》﹐重點回顧最近一個時期西方國家拍攝的穆斯林生活電影﹐這個電影節的名稱是“國際銀幕上展現的伊斯蘭寬容”。 在開幕式的那天晚間﹐放映了西班牙的一部穆斯林生活電影《重返罕沙拉》。
電影評論家尤素夫‧里茲卡拉擔任這次電影節的總指導﹐他說﹐在電影節上所展現的這些西方電影﹐其中穆斯林男女角色都是主角﹐在這些電影的情節中﹐穆斯林都是正面人物﹐因此把這些電影列為一個類別﹐納入了這次影展的主題名稱。 他說﹕“我們從西方國家拍攝的電影中選出這樣一部分作品作為代表﹐很重要。 因為我們面對著西方的影視和媒體宣傳﹐無處不在醜化伊斯蘭和穆斯林﹐而我們選擇的西方關於穆斯林生活電影又是一種類型。 以此表明我們的選擇標準。”
在開幕式晚間上映的影片《重返罕沙拉》(Return to Hansala)是西班牙電影﹐描述一個意志頑強的摩洛哥婦女。 她同他的哥哥在向西班牙偷渡中﹐她的哥哥不幸身亡﹐這位年青的穆斯林女子在異國他鄉戰勝各種困難﹐決心把她哥哥的屍體運回老家。 電影描述了她在旅途中的各種經歷。 導演是楚斯‧古鐵萊茲﹐他曾編導過許多部文獻片﹐如《出租的家庭》﹑《艾琳瑪的懮愁》﹑《熱情》和這部最新的影片《重返罕沙拉》。
《美國人穆茲林姆》(American Muzlym)
這部影片描寫了一個美國黑人青年﹐他通過個人奮鬥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從他習慣的生活圈子中遷移出去。 他考上了大學﹐刻苦學習﹐攻讀碩士學位﹐希望當電影導演﹐但是他擔心他過去的經歷會在他面前出現﹐騷擾他的新生活。 他也擔心他的弟弟同他過去一樣﹐不務正業﹐浪跡各地﹐在流氓集團中混日子。
由於他關心各種媒體關於穆斯林世界的報道﹐後來又得知他的弟弟在阿富汗加入了當地的黑社會組織。 這兩件事給了他創作的靈感﹐以穆斯林與暴力主題為他的畢業論文。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阿富汗的穆斯林艾德利斯‧波密爾﹐他的父母在蘇聯侵佔阿富汗期間逃離祖國﹐成為美國的難民。 他在美國長大和求學﹐電影描述的故事基本是他個人的生平奮鬥歷史﹐他的成功得之不易﹐是流血流汗發憤圖強的成果。 他2006年畢業於聖地亞哥大學的商學系﹐又專修過電影導演專業。
《一名警官》(An Officer)
這是一部在街頭巷尾捕捉真實鏡頭的現實主義電影﹐描述一名英國的穆斯林警官塔里格‧阿里。 他在蘇格蘭警場英國情報局工作﹐上級分配給他的使命是偵察倫敦地鐵“七七爆炸案”兇手。 故事情節很曲折﹐儘管他忠心耿耿為情報局辦案﹐但是得不到上級信任﹐後來他在一場槍戰中被英國警察打傷。
這部電影的編導是加格‧芒德赫拉﹐是印度人﹐生於1948年﹐他對美國和印度生產的電影有過比較研究。 他也有幾部成功之作的電影﹐如《最後的召喚》﹑《堅定地站穩立場》﹑《隱私的時刻》和2006年的《娜塔夏》。
《喚禮聲》(Adhan)
![]() |
這部電影的編導是一位移民法國的阿爾及利亞人拉巴赫‧載邁切。 他幼年時移居法國﹐在法國讀書和長大成人﹐自己建立了一家電影公司。 他的第一部處女作是《發生什麼事了﹖》﹐一鳴驚人﹐獲得了2002年德國電影節大獎﹐又在2005年獲得法國路易斯-德魯斯電影獎。 他的另一部獲獎影片是《被流血的第一名》﹐獲得2006年嘎納國際電影獎。 《喚禮聲》是他的最新作品。
一部先知穆罕默德的傳記電影
有幾家美國的阿拉伯人公司正在集資﹐準備重新拍攝一部關於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平傳記片《和平的使者》(The Messenger of Peace)。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先知穆聖的形像出現﹐但將描述先知穆聖的許多弟子和伊斯蘭在阿拉伯半島誕生的歷史環境。
首席導演奧斯卡‧佐格比說﹐時不我待﹐現在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最是需要的時候。 電影所表現的當時社會情形非常平民化﹐例如當時的家庭生活﹐真實地表現伊斯蘭誕生的必然性。 他說﹐這部電影的公映不局限於穆斯林社會﹐而是面向全世界的廣大觀眾﹐他決心創作一部用他的話說是“充滿伊斯蘭價值的好萊塢影片”。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