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伊朗革命回憶老伊瑪目
[編譯者按語﹕本文作者是黛娜‧瑪吉德(Dina Abdel-Mageed)﹐畢業於開羅美國大學政治科學與國際法學專業﹐畢業之後從事伊斯蘭國家國際法研究和寫作。 她是阿拉伯文壇和媒體常見的政治事務撰稿人﹐她的文章和評論經常出現在《伊斯蘭在線》﹑《半島國際網站》﹑埃及《每日新聞》和《先驅論壇報》﹑《愛丁堡中東報告》﹑《中東時報》等﹐是中東讀者很熟悉的伊斯蘭國際時事評論家。 本文是黛娜女士為紀念伊朗伊斯蘭革命三十週年寫的對革命領袖伊瑪目霍梅尼的回憶﹐編譯者對內容稍有修改。]
法國當代哲學家米歇爾‧福柯曾經對伊朗革命的影響評論說﹕“這場革命﹐可能是當代最為重大的暴動﹐挑戰全球體制﹐而這個暴動的形式卻異常現代化﹐熱情奔放。” 在這場革命的中心人物是阿亞圖拉霍梅尼﹐他的歷史功勣﹐可能永久改變了中東的面貌。 從他的肖像上看﹐他那銳利的眼神和莊嚴的鬍鬚﹐他的形像仍舊代表著他所領導的那場革命﹐對西方和伊朗的鄰國﹐都保持著威脅。
他在伊朗出生﹐在法國受過教育﹐對改造伊朗充滿信心和抱負﹐終於在1979年把什業伊斯蘭政治和法制推向了伊朗的新政權。 他從海外歸來﹐給國人帶來了神秘的光環﹐人們在低聲贊頌著隱遁的伊瑪目身影﹐而西方迄今還在說他是魔鬼的化身。
早年﹐他不為人知﹐是一個普通人﹐原名是魯霍拉‧穆薩維﹐後來用他家鄉的名稱改作他的姓氏“霍梅尼”﹐那是在首都德黑蘭以南的一個小鎮。 至今還沒有確定他的生日是在哪一年﹐有人說是1900年﹐也有人說是1902年。 他出生在一個當地的伊斯蘭學者之家﹐自信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是什業派伊斯蘭第七位大伊瑪目穆薩‧卡西姆的後代。
在他嬰兒幾個月大的時候﹐父親不幸身亡﹐由他的寡婦母親和姑母養育﹐這兩位老人在他十多歲時相繼逝世。 從此﹐他跟隨著他的長兄生活。 少年時開始了伊斯蘭教育﹐1922年來到什業教育文化城庫姆﹐進入伊斯蘭學府深造﹐師從著名的導師阿亞圖拉伯魯基爾迪。 他的導師是一個保守派的學者﹐主張伊斯蘭法制只能局限在清真寺內實行﹐他的權威不出寺院。
霍梅尼一直在刻苦學習和研究伊斯蘭﹐直到1950年代才獲得“阿亞圖拉”得學位﹐十年後﹐他被授予大阿亞圖拉的學銜﹐被承認是什業伊斯蘭的高級學者。 人們通常用“伊瑪目”對他尊稱﹐意思是伊斯蘭的宗教領袖。 1962年﹐他最崇敬的師長阿亞圖拉伯魯基爾迪歸真﹐對他震動很大﹐推動他開始思考社會和政治問題﹐因此公開反對禮薩‧巴列維國王﹐開展對抗運動。
從他開始反對國王政府那一天起﹐就受到政府監視和迫害﹐在1962年至1963年期間﹐被捕入獄﹐遭到政府押解流放﹐先後被迫流放到土耳其和伊拉克。 在他居住在伊拉克什業聖城納賈夫期間﹐他形成了完整的政治理念﹐提出了伊斯蘭革命的理論。 他的演講錄音帶被密謀傳送到國內﹐在年青的人群中流傳。 就在他長期流亡國外的這段時間﹐在國內聲譽大振﹐成為伊朗人民的精神領袖﹐領導反對巴列維政府的政治運動﹐希望改變伊朗對美國從屬的全盤西方化奴隸地位。
在伊瑪目霍梅尼的感召下﹐伊朗的反政府各派勢力形成了一致目標﹐1978年聯合了起來﹐共同推崇霍梅尼為革命領袖。 國內的動亂迫使伊朗國王巴列維到國外避難﹐伊瑪目霍梅尼在萬眾擁護下1979年2月1日從法國回國﹐領導革命。 因此﹐有許多學者認為﹐伊朗的歷史變革﹐不是單純的伊斯蘭革命﹐而是當時許多政治派別的大聯合﹐代表了絕大多數伊朗人民推翻巴列維王朝的決心。 不論怎么說﹐當時的政局迅速變化﹐領導國家變革的伊斯蘭學者們抓住了機遇﹐佔了上風﹐確定了這場變革的伊斯蘭性質。 1979年12月通過的新憲法備忘錄﹐把伊朗定為伊斯蘭共和國﹐伊瑪目霍梅尼為這個新國家的終身宗教和政治領袖。 在建國之後﹐政府中進行了清洗﹐前朝舊官僚和政治反對派逐漸受到排擠﹐確保伊朗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伊斯蘭新政權。
在伊瑪目霍梅尼主政時期﹐對伊斯蘭革命思想有“輸出”的打算﹐引起伊朗週圍國家的敏感﹐因為伊朗方式的伊斯蘭復興運動﹐有可能造成許多國家社會動亂。 中東地區是西方強國經營了幾個世紀的殖民主義﹐大多數國家牢牢控制在西方政府手中﹐鼓勵那裡宣傳各國“民族主義”﹐以便分而治之﹐分別聽命於西方國家﹐例如伊朗前政權禮薩‧巴列維王朝政府。
伊瑪目霍梅尼提出將按照“至聖穆罕默德的設想”重建伊朗﹐并宣布“既不偏向西方﹐也不偏向東方﹐我們要建立一個中立和不結盟的共和國”﹐在國家生活各個領域中推行徹底伊斯蘭化﹐對外提出推廣伊斯蘭革命的口號。 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成功﹐對世俗化的鄰國構成巨大威脅﹐從根本上觸動了西方的利益。 在美國的縱容和武裝下﹐伊拉克的獨裁者侯賽因‧薩達姆於1980年悍然向伊朗出兵﹐開始了延續八年的“兩伊戰爭”。 1988年7月霍梅尼宣布接受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同意停火。 8月兩伊戰爭停止。 1989年2月﹐他要求全世界的穆斯林處死《撒旦詩篇》的作者-- 英國作家薩曼‧拉什迪﹐導致英、伊兩國關系迅速惡化。 伊朗因《撒旦詩篇》引起的風波于同年3月宣布同英國斷交。 直至1990年9月﹐兩國的外交關系才恢复。 伊瑪目霍梅尼於1989年6月3日病逝。
在沒有伊瑪目霍梅尼的伊朗﹐政策有所改變﹐在他以後通過大選就職的幾位總統﹐對國際政治採取現實主義政策﹐希望同世界各國保持緩和的關係。 伊瑪目霍梅尼一直都是現代伊朗的精神領袖﹐革命精神不衰﹐由伊瑪目領導的伊斯蘭運動是當代世界一場成功的革命。 美國以“世界反恐”之名﹐對伊朗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制裁﹐並且發動戰爭﹐佔領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從東西兩面要挾伊朗。 伊朗伊斯蘭新政權在國際壓力下毫不動搖﹐今年的2月1日是伊朗慶祝伊斯蘭革命成功三十週年﹐在那一天﹐伊朗成功地發射了一顆國產的人造衛星﹐標誌伊朗人民的發展決心和鬥爭意志。
(阿里編譯﹐稍有修改﹐Ayatollah Khomeini﹕A Shiite Messiah﹔www.islamonline.net﹐伊光編譯)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