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頭﹕法國禁令四年後
法國國會在前總理多米尼克‧多維爾潘執政時期2004年3月14日全票通過一項法案“禁止在公立學校中有明顯的宗教象徵”﹐主要的目標是制止穆斯林女生戴蓋頭。 當時﹐法國政府頂著世界各國輿論的非議﹐質問法國是否徹底拋棄了法國革命的傳統﹕平等﹑博愛﹑自由﹖ “法蘭西文明”一直是法國社會的驕傲﹐代表了歐洲白種人的核心精神﹐不僅勝過世界其他種族﹐同時也勝過普通的歐洲人。 法國在它前殖民地到處推行“法語文化”﹐以法語帶路﹐引誘世界誠服於高等的法國文化。 但是﹐從二戰之後進入法國本土的數百萬穆斯林移民﹐對法國文化不屈服﹐甚至藐視﹐堅守伊斯蘭信仰和生活方式﹐女子的蓋頭成為“文明衝突”的焦點。
許多地區的前法國殖民地勞工都進入了法國﹐如西非﹑加勒比海﹑南太平洋﹑印度支那﹐無不對法蘭西文明表示崇拜﹐而唯獨來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不服氣﹐並且大有擴大影響製造伊斯蘭文明聲望的趨勢。 因此﹐代表法國國民意志的最高機構﹐被迫捨棄光榮的傳統﹐不得不圖窮匕首見而宣佈禁令﹐說明穆斯林女孩頭上的紗巾痛擊了法蘭西文明的致命要害﹐無法忍受。 四年過去了﹐反抗運動不斷﹐被禁令摘去蓋頭的穆斯林社會﹐從來沒有人表示過對國會“英明決策”的支持﹐一有機會就有人上街示威﹐表示抗議。
這個法律的本質意義是﹐穆斯林必須在受國家教育與保持信仰之間做最後選擇﹐只有放棄伊斯蘭信仰者可以獲得法國的福利。 在法案通過的當初﹐不少穆斯林女生﹐以身試法﹐堅持在頭上頂一片布﹐或者用國旗裹頭﹐在遭到懲罰時毅然退學。 時隔不久﹐法國各地穆斯林社會成立了民辦的伊斯蘭學校﹐躲避“公立”學校的法規﹐也有許多家長為了維護信仰﹐遷移到歐洲其他國家工作和定居。 穆斯林國家﹐多有聲援法國穆斯林兄弟姐妹的正義行動﹐例如伊拉克抗戰組織綁架了一名法國女記者﹐提出釋放的要求之一﹐就是法國宣佈廢除禁止蓋頭法案。 許多地方清真寺的伊瑪目﹐勸說穆斯林們﹐既然是法律﹐就應當服從﹐這是聖訓規定﹐但作為穆斯林﹐至少在心裡表示不服氣﹐把爭取自由的鬥爭以各種方式繼續到最後﹐仍不失有伊瑪尼信仰。
迫於強大的政治壓力﹐穆斯林組織沒有舉行集體反抗﹐但是抗議種族歧視和信仰壓迫的怒火一直在穆斯林心中燃燒。 以國會法案的形式頒佈政令是個大舉動﹐針對穆斯林女生蓋頭的“禁止公立學校宗教象徵法案”只是一個起點﹐法國當局的本意希望影響擴大﹐禁止一切地方出現穆斯林女子的蓋頭﹐例如政府機關公務人員﹑私人公司僱員﹑身份證明照片﹐以及各種社會活動﹐都將“參照”執行﹐推而廣之﹐甚至擴散到全歐洲﹐使穆斯林沒有容身之地。 法國有一個非政府組織﹐叫做“伊斯蘭恐懼症法國觀察站”(CCIF)﹐對法國壓制穆斯林的實況進行社會查訪和公開揭露。 根據這個組織的報告﹐禁令的蓄意沒有實現﹐因為遭到全國各地穆斯林女子的激烈抗議。 例如﹐早在2002年﹐就有一例法律事件﹐一名叫達麗拉‧塔赫利的穆斯林女子﹐因為堅持戴蓋頭被解僱﹐她向法庭控告﹐最後判決獲勝﹐恢復工作﹐並且補償所有經濟損失。 去年十月﹐穆斯林女學者薩密爾‧賽義德博士﹐頭戴蓋頭走進教室聽英語課﹐受到大學領導阻止。 她以“誤讀”國家法律的罪名向校方提出控告﹐法庭判決她勝訴。 在法國西南部城市圖魯茲﹐在保羅薩巴蒂大學任教的穆斯林女教授因為堅持戴蓋頭講課﹐受到學校阻擾。 她寫了一份公開抗議書﹐並且征得了校內外兩千五百多人簽名﹐對她的正義行為表示支持﹐校方領導最後讓步。
根據該觀察站的報告﹐2008年﹐是法國穆斯林女子向法庭提出訴訟案例最多的一年﹐都與2004年的蓋頭禁令有關﹔她們敢想敢說﹐據理力爭﹐向社會歧視提出抗議。 當年還在上中學的女生們﹐四年後許多人昇入了大學或走向社會﹐她們是新一代穆斯林女人﹐說流利的法語﹐熟悉法國社會和文化﹐懂得自己的基本人權﹐她們是二戰以來的穆斯林移民史上最敢說話的一代。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生活在法國的六百萬穆斯林﹐對伊斯蘭的感情越來越深﹐清真寺和禮拜的人都與日俱增﹐走在大街上﹐戴蓋頭的穆斯林婦女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多。 穆斯林社區為了保護女孩的自由權利﹐穆斯林女子學校和伊斯蘭教學機構如雨後春筍﹐因為私立性質﹐不受此法律約束﹐而且培養出信仰虔誠發奮圖強的優秀穆斯林後代。 在壓力下生活的法國穆斯林女子﹐ 她們比在舒適環境中的人更加敢於奮鬥。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