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大興土木造大寺
阿爾及利亞是北非國家﹐瀕臨地中海﹐早在公元八世紀全民皈信伊斯蘭﹐現代人口3300萬﹐石油和天然氣是支柱產業。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從1830年起淪為法國殖民地﹐而且完全消滅了這個國家﹐成為法國版圖內的一個「海外省」﹐進行法蘭西化社會改造。 阿爾及利亞人民一百多年來﹐堅持解放運動﹐開展武裝鬥爭﹐直到1962年獲得獨立。 但是﹐獨立之後的阿爾及利亞仍舊被西方國家劃分為屬於法國的勢力範圍﹐法國政府有權通過軍人政府嚴密控制這個國家﹐在經濟開發和貿易中得到特別優惠。
阿爾及利亞政府在一份公報中宣稱﹐在首都阿爾及爾將建造一座非洲第一大清真寺﹐命名為阿爾及爾大清真寺。 現在有許多建築公司參加招標﹐招標的公司必須是國家級別﹐具備年創收額十億歐元(15億美元)資產﹐ 擁有固定的2000名工程師和辦公室職員。
全部工程建設投資幾十億歐元﹐選定的建設基地在首都市中心以東的一片廣闊空地上﹐面臨阿爾及爾海灣﹐面積20公頃(20萬平方米)。 根據設計要求﹐必須是阿拉伯傳統風格﹐宣禮塔高270米﹐主體建築是禮拜殿﹐可容納三萬六千人禮拜﹐並且有更多的附屬建築群﹐如寬敞的殿前大庭院﹑演講廳和大禮堂﹑古蘭經專科學校﹑可容納2000人的圖書館和閱覽室﹑底層存車場有6000個車位。
阿爾及爾在歷史上是伊斯蘭名城﹐商業和文化極其發達﹐有三座聞名於世的古老大清真寺﹕建於11世紀的伊赫克比爾清真寺﹑建於1660年的伊赫傑迪德清真寺和建於1794年土耳其時代的凱喬瓦清真寺。 在法國殖民統治的一百多年期間﹐宏偉的凱喬瓦清真寺被迫改為天主教堂﹐法國派遣大量傳教士向阿爾及利亞穆斯林傳播天主教﹐消滅伊斯蘭﹐最後以失敗告終。 在獨立之後第一件國家大事﹐是收回凱喬瓦大清真寺﹐恢復它本來的面貌。 如今政府決定在首都再建一座非洲最大清真寺﹐說明阿爾及利亞穆斯林對伊斯蘭信仰的高度熱情﹐國民有此需要﹐政府向人民表示關懷。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