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人把古爾邦肉製成罐頭
印度尼西亞人口兩億三千萬﹐85%是穆斯林﹐但分散居住在一萬七千個島上﹐窮人多﹐而且一年四季都是赤道地區的炎熱天氣。 每年的古爾邦節﹐各家各戶把定為施捨的牛羊肉都集中起來處理﹐輸送到最需要幫助的人那裡去﹐所以肉類保鮮和保質﹐成為一道技術難題。 到目前為止﹐把新鮮的牛羊肉製作成罐頭食品是最佳辦法﹐因為罐頭食品便於運輸﹐分發方便﹐可長期保存。 因此﹐在印度尼西亞遭遇自然災害的地區﹐有時送來的救災物質中有成箱的「古爾邦肉」食品罐頭。
古爾邦節﹐又名宰牲節﹐是紀念先知易卜拉欣和他兒子對真主表示服從和忠誠的象徵性禮儀。 每個穆斯林必須盡力而為為民眾做奉獻﹐把自己珍愛的東西向需要的人無償奉送﹐捨得割愛﹐如金錢﹑智慧﹑勞力﹑時間﹐甚至生命。 易司瑪儀是先知易卜拉欣的愛子﹐得知真主的命令﹐要他把最心愛的兒子奉獻給真主﹐他毫不猶豫﹐表示絕對服從。 真主是仁慈的﹐回報了一頭公羊代替之﹐說明對真主的服從和忠誠都會有回報。 古爾邦節的傳統是敬畏真主﹐穆斯林團結﹐慶祝節日互相友好﹐並且以自己的條件宰牲﹐助人為樂做善功﹐表示對真主的感恩﹐而且慈濟貧困的穆斯林。
印尼魯馬赫則卡特協會(RZI)地區幹事哈斯尼爾‧哈希姆對《伊斯蘭在線》記者說﹕「在古爾邦節日裡屠宰的施捨肉﹐製成罐頭食品﹐解決了許多衛生和保鮮的難題﹐可以保留三年不變質。 古爾邦肉是虔誠的捐獻和施捨﹐必須送到最困難的地方﹐困難的家庭﹐有些島嶼很遙遠﹐也可以用於災區救濟品。 如果不急需﹐可以庫存保留。」
魯馬赫協會是一個伊斯蘭慈善組織﹐主要使命是收集則卡特(天課)和索德格(隨意施捨)﹐古爾邦肉也在其中範圍。 每年的古爾邦節﹐這個組織向民眾宣傳﹐號召富裕的家庭有責任宰牲﹐這個組織向各處派代表把施捨的部份收集起來﹐送到肉類加工廠﹐冷凍和製成罐頭。 這是經營多年﹐很有成效的慈善服務﹐聞名遐邇﹐得到公眾好評。 他們的罐頭商標標誌是「超級古爾邦肉」(Superkurban)﹐人們經常在地震海嘯災區看到這種救濟物質。
PT-艾巴迪公司是同這個組織合作的肉類加工廠﹐今年接收的定單是在古爾邦節屠宰一萬一千頭羊和五百頭牛﹐製成罐頭食品。 這家工廠也同時收到已屠宰的牛羊肉﹐立即進行無菌處理和速凍﹐預備罐頭加工。 工廠裡全套現代化設備﹐保證衛生和質量﹐工人們從古爾邦節會禮之後﹐開始日夜兼程地忙碌﹐需三個星期完成古爾邦節的肉類加工﹐全部入庫﹐登記造冊﹐隨時準備調用﹐向需要的地方直接送貨。
根據魯馬赫協會的規劃﹐每年的古爾邦肉﹐加工之後﹐55%立即分送到各地的困難戶﹐其餘部份為緊急需要而存庫﹐如突發性的自然災害。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