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學校增設伊斯蘭知識課程
蘭姆雅‧卡多爾被派遣到礦區的格魯克勞夫學校﹐擔任伊斯蘭課程教師﹐她根據教師手冊﹐把宗教原則結合現實生活講解﹐並且允許小學生提各種問題。 她按照課程大綱按部就班上課﹐然後在特定的提問時間﹐開放學生問題﹐希望他們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內容。 每次都有許多匪夷所思的奇怪問題﹐例如穆斯林孩子許可有男朋友嗎﹖ 我能不能染指甲﹖ 伊斯蘭禁止同性戀﹐對他們的懲罰是否永居火獄﹖
卡多爾老師是德國出生的穆斯林﹐父母來自敘利亞﹐她得知學校開設伊斯蘭課程﹐急需教師﹐她報考伊斯蘭課程培訓班﹐獲得教師證書﹐希望借此機會傳播伊斯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是戰敗國﹐在盟國約束下制定的戰後新憲法規定德國必須清除種族優越論﹐因此多種宗教課程必須納入教學規劃﹐體現民族平等。
宗教課程是非必修課﹐但可以給學生加分﹐而且分年級層次。 最早開設的課程是天主教和耶穌教﹐後來增加了猶太教。 德國傳統穆斯林人數極少﹐最初沒有設立伊斯蘭課﹐穆斯林移民進入德國打工只是近期幾十年的新事物﹐最初的身份是「客工」 ---- 國外臨時工。 大部份穆斯林選擇了在德國定居﹐成為德國人口的一部分﹐例如根據內政部的人口統計﹐當前在校的穆斯林兒童有90萬﹐從家長調查中發現﹐80%的家庭希望他們的兒女有機會學習伊斯蘭知識﹐保持穆斯林傳統。 內政部長沃爾夫岡‧斯庫博爾說﹐對穆斯林兒童開設伊斯蘭課程﹐「代表了我們國家民族平等的政策﹐歡迎他們融入社會﹐克服我們面臨的文化分歧。」
穆斯林社會根據傳統習慣﹐都在清真寺中開設伊斯蘭知識和《古蘭經》課程﹐由國外請來的老伊瑪目教學。 與其如此﹐不如政府支持實行統一管理﹐對學習伊斯蘭課程確定一致標準﹐由合格的德國老師講授﹐這樣更加合理﹐更加公平﹐也對學生們更加有利。 政府教育官員說﹐穆斯林既然都已入籍成為德國公民﹐「我們不再堅持把他們信仰的伊斯蘭看作是外來宗教﹐而承認是德國穆斯林的信仰。」
伊斯蘭教育最完備的地區在被萊茵威斯特伐利亞省﹐那裡是德國傳統的重工業區﹐集中了德國穆斯林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那裡的150所公立學校中﹐從小學到初中的穆斯林學生超過13000人。 他們那裡的學校伊斯蘭課程最成功﹐成為全國教學示範。 在全國﹐有二百多所學校根據當地入學的穆斯林學生人數﹐都開設伊斯蘭課程。 德國伊斯蘭教育歷史專家米歇爾‧凱弗說﹕「德國政府決定在公立學校中開設伊斯蘭課程﹐這是對德國民族平等政策的試金石。 這樣使穆斯林居民感到地位平等﹐他們的宗教和文化受到重視。」
卡多爾老師是一位很有才華的穆斯林女士﹐她的家庭是阿拉伯人傳統﹐能說流利的德語﹑阿拉伯語和土耳其語﹐並且具備充份的伊斯蘭知識﹐遵循伊斯蘭功修規則﹐禮拜和守齋。 她是德國培養的第一代伊斯蘭教師﹐穆斯林家長都喜歡她﹐讚賞她的思想開放﹐因為她要求孩子們學好伊斯蘭﹐做優秀的穆斯林﹐也必須學習其他宗教﹐既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別人﹐學會互相尊重。 她說﹕「我們且不談政治立場﹐只是希望培養新一代德國公民。 他們通過德語學習伊斯蘭﹐消除了種族的語言障礙﹐熱愛德國﹐保持傳統﹐對任何人都能寬容和理解。 同時﹐也使德國人認識到﹐伊斯蘭與歐洲不是永遠對抗的雙方﹐而德國社會可以接受伊斯蘭成為本國文化的一部分。」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