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土耳其國父﹗
今年的9月12日﹐是土耳其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 在那一天﹐土耳其舉行了全國公民投票﹐以58%的高票數支持由執政的公正與發展黨提出的憲法修正案﹐開始了土耳其共和國建國以來的新里程。
回顧三十多年前﹐正在西方與蘇聯開展熱火朝天的“冷戰”時期﹐西方需要土耳其﹐因此支持軍隊控制政府。 軍事將領們一連推翻幾任執政黨和他們執政的政府﹐並且在1982年正式通過了新憲法﹐這部憲法確保土耳其政府在軍隊嚴密監管之下﹐保持土耳其政治和社會絕對世俗化﹐壓制宗教勢力抬頭。 這話要從頭說起﹐早在二十世紀初﹐土耳其的青年革命黨人在軍人凱末爾領導下成功地推翻了統治奧斯曼帝國長達五百年的蘇丹王制度﹐取消了伊斯蘭精神支柱﹐建立了共和國。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於1923年10月29日﹐凱末爾被大國民議會推選為第一任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開創了親西方軍人控制政府的起點。 凱末爾被大國民議會推崇為“土耳其國父”﹐至今一般的土耳其老人都以“阿塔圖爾克”對他尊稱。 這個傳統﹐在1982年的新憲法中得以強化﹐但延續到今年九月的全民公決投票﹐成為壽終正寢的日子。
這次全民公決的決議只是對憲法中的十一項條款進行修正﹐但影響甚大﹐改變了歷史進程﹐以後再也不會出現軍人干政或監控政府的可能性。 如今執政的公正與發展黨可以根據新憲法條例進行補充法律和改變政策﹐再也由不得軍隊指手劃腳。 更何況﹐該黨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對各種伊斯蘭復興運動開綠燈﹐將恢復土耳其的伊斯蘭歷史傳統。
2003年之間出現了一本新書《什麼地方出了錯﹖》﹐是針對土耳其與中東的關係的歷史大檢閱﹐作者是伯納德‧魯維斯。 這本書覆蓋了中東近百年的歷史和變遷﹐作者提出在奧斯曼帝國被毀滅之後﹐整個中東遭受西方滲透﹐失去了自己的文明特色和發展機制﹐同他們優秀的歷史文明極不相稱。
作者對他自己提出的問題﹐給予兩個解答﹕第一失去了主動發展的權力﹐一切由西方主宰﹔第二從西方學來的世俗化使他們失去了文明基礎的歷史傳統。 由此﹐這些國家失去了主動性的發展機制﹐一切向西方依樣學步﹐沒有了文化活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成為世界的負擔。 整個中東地區﹐分為兩大傾向﹐要麼順服於西方控制的政府﹐要麼是丟棄了傳統的信仰和文化﹐走上不倫不類的西方世俗化。
作者認為﹐當一個國家失去了根本的民族精神﹐變成了沒有生命的木偶﹐如世俗化的伊朗和土耳其所嘗試過的道路。 這些國家希望從模仿西方道路上走出困境﹐結果發現越發找不到出路﹐被困在了死衚衕裡﹐永無出頭之日。 伊朗在走投無路的時刻﹐發生了伊斯蘭革命﹐掙脫了出去﹐從恢復民族信仰傳統開始﹐再進行全民文化﹑技術和經濟改革﹐充份發揮民族傳統的生命力。 土耳其在民族危機中尋找出路的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公正與發展黨﹐由這個新型而又堅持傳統的政黨領導人民走出困境﹐找到最適合於自己民族的發展道路﹐而不是寄生在西方保護與監控之下。
在公民投票之後﹐土耳其全國發行的《自由日報》發表的社論﹐通欄標題是“憲法修正案對土耳其意味著什麼﹖” 社論解答說﹐公正與發展黨在全民公決之前早已胸有成竹﹐變革已是木已成舟﹐做好了在民間思想動員的充份準備﹐所以投票的結果必在預料之中。 凱末爾主義份子們最擔心的事﹐沒有公開發生﹐如“防止宗教復辟﹐實現沙里亞法制”﹐但已是水到渠成。 土耳其不再是八十年前崇拜西方的世俗革命黨天下﹐伊斯蘭復興已深入人心。 修正案對1982年憲法留足面子﹐保存了它的第一句話﹕土耳其是一個世俗政治的國家﹐從現實看看來﹐這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宣言。
土耳其應當找到屬於它的真實自我﹐居於東西方之間﹐兼容並蓄兩個世界的文明﹐只有真正的獨立﹐才有充份的自我表現。 正當的土耳其﹐不是西方的學徒或隨從﹐而是立足於東西方之間獨立自主的文化大國﹐有自己的特色﹕既有伊斯蘭又有世俗化的選擇﹔既有軍隊保護的安全又有民主的權利﹔既有自由又有秩序﹔既有政府管理又有人民意志。 從民眾內心裡﹐伊斯蘭是精神基礎﹐但形式上模仿著西方的民主與自由﹐兩面都具備﹐內外結合﹐各得其所。
根據過去軍方掌權的憲法﹐共和國的執政黨﹑國會﹑總統和總理﹐都必須由軍隊保駕和支持﹐而且他們有權隨時撤換執政的官員。 修憲的成果之一﹐是撤銷了軍隊控制政府的懮慮﹐掃清了改革道路上的大障礙﹐公正與發展黨將有條件大膽向前走。 憲法修正案給了總統和法庭更大的實權﹐更加民主﹐保護政黨的權力和議員在國會中的席位。 軍隊沒有權力撤換他們﹐軍隊也沒有權力把伊斯蘭教士趕出國會﹐宣佈他們非法干預政治﹐而國民議會卻有權審判犯有叛國罪和陰謀軍事政變的軍官。 憲法修正案不僅制止了軍隊的許多特權﹐而且對普通民眾﹑少數民族和婦女﹐給予公開保護﹐增強了民主化功能。
憲法修正案的勝利﹐不是表面的口號﹐而是政治與文化的實質內容。 土耳其政府在軍隊直接統治下長達四十多年﹐不但政府機構裡的思想意識成為定型﹐而且其中埋伏著深層的既得利益集團﹐因此一個國家的改造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一場不流血的革命。
在沃爾夫岡‧貝克出演的一部電影《再見了﹐列寧﹗》﹐表述一個東德的母親。 她因為不相信共產主義體制會推出歷史舞台﹐因此她的孩子們哄騙她社會沒有發生變化。 幾個月後﹐她從睡夢中醒來﹐發現一切都變了﹐柏林牆已被推倒。 對於今天的土耳其﹐我們也應當讓土耳其國父的肖像在學校的教室裡保留一個時期﹐沒有必要讓思想運轉緩慢的人一次大驚失色。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