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伊斯蘭金融超越伊斯蘭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的統計﹐在大部份伊斯蘭國家﹐伊斯蘭銀行體制從2007年到2009年兩年之中增長了32%﹐全世界普通銀行的13%都開設了伊斯蘭銀行業務﹐而且增長勢頭很強勁﹐如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 在美國﹐已有十多家大銀行開辦伊斯蘭金融業務﹐向穆斯林國家提供伊斯蘭原則的金融服務。
不過根據最新的一次調查﹐發現許多新建的伊斯蘭金融公司﹐技術和經驗都不成熟﹐只是因陋就簡改換一個名稱而已﹐還做不到完全的伊斯蘭化﹐因為他們的業務程序擺脫不開傳統的經營方式。 紐約州哈巴特-威廉-斯密斯經濟學院的教授費薩爾‧汗說﹕“當銀行服務員說﹐這不是利息﹐而是‘損失補償’﹐他們在用詞方面使你感到滿意。 如果你深入探討﹐他們只是改變了名稱﹐內容基本上還是老一套。”
費薩爾‧汗教授原是巴基斯坦銀行合作中介﹐他最近編輯了一部三十年來伊斯蘭金融發展史﹐發表在《經濟行為與組織》雜誌上﹐題目為“伊斯蘭銀行如何伊斯蘭化﹖” 他的結論是﹐與真正的伊斯蘭化還有一段距離。
現在世界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機構﹐對新興的伊斯蘭金融確定一致的法規﹐這是新鮮事務發展的規律﹐有待完善。 所有經營伊斯蘭金融業務的機構都同意取消利息“里巴”﹐這是在《古蘭經》中明顯禁止的行為﹐屬於罪惡。 從事商業或金融業的商家﹐伊斯蘭鼓勵風險共擔的精誠合作。 但是﹐從事金融活動的人﹐個個都是資本家﹐誰都不願在激烈的商戰中虧本﹐但是他們希望問心無愧地發財致富。 伊斯蘭金融的最大優點﹐是阻止了他們向傷害社會的方面投資﹐從心理上減少了許多罪孽。
對於美國人﹐共擔風險是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合作方式﹐在美國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 許多情況下可以互相合作﹐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但是有些經驗是無法共擔風險的﹐如購買電冰箱﹑買汽車和購屋﹐那麼銀行服務就編造某種理由﹐推銷貸款﹐避免“利息”用詞﹐成為“合法的詭辯”。 最典型的業務是貸款購車﹐伊斯蘭銀行的名稱是“穆拉巴哈”﹐意思是銀行購買了新車﹐轉讓給客戶﹐分期付款﹐增加的不是“利息”﹐而是“損失補償”﹐名目不同。 這個伊斯蘭模式能適應於現代生活方式﹐吸引了許多非穆斯林參與合資﹐購房和土地置業。
伊斯蘭銀行現代新概念起始於1970年代中期﹐是一種最年輕的世界金融模式。 當時﹐中東石油價格猛漲四倍﹐因為在同一時期也在世界上興起了泛伊斯蘭運動﹐在大多數國家出現伊斯蘭文化復興。 那些海灣國家收入大量石油現金﹐他們尋求國際投資和存款﹐所以產生了伊斯蘭國際金融業務。 塔夫斯大學經濟學教授易卜拉欣‧瓦爾德撰寫的《伊斯蘭金融與全球經濟》這本書講述了現代伊斯蘭金融發展史。 他說﹕“伊斯蘭國家的富翁們﹐希望尋找一種非西方化的金融方式﹐把他們的財產保護起來﹐因此發展了伊斯蘭銀行。 他們都是很講究實際的人﹐而且無法擺脫流行於世界的金融大潮流﹐最後滿足於新生的經營方式和名稱的改變。”
瓦爾德教授說﹐早期的基督教社會根據《聖經》精神﹐極力反對金融貸款利息﹐但是在新教改革中﹐他們放棄了這個原則﹐而穆斯林堅持不讓步。 (《古蘭經》與《聖經》都是天啟的經典﹐一致反對以利息的形式進行金融剝削﹐而猶太人有放高利貸的傳統﹐並且創建了現代西方銀行體制。---- 編譯者) 中世紀時教會為了躲避高利貸的嫌疑﹐同意“協商合作”經濟方式(contractum trinius)﹐雙方為一個經濟項目合資經營﹐共擔風險﹐利益均享。 然後﹐這種古老的方式演變成現代的投資公司和保險業。
伊斯蘭金融注重實業投資﹐而堅決反對買空賣空﹐賭博性質的投機取巧﹐恢復了國際金融的健康現象。 現代伊斯蘭金融的出現﹐是對西方以高利貸性質的銀行體制的一次重大衝擊和改造﹐抵制假冒偽劣欺詐性的金融產品。 加利福尼亞拉里巴伊斯蘭金融公司創始人葉海亞‧拉赫曼最近出版了一部新書《伊斯蘭金融與銀行的管理藝術》。 他在書中提議﹐鑒於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伊斯蘭金融模式﹐是現代金融健康發展的里程碑﹐因此應當取消“伊斯蘭”的名稱﹐而稱作“無息銀行”體制﹐可以為全世界人廣泛採納﹐成為新型的國際金融管理方式。 他說﹐無息銀行最適合於面對社區民眾的需要﹐直接為民服務。 伊斯蘭金融是當代世界的一大創舉﹐應當邁出伊斯蘭的局限﹐走向全球。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