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籌建阿拉法特紀念館
在巴勒斯坦解放運動領導人亞西爾‧阿拉法特活著的時候﹐他的那些嗜好的用具和衣物﹐現在突然身價百倍﹐變成了難得的文物﹐有許多人爭相收藏和交易。 阿拉法特生前最著名的標誌是他從不離開黑白方格頭巾﹐現在是巴勒斯坦解放運動的象徵物。
在阿拉法特歸真之後六年的今天﹐根據專家們的調查和統計﹐現在已有上千件物品﹐都與阿拉法特生前活動有關﹐阿拉法特基金會的幹部說﹐他們決定在他最後受到以色列軍事壓迫下居住了三年的西岸辦公樓建立他的永久紀念館﹐以供人們瞻仰和參觀﹐連貫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鬥爭歷史。
這些物件還沒有正式展出﹐都分類放置在收藏室內﹐其中有他在2004年11月11日最後離開西岸總部前戴的最後一塊頭巾“卡菲耶”﹐還有許多民間收集或贈送的阿拉法特生前用品﹐如一架半導體收音機和一部旅行攜帶的《古蘭經》。 阿拉法特在他為巴勒斯坦解放運動奮鬥的四十年中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朋友﹑戰友﹑盟友和敵人﹐都對他有不同的評價﹐但是他是巴勒斯坦運動的決策者﹑解放運動組織者和宣傳者。 因此有人稱他是巴勒斯坦人民的父親﹐也有人說他是恐怖主義頭目。 但是﹐凡是熟悉他的人都難以忘懷﹐他為巴勒斯坦的解放運動不屈不撓和孜孜不倦的精神﹐經常在深夜開會﹐四處奔波﹐生活簡樸﹐平易近人。 根據他貼身警衛員的敘述﹐阿拉法特髦下的官僚之中有許多腐敗份子﹐但是他本人日子過得很清苦。 他掌管著巴勒斯坦臨時政權的全部經費﹐但從來不亂花一分錢。
亞西爾‧阿拉法特基金會會長塔密‧拉菲迪還保留著阿拉法特的最後一塊頭巾﹐沒有認真整洗過﹐上面還有原來的黃色斑點。 塔密說﹕“我不願對它清洗﹐保留他最後戴的原樣更好。”
阿布‧扎基是阿拉法特的貼身警衛﹐今年47歲﹐從1988年起跟隨著他直到在法國一家醫院裡停止了呼吸。 他說﹐從2002年開始﹐以色列顯然設法暗殺他﹐曾經多次對他的居所轟炸。 他生活最艱難的時候﹐日夜無法離開辦公室﹐隨身只有兩套戎裝﹐穿著一件﹐洗晒另一件。 他平常穿衣服也不很講究﹐有許多衣服都磨破了﹐繼續穿在身上﹐出席各種會議。
有一位86歲的老人費伊茲‧穆罕默德﹐給基金會送來阿拉法特曾經使用過的一架半導體收音機和一部袖珍本《古蘭經》。 這是在1967年戰爭中﹐阿拉法特與他的同志們開展游擊戰﹐為躲避以色列轟炸在他家留宿時留下的遺物。 他說﹐那天晚上﹐有人敲門﹐門外站著三個男青年﹐身穿便裝﹐領頭的那個人自稱是“阿布‧阿瑪爾”(假姓名)。 老人說﹐也弄不清他們是誰﹐就讓他們留宿了兩天﹐最後走後﹐發現他們的丟下的東西。 在收音機的干電池盒裡寫著“阿拉法特”的名字﹐這部袖珍《古蘭經》許多人都見到過﹐是他旅途中攜帶的經書。
收集阿拉法特遺物的工作進展很慢﹐因為當前的鬥爭激烈﹐內外矛盾重重﹐例如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在1970和1980年代曾經多次搬遷﹐他們曾經到過敘利亞﹑黎巴嫩和突尼斯。 監管阿拉法特文物的管理員是他的侄子納賽爾‧基德瓦﹐他說通告已發到全國各地﹐要求把私人珍藏的阿拉法特遺物送到拉馬拉赫總部來。
阿拉法特在1994年結束流亡生活之後﹐回到巴勒斯坦﹐就在加沙地帶安營紮寨﹐建立了解放運動組織﹐因此在那裡留下的紀念物最多﹐例如他在1994年同以色列領導人拉賓和佩雷斯三人分享的諾貝爾和平獎獎狀。 但是由於自從阿拉法特的繼承人阿巴斯2007年被趕出加沙地帶後﹐加沙地帶由哈馬斯管轄﹐兩邊繼續不和﹐無法到那個地區收集文物。
紀念館選址確定之後﹐建設工程一直在進行中﹐投資340萬美元﹐預計明年可以完工﹐對外開放。 紀念館的館址連接著一部份他過去辦公和生活起居的房屋﹐保持當年的原樣不動。 拉菲迪說﹕“這個紀念館的主導思想﹐是通過他表現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運動。 這個紀念館﹐紀念的是巴勒斯坦人民﹐紀念的是巴勒斯坦這個國家﹐還有紀念這個國家建立過程中的鬥爭。” 星期四(11月25日)是巴勒斯坦已故領導人阿拉法特歸真六週年紀念日﹐許多地方都舉行了紀念活動﹐民眾為他們敬愛的領袖祈禱。 拉馬拉赫的一名小店主穆罕默德‧索博說﹕“現在的巴勒斯坦人﹐為每天的生計忙得頭暈眼花﹐沒有時間思考過去的歷史﹐這是悲哀﹐但沒有辦法。 我們都敬愛阿拉法特﹐他那時的境況也不很好﹐但是他領導人民堅持解放鬥爭﹐抵抗以色列和美國﹐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後。”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