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文化與藝術 >> 藝術魅力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明代永宣青花融入伊斯蘭文化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魯 甯 王健華
熱度7716票  瀏覽877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2年7月05日 16:01

 明代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國青花瓷的最高品質,在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博物館中都躋身于最負盛名的展品之列。

明初開放與海外瓷器需求

明初的對外開放政策使海外諸國對於中國瓷器的需求量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明永樂、宣德年間青花瓷的大發展與鄭和船隊遠航有直接關係。考古發掘也證明,鄭和船隊到過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或多或少地都有明初青花瓷殘片出土,完整無缺的傳世品大多集中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國家。鄭和下西洋不僅極大地刺激了永宣青花瓷的生產能力,同時對提高這一時期青花瓷的品質,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鄭和帶回的諸國土產中與明初青花瓷燒造有直接關係的是“蘇泥勃青”這種優質瓷繪原料,而這種青料是彼時所獨有的。明人王世懋《窺天外乘》中說:“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棕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張應文《清秘藏》則說:“我朝宣廟窯器質料細厚,青花者用蘇泥勃青,圖畫龍鳳、花鳥、魚蟲等形,深厚堆垛可愛。”高濂的《遵生八箋》、唐秉鈞的《文房肆考》都認為蘇麻離青即蘇泥勃青,是多由南洋傳入的舶來品,或來自西域的青料。清人的有關文獻中也稱為蘇泥勃青,此後一直延用至今。正是這種進口青料的使用使永宣青花的發色有別于歷代青花。由於它亮澤、濃麗、深邃而暈散,具有傳統水墨畫的韻味,其審美趣味為其他瓷類所不及,堪稱青花之最。蘇泥勃青的輸入是隨著鄭和船隊的啟程而始、停航而終。可以說,永宣青花瓷獨特的發色是與明初政府的外交政策有最直接的關係。

永宣青花融入伊斯蘭文化

這一時期青花瓷在追求形制變化、呈現豐富多彩的式樣美感以及花紋裝飾表現最為突出的,還是它從形式到內容濃郁的伊斯蘭文化韻味。這些鮮明的風格特色與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生產的各種質地的工藝美術品如出一轍,有70%的永宣青花瓷在造型方面可以在西亞地區的金銀器、銅器、玻璃器、陶器、木器中窺尋到淵源範本。

事實上,在大量的青花瓷隨鄭和船隊遠銷中東、西亞等國時,也帶來了異域精美的工藝品。外國使團晉獻的精美絕倫的金銀器、銅器使明帝欣喜異常,命令宮廷畫師參照設計成青花瓷器的裝飾畫樣提供給景德鎮燒瓷藝人,燒成大量的成品再回贈給各國貢使和國王。一部分隨使團來華的穆斯林商人更精明,他們根據海外市場的需求,親自攜帶畫樣,大批定燒青花瓷後直接在港口裝船運往西亞各國,在中國本土生產的帶有伊斯蘭文化風格的青花瓷在西亞和中東地區風靡一時。目前在伊朗、土耳其等國出土和傳世的永宣青花瓷數量很多,在美國、英國、日本等著名的博物館也有少數收藏,其總數甚至超過我國本土的收藏。這些藏品在造型和花紋上完全採用阿拉伯式樣,即使是描繪中國傳統的花卉也採用伊斯蘭人圖案格局。

就瓷器的裝飾而言,自漢唐以來,在與外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一直是以漢族文化為主體,完全模仿的裝飾多是局部或點綴,惟獨永宣青花瓷器由於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諸多方面的原因,在與伊斯蘭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出現了短暫的以外來文化為主體的傾向。道理很簡單,當時與西方文化交往的主要對象是伊斯蘭世界,而白地藍花的裝飾效果寓意著純潔和高尚,深受帖木耳帝國和伊斯蘭世界的喜愛,廣泛地使用這種裝飾以迎合伊斯蘭巨大的消費市場成為必然。永宣青花在明政府的外交政策中充當了“和平使者”。同時,外來風格的瓷器在外銷的同時也深受明朝皇室和貴族士大夫的喜愛。這種情形在大量的傳世品和景德鎮禦窯遺址中得到了印證。

故宮藏品的伊斯蘭風格

以下幾件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受外來風格影響的青花瓷器:

宣德青花折枝花卉大執壺

 

宣德青花折枝花卉大執壺 高36釐米、口徑7.8釐米、足徑15釐米,直口,長頸,平肩,壺身圓筒式出八棱,圈足內施白釉,長形流,寬扁曲柄,通體紋飾分為5層,以折枝的卷葉花為主,平伸的方位與大跨度的曲柄以及幾何形面的壺身均具有波斯風韻。水壺是回教寺院必備的器物,每當舉行朝拜儀式時,每人都要用水壺來沐浴淨身。在美索不達米亞、伊朗和阿富汗十分流行腹壁出棱的式樣。英國的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一件伊朗的黃銅嵌銀出棱水壺,壺身上用銀絲嵌出阿拉伯文“神將降福擁有此壺者”。青花執壺的出棱裝飾完全源于黃銅壺,其藍本歷歷可循。


宣德青花纏枝花雙系帶蓋大扁壺

宣德青花纏枝花雙系帶蓋大扁壺 高54釐米、口徑6.5釐米,壺小唇口,短頸,腹面一側隆起,另一側平坦,呈扁圓形,也稱“臥壺”,外唇口單側安一小孔系,肩下安雙環耳,疊插式圓蓋。此壺造型奇特,特別是腹面滿繪的纏枝花卉婉轉起伏,富於節奏,帶有典型的西亞特徵。腹正中凸起的圓圈線內環套的八角星形裝飾,運用了和諧對稱的幾何學原理,使人耳目一新。中國傳統的壺形儘管千姿百態,但最終是以儲水為實用功能,此壺無法直立,平放水就會從口部流出,所以尚不清楚它的實用功效。美國的佛里爾美術館收藏一件伊朗12—13世紀的黃銅嵌銀扁平大壺,形制與此十分相似,據說是貼掛在清真寺牆壁上用於供奉真主的器物。


宣德青花纏枝花折沿盆

宣德青花纏枝花折沿盆 高12.2釐米、口徑26釐米、足徑19釐米,撇口,折沿,直腹,平底,細砂無釉。裡外滿繪青花紋飾,裡心以變形朵花紋為圓心,依次向外展開多層環形裝飾帶,口沿處繪翻卷的海水浪花紋;外壁繪柔婉的纏枝花。這種折沿盆的造型起源于回教徒的淨手盆,曾流行於埃及等地,但是銅質的占絕大多數,瓷質折沿盆往往失去了它實用的意義而被作為陳設品。


青花綬帶耳扁瓶

青花綬帶耳扁瓶 高28釐米,蒜頭口,圓輪腹,肩頸處安綬帶耳。腹繪多角輪花,此種形制在中國傳統的瓶式中未見,敘利亞博物館收藏一種出土於本土拉斯、夏姆遺址距今2000年的紅陶多耳罐與此瓶十分接近,陶瓶扁腹,正中以黑彩描繪的渦輪狀花朵,被視為青花綬帶耳瓶裝飾的濫觴。

此外還有青花龍紋天球瓶、象耳折方瓶、龍鳳罐、帶盞高足豆、魚簍尊、十菱高足盤、無檔尊、鏤孔香篙、菱花口託盤、大缽盅、臥足盈、雞心盤等30餘種形制,與伊斯蘭文化的古代文物有著密切的聯繫。

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表現在圖案方面其主要的藝術形式是植物花卉。永宣青花瓷上所繪的花卉、瓜果,一反傳統的寫實技法,多採用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的圖形,使枝葉延伸、無窮無盡,佈滿整個空間,花葉枝條交織纏繞,有機地蜿蜒迂回,比例完美、節奏起伏,充滿了無限生機。除去纏繞的花卉以外,還有一種很常見的放射性排列畫法,在折沿盆、盤心、案心上大量使用。

阿拉伯書法也是永宣青花瓷上的裝飾題材之一。12世紀阿拉伯文紛繁的各種書體已形成獨立的藝術門類。通過點、線的搭配和變化無窮的組合,佈局嚴謹規範,起伏跌宕,具有無比流暢的韻律美。青花臥足案、青花無檔尊等器物上均以阿拉伯文作為裝飾,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在明帝國最為昌盛的年代,永宣兩朝青花瓷器在與伊斯蘭藝術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中,跨越了種族和地區的區分,產生了動人的藝術魅力。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藝術 陶瓷
頂:278 踩:36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4 (1778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 (1645次打分)
【已經有3650人表態】
963票
感動
861票
路過
863票
高興
96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