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才能受到尊重
如果你們遠離你們所受禁的一切大罪,我就赦宥你們的一切罪過,並使你們得入一個尊貴的境地。 ——《古蘭經》(4:31)
自尊即自我肯定,並認許自我,再說通俗一點,就是自己看得起自己。在心理學上,自尊感可以是個體對自我形象的主觀感覺。一般來說,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較高,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並感到自己值得別人尊重。一個人只有自尊,才有可能被別人尊重。
《古蘭經》說: “如果你們遠離你們所受禁的一切大罪,我就赦宥你們的一切罪過,並使你們得入一個尊貴的境地。” (4:31)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愛惜自己、尊重自己,不能放任自己。自尊就是遵紀守法,不做敗壞道德的事和那些導致別人輕視自己的事等等。穆罕默德教導人要自尊,也要尊重他人,顧全別人的面子,不能隨便給人起外號。 《古蘭經》說: “你們不要互相誹謗,不要以諢名相稱;通道後再以諢名相稱,這稱呼真惡劣!未悔罪者,是不義的。”(49: 11)
自尊是人在社會中的自我尊重,也是人維護自身尊嚴不受傷害的一種心理。當一個人的自身尊嚴受到他人維護和滿足時,會產生心情舒暢的感覺,就會產生堅強、自信以及成就感等;反之, 自身尊嚴受到他人傷害時,會產生痛苦、憤怒、反感等抵觸情緒,產生自卑、軟弱、無助的感覺。
一個人的自尊主要來自自我價值感的體驗,而自我價值感又來源於人際交往的過程,來源於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別人的肯定會增加人們的自我價值感,而別人的否定會直接威脅到人們的自我價值感。我們在同別人交往時,必須對他人的自我價值感起積極的作用,維護別人的自尊心。如果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威脅了別人的自我價值感,那麼會激起對方強烈的自我價值保護動機,引起人們對我們的強烈拒絕和排斥情緒。此時,我們是無法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已經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也可能遭到破壞。
一個人要想讓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自己要尊重自己。自尊不是戴面具,假裝清高,而是要切實地付出自己的努力,用實際行動和驕人的成績告訴別人,我是優秀的、我是應該受到尊重的。20世紀初,徐悲鴻在歐洲留學時,曾碰到一個洋人尋釁。那個洋人說: “中國人愚昧無知,生就當亡國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義憤填膺地回答: “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國家,等學習結業時,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一年之後,徐悲鴻的油畫就受到法國藝術家的好評,此後數次競賽,他都得了第一,他的個人畫展轟動了整個巴黎美術界。他本人很受當地人的歡迎和尊重,這是那個洋人遠遠不能及的。
華羅庚中學畢業後,因交不起學費被迫失學。回到家鄉,一面幫父親幹活,一面繼續頑強地讀書自學。不久,又身染傷寒,病勢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癒後,卻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左腿的關節變形,瘸了。當時,他只有19歲,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絕望的日子裡,他想起了失去雙腿後著兵法的孫臏。 “古人尚能身殘志不殘,我才只有19歲,更沒理由自暴自棄,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青年華羅庚就是這樣頑強地和命運作抗爭。白天,他拖著病腿,忍著關節劇烈的疼痛,拄著拐杖一顛一顛地幹活,晚上,他在油燈下自學到深夜。1930年,他的論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這篇論文驚動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此後,清華大學聘請華羅庚當了助理員。在名家雲集的清華園,華羅庚一邊做助理員的工作,一邊在數學系旁聽,還用四年時間自學了英文、德文、法文,發表了十篇論文。他25歲時,已是蜚聲國際、受到廣泛尊重的青年學者了。
一個沒有自尊的人,是很難得到別人尊重的。尤其是自己對自己價值的肯定,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徐特立說: “自尊不是輕人, 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立。”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