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天山深處的哈薩克穆斯林
在天山深處,有個叫瓊庫什台的牧業村,這裏生活著幾十戶哈薩克穆斯林。此地山水秀麗,環境清雅,民情淳樸,待人厚重。此地最響亮的聲音來自河裏的潺潺流水,尤其在靜謐的夜晚;那是天山融化的雪水,晶瑩剔透,人畜共飲。牧場盛開的黨參花和野菊花是優質蜂蜜的源泉,也是牛羊享受的天然飼草。羊肉肥而不膩,品質很好,回味綿長……
這裏沒有“職業阿訇”,阿訇自己放牧、打草、開車跑運輸、當電焊工;好像沒有人請阿訇吃飯,幾乎沒有看見阿訇拿群眾的施散。
牧民們居住分散,他們在主麻聚禮日才到清真寺參加禮拜。阿訇用哈薩克母語演講,音容和善,娓娓道來……聽者偶爾報以輕輕的笑聲……
哈薩克穆斯林的生活空間相對寬鬆。一些哈薩克人移民哈薩克斯坦。回來探親的移民笑著說:在哈薩克斯坦,飛行員是哈薩克人,總統也是哈薩克人……
他們放牧為生,策馬游離于美麗的山水之間。
據朋友講,上個世紀70年代,山上都是原始森林,現在樹木明顯減少了……
牧民的木屋也披上“現代”的屋頂。
唯一的清真寺位於牧民家園的邊緣,建築也比較簡單。寺院也是草場,屬於阿訇。
阿訇一家四口,在齋月打草(用長鐮刀割草)。
齋月快近尾聲時,阿訇家準備的開齋食品,邀請同胞們到他家開齋。
傳統的哈薩克食品羊肉納仁面:把羊肉割碎,然後和著麵條吃。
阿訇動手服務,沒有阿訇的“架勢”。
阿訇的妻子忙著做奶茶。一碗奶茶有四道工序:加奶、加酥油、加鹽、加茶水。
快舉行開齋節會禮了,穆斯林們將在清真寺的院子裏做禮拜,阿訇在齋月與幫手加急打草。
寺裏沒有水房。清早來做會禮的穆斯林們在寺後面的河水中洗小淨。
大部分牧民騎馬來做會禮。
禮拜殿滿了,院子裏大約還有二百多穆斯林。
會禮結束後,在清真寺院子裏遇見的小穆斯林,豎起大拇指,威風凜凜。
開齋節上,牧民房子裏備好的食品,請挨門逐戶說賽倆目的人們品嘗。
念邦克的老者。
隨著悠揚的邦克聲,阿訇早早來到清真寺。
簡潔的禮拜殿,阿訇在演講。
傳統的延續……
主麻聚禮結束後,在此養蜂的伊斯哈格兄弟宰羊待客,請牧民們品嘗蜂蜜,阿訇家全力代辦;
女兒在洗碗,洗得很淨。
阿訇總是服務員。穆斯林們在他院子裏品嘗著。那輛舊車是他的“拉家”工具。
飯前飯後都請客人們洗手。要是在屋子裏,孩子們就提著水壺上炕,不會讓客人們在外面洗手。
移民哈薩克斯坦的一對老夫婦。
阿訇的兒子和女兒在90公里外的縣城讀小學。祝福新一代哈薩克穆斯林同胞!
(圖/文:努 哈)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