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伊斯蘭之旅 >> 聖地與遺跡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印度的伊斯蘭名勝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開拓    作者:馬利章
熱度9878票  瀏覽1342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3年4月20日 12:07

印度,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那麼神秘、陌生。我對印度的認識,也僅僅停留在泰姬陵和電影《流浪者》上。在真主的默助下,去年年底,我作為雲南省教育代表團的成員之一,有幸訪問了印度。可以說印度之行是我海外旅行中最難以忘懷的。

伊斯蘭教在印度,曾一度貴為國教,現在仍然是印度第二大宗教。穆斯林人口達一億多,他們大多數人居住在北方邦、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邦和安德拉邦等地。14世紀初,穆斯林統治者幾乎統治著整個印度。使許多印度教徒和其他教徒,紛紛歸信伊斯蘭教。印度教是多神教,而伊斯蘭教是信主獨一。印度教奉行種姓制度,認為人生是不平等的,而伊斯蘭教則提倡: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主張所有穆斯林都是兄弟。印度教徒相信輪回轉世,而穆斯林相信世界末日的審判。穆斯林不吃豬肉,而有吃牛肉的習慣,每年宰牲節都要宰牛慶賀,而印度教徒則崇拜牛。雖然伊斯蘭教與印度教在教義、教規和習俗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但除了極少數激進分子外,大家在一起,還是友好相處的。   

 

賈瑪清真寺

位於舊德里東北部的賈瑪清真寺  [Jana Masjid]是全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賈瑪清真寺,於1650年動工興建,每天有5000多人參加建設,到1656年才建成。這座寺建築在一座岩石小山上,高大而莊嚴,距離地面大約有9米,遠遠望去,三座白色圓頂和兩座高聳人雲的尖塔,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雄偉壯麗。它有三道大門通向禮拜大殿的主體,而其中最大的是東面的大門。寺頂部有三座白色大理石穹形圓頂,上面點綴著鍍金圓頂和黑色大理石鑲嵌的條紋,在藍天下顯得分外皎潔。南北兩側各有一座高聳的宣禮塔,用紅色沙石和白色大理石交錯砌成,格外醒目。塔內有130級臺階,遊人可登上塔頂,放眼望去,舊德里的景像,盡收眼底。

賈瑪清真寺被譽為“建築奇跡”,整座建築沒有使用半點木料。地面、牆壁、頂棚全部採用了精工細雕的白色大理石建成,十分堅固。所用的石料選材極為嚴格,顏色搭配很講究,在通體潔白的大理石之中,又以黑色大理石鑲嵌,黑白相間,相映成趣,讓人賞心悅目。四周的紅色石牆,更給人一種莊嚴的感覺。

禮拜大殿坐西向東,正中壁龕上鑲著一塊潔白的大理石,上面用黑色大理石鑲嵌著阿拉伯文的“麥加”兩字,黑白分明,分外醒目。德里曾是穆斯林聚居的城市,1947年印巴分治後,大批穆斯林遷往巴基斯坦,但為數不少的穆斯林還是留了下來。賈瑪清真寺是德里穆斯林禮拜的場所之一,每天有大批穆斯林來到這裡禮拜。

我到印度訪問時,恰好是齋月。傍晚,數以千計的頭戴白帽的穆斯林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禮拜,清真寺門前擠得水泄不通,這裡簡直成了白色的海洋。

 

古瓦特清真寺

古瓦特清真寺[Quwat al Mosque]位於德里東南部,於1193年開始興建,是德里現存最古老的著名清真寺。當時,修建清真寺的工匠主要是本地印度人,這座清真寺不論在佈局上,還是在具體結構上都有明顯的印度特徵。例如,寺內的柱子上,鐫刻著其他清真寺沒有的人像,大殿的外牆上除了鐫刻著《古蘭經》經文外,還刻有印度傳統花卉圖案,四周牆壁上雕刻有精美的裝飾。   

值得一提的是,寺內有一根烏黑發亮的古代鐵柱,高9米,底部直徑0.4米,頂部直徑0.3米,重約6噸,用巨石固定。上面的梵文記載,這根鐵柱鑄於1500年以前,但令人不解的是從不生銹,至今依然昂然挺立。印度人為之驕傲,因為它是古代印度發達的冶金技術的結晶,據有關科學家考察研究,鐵柱是合金鑄造而成,除鐵之外,還含有碳、矽、磷等成分,這便是它歷經多年而不生銹的原因所在。

院的一角有一陵墓群,是首批印度穆斯林的陵墓,呈圓形方頂,與清真寺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

   

古特布塔

古特布塔[Kutub Minar]是德里最高的建築物,是各國遊人觀光的勝地。它位於德里東南部。1199年興建,1230年落成。這座塔既有印度教的建築特點,又有伊斯蘭教文化特徵。

塔高72.56米,底部直徑14.4米,頂部直徑近2.7米,該塔造型別致,風格獨特。據說,是世界上最高的獨立式石塔。色彩斑斕,猶若彩霞,直聳雲霄。古特布塔高5層,每層由飛簷相隔。第一層高29米,第二層高15.5米,以上各層,一層比一層矮幾米,節奏逐層縮小,造成強烈上升的動勢,給人以雄偉壯觀之感。塔的建築風格別致,造型美觀,塔底層的大門上用阿拉伯文刻有一句《古蘭經》經文:“誰在大地上為真主建造清真寺,真主就在樂園為他建造同樣的寓所。”此外,還鐫刻著各種具有印度特色的圖案,每層的花紋各不相同,但搭配協調,極為精巧。高塔第一層至第三層用紅砂石建造,塔身每層外,都有凸起的裝飾,從底部直至頂部,好像海洋中掀起的層層浪濤。最高兩層的塔身的外表呈平面,主要用白色大理石建造,中間夾用紅砂石,紅白相間,色調皆明快,在晨光照映下,倍覺亮麗。

塔的每層建有陽臺,供遊人觀賞景色,塔內共有379個臺階,通至塔頂,站在塔頂,放眼望去,遠處朱木拿河緩緩流過,景色美不勝收;近處德里郊區千里沃野,盡收眼底,令人陶醉。   

西元803年、德里發生大地震,古特布塔頂的涼亭倒塌,于1823年重建,在頂端築了一個土耳其式圓頂。1848年,英國哈丁公爵認為它與塔的整體不協調,於是將涼亭從塔頂卸下,移放在塔東的草坪上。

古特布塔附近有不少古跡,據陪同介紹,有8位穆斯林的帝王就葬在這裡。

 

泰姬陵

印度教育部的陪同柯安勉博士說,來到印度沒看過泰姬陵,就等於沒來過印度。

從新德里乘坐汽車到泰姬陵[ TajMahal Mausoleum],這段路程按常規2個小時足夠了,但我們足足走了5個小時,實在是交通太堵。在印度進口車很少,國產車好像還是英國三四十年代的車型,圓圓的腦袋,讓喜歡懷舊的英國人很開心。其實車況不好是一方面,但印度人開車太隨意又是一方面,那些車有空檔就鑽進去,會車時兩車對開,直到最後一秒才各自轉向。雖然一路顛簸、塵土飛揚,但到達目的地,見到那通體透白、美輪美奐的泰姬陵時,你會覺得旅途再遙遠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印度人引以為自豪的泰姬陵,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其列人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到印度旅遊的人,大都是慕泰姬陵的盛名而來。宏偉壯觀,以純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體建築簡直叫人心醉神迷,四座尖塔,高達40米,皇陵前方的清澈水道,偌大的花園,使它盛名響遍環宇,成為各國遊客神往的旅遊景點。在這座建築奇跡背後,有一段哀怨纏綿的愛情故事,瞭解它的歷史背景,確能增加觀賞泰姬陵的趣味。

泰姬陵始建於1631年,正值印度歷史上莫臥兒王朝的鼎盛時期,當時的國王夏傑罕是個勵精圖治、很有作為的君主。他有一位叫姬曼·芭努的寵妃,不僅貌若天仙,而且聰明賢慧,深得夏傑罕的寵愛。國王封贈她一個美麗的封號“慕姆泰姬·瑪哈爾”,意即:  “宮廷的王冠”。陵墓以其封號命名,簡稱“泰姬陵”。

初見泰姬陵,眼前一亮,整個建築都是用雪白的大理石建造的,身在其中,恍若進入一個白色的夢境之中。這座伊斯蘭風格的宏偉建築,完全是用雪白的大理石砌成,牆壁、門扉、窗櫺雕滿了精美的花紋,鑲滿了黃金、碧玉和珠寶,整個建築高雅別致,光彩奪目,特別是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皎潔和迷人。從正門到陵墓有一條用紅石鋪成的長甬道,有一個清澈見底的水池,內有噴泉,波光瀲灩,潔白的泰姬陵就屹立在水池後面,池水中倒映出泰姬陵的身影,好像朵朵潔白的荷花在池中競相開放。伴隨著潺潺流水的是無數個噴泉,交織噴射出條條水珠,似乎在向人們傾訴著那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整個陵園占地17萬平方米,南北寬約305米,四周是紅色的圍牆。陵墓寢宮居中,東西兩側各建有式樣相同的建築,東面是答辯廳,西面是清真寺,對稱均衡,左右呼應。陵的四角各有一座高達40米的尖塔,內有50級階梯,此塔專供“穆額茲”(宣禮員)拾級而上,登高大聲喚禮之用。陵墓前面高大的拱門上,用黑色大理石鑲嵌著字體飄逸的《古蘭經》文:“真主必定要使信道而且行善者進入那下臨諸河的樂園。”  (22:23)“他們和自己的配偶,在樹蔭下,靠在床上。”(36:55)

在泰姬陵背後,有一條寬廣的大河,那是朱木拿河。河水蜿蜒流過,像無聲的嗚咽,寄託著無盡的哀思。泰姬陵建成之後,夏傑罕國王常坐在離泰姬陵不遠的阿格拉王宮裡的一塊黑色大理石上,遙望陵園。他曾夢想在朱木拿河的對面為自己建一座與泰姬陵同樣規模、同樣形式的黑色陵墓,甚至還計畫用黑色大理石建造一座跨河大橋,把兩個陵墓銜接起來,以體現對愛妻的漫漫情思。然而,令人黯然傷心的是,泰姬陵完工後不久,夏傑罕被他的親兒子攆下臺。死後,被安葬在泰姬陵中,與愛妻並臥在一起。

泰姬陵最美的時候,是在皎月當空的夜晚,白色的大理石陵寢,在月光映照下會發出淡淡的紫色,清雅出塵,美得無法形容。泰姬陵在一早一晚,也同樣迷人。泰姬陵是印度古老文明的象徵。站在它面前,你會為它的美而心顫而神醉,靜靜地屏住呼吸,感受它的崇高、莊嚴、純潔和肅穆。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印度 名勝
頂:346 踩:41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6 (2027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9 (1888次打分)
【已經有5199人表態】
1332票
感動
1247票
路過
1317票
高興
130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