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宗教信仰見聞之點滴
祖國的寶島臺灣,過去多年來近在咫尺,遠若天涯。縱然歐美地區,萬里之遙遠,也不難通航往來。
臺灣行,對於七旬老人的我嚮往已久,這次隨友人江必雄先生一行遊覽,多年的夙願已遂。上海至臺北航程900公里,一小時三十分即可到達,十分便捷。報刊上關於臺灣的遊記美文琳琅滿目,不勝枚舉。近日,《新民晚報》上袁晞著文“當文明禮貌成為一種習慣”,他說:“在臺灣,…每時每刻都體現著文明禮貌,和北京、上海相比不僅是高幾個層面,而是完全不同”,此言我有同感。作者不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著眼,而從精神層面上感悟。我則從精神層面上宗教信仰視角出發,淺議臺灣宗教信仰見聞之點滴。
在臺灣,中國土生的道教宮觀、早已在中國落地生根的佛教寺廟更是星羅棋佈,諸如台中禪寺與通常的寺廟磚木結構的古建築不同,而是充滿各種現代建築元素,別有天地,因而作為著名的旅遊景點,門庭若市。外傳而來的基督教和天主教堂也遍地可見,在臺北還有著名的清真寺。各種宗教場所無論按地域分佈密度和按人口擁有數量則遠大于祖國大陸。
在臺灣南部高雄旅遊下榻的賓館中,我見到一張“臺灣地區伊斯蘭教禮拜時刻表”,也許絕大多數遊客毫不在意這一張告示,我卻如獲至寶,感慨萬千。須知全球十六億穆斯林每天五次拜功的時刻均應按照所在地區經度嚴格確定,對於身在他國異鄉的穆斯林則是一項重要的指南。若在一些主體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和地區,這一張“本地區伊斯蘭教禮拜時刻表”則是不足為奇,而恰恰在本地區穆斯林罕見的臺灣南部,令人折服和欽佩。
在臺北桃園機場候機室長廊中,我見到一間祈禱室的標誌,圖示遠眺似一位元穆斯林跪地雙手捧掌心,做“都阿”狀,一下觸動我的敏感神經,趕忙前去。推門一看,裡面高掛十字架和福音大字,幾排木制長椅,這是一間基督教的祈禱室,我讓皈依基督教的江先生共同分享觀看這一間祈禱室。儘管標誌圖示有誤,我不僅不會介意,因為機場向基督徒提供方便,也是向所有的宗教信仰者表達的善意,令人心悅誠服。
值得一提,筆者過去在東亞的鄰國日本和韓國訪問,也都未見到上述二件事例,中國與日韓類似,都是宗教氛圍不濃的地區。而上述二件事例都發生在臺灣就值得深思,至少體現了臺灣尊重任何宗教信仰的博大的心懷和開放姿態。
全球而言,西亞北非、阿富汗、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印尼和汶萊等國均是主體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甚至還有諸如伊朗這種政教合一的政體。歐美地區則以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居多。諸如俄羅斯,有將近百分之九十的人信仰東正教,教堂多不勝數,俗稱“洋蔥頭”型的教堂圓頂,藍色和金色輝映,人們自信:一個崇尚信仰的民族,一個恪守信仰的民族,才是一個理性的民族。
“信仰的名字是‘理由——支持生存的’理由。無論有無信仰,每個人都有懷疑和黑暗時期,一個人的個性超強,他的淨化過程就越強烈越漫長。”不是任何人都能成為聖徒,但聖徒必定是任何人中的一員。 中國是一個一神論宗教氛圍淡漠的世俗社會,很少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中國哲學的宗教色彩不濃,中國遠古社會的巫教,沒有發展成為全國統一的宗教,沒有樹立一個主宰世界的人格神,只是因襲“天命”一類的傳統觀念,因此中國的宗教信仰觀念不強,具有很大程度的開放性,可以接受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具有很大程度的隨意性,在認為“不需要”的時候,可以放棄它;宗教僅僅是文化的一部分,宗教信仰僅僅是一個人生活的一部分。
現今社會,信仰自由,多元的信仰自由是文明的重要標誌,讓“愷撒的歸愷撒,上帝的歸上帝”,各行其是,不言而喻。筆者作為血緣傳承的穆斯林,尊重一切宗教,諸如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佛教等國際性宗教,還有中國本土性宗教——道教。宗教對人類文明的創造和傳承功不可沒。任何宗教都是勸人為善的,宣導“真善美”,每一位虔誠的教徒都是值得尊敬和信賴的善良人士。
社會生活的正常化,持開放、開明態度。信眾求安身立命,無可非議;精神訴求,蘊含了哲理、思想的內容。回歸精神訴求,多元共存,求同存異。宗教作為信仰應獨立存在。宗教體現精神修行、沉思、自我獻身服務精神。具有獨立思想、篤信自己使命的人,帶著個性和信仰,熱愛生活,珍惜生命。臺灣與祖國大陸不可分割,同宗同族同語言,但前者傳承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方面更勝一籌,在尊重任何宗教信仰所展示的開放姿態也是值得借鑒的。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