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廣州回族
中國的南大門—一廣州。是一座馳名中外的古城。有著兩千年向世界開放的歷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站與終點站。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遠在隋唐,廣州即跟阿拉伯人架起了 連結中阿友誼、文明的橋梁。廣州是我國伊斯蘭教最早的傳入地。唐宋期間落籍廣州的阿抽伯穆斯林。無論在構成我國回族外來成分之一上,還是在促進阿拉伯文化、伊斯蘭文化與嶺南文化的滲透交融上。都曾2歷史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廣 州 回 族 的 來源
我國回族以元、明時期劃線,可分2兩個階段,即回族的先民階段與形成、發展階段。廣州回族的來源,正是典型地包涵著這二個層次的內容。.外籍蕃客留籍廣州是我國回族的重要來源,也是廣州回族的第一層次來源。早在兩千年前的秦漢時期,廣州即開展了與南亞、東南亞等地的海貿往來,《史記·貨殖列傳》載“番思(今廣州)亦其一都會也。珠鞏、犀、耿謂、果、布之溪。”自唐始,廣州的對外貿易居全國之首,並首先設置了“市舶使”,總管對外貿易。白此,廣州對外貿易 的範圍,擴展到太平洋和印度洋區域。而西元七世紀至十世紀,中國西城之地正烽火連綿,交通阻梗, 這在客觀上促進了太平 洋地區海上通貿的發展。大批阿拉伯蕃船翻入廣州。這在《唐大和尚東征傳》和《舊唐書·李勉傳》中都有記載。當時。留駐廣州的阿拉伯人(包括波斯人)有專人接待,並有專供著 商、蕃客寓居的外僑區(今光塔碼頭一帶)。嗣後,外僑區發展成2“落坊”“諸國人至廣州,是歲不歸者。謂之往唐”(朱成《萍洲可談》卷二)。蕃客在廣州 定居後途廣置田宅.建立家寶。其中有智妻子兒女來華,也有娶當地女子2妻,其後裔即2“士生著客”或"五世蕃客”。蕃客在蕃坊內依然格守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 唐代,廣州著客數量F多。據旅行家蘇萊曼<<中國印度見聞錄》記述,唐禧宗乾符五年(西元盯8年)五月。黃巢攻克廣州,遭到城內居民抵抗,破城後。黃巢屠殺居民,不計踴;難的中國人在內,僅寄居城中經商的阿拉伯人及其他外籍人。總共有12萬人,“皆蒙不測。遇 彼茶毒”。另據馬斯歐迪《金草原》記載。黃巢攻佔廣州時。在逃避刀兵中死於劫難的伊斯蘭教徒等。計有二十萬之F。上述資料。恐有出入。但亦佐證其時阿拉伯人在廣州之盛。 落籍廣州的蕃商、蕃客“與華人結姻,或取科第”(《洋防輯要。雜蠻篇》),其絕大部分跟當地居民混融而實現自然同化,這種自然同化現象,一直延至明初。“嶺南人士之冠”丘浚在《區處畿甸降夷》一文中指出:“(明)國初平定,凡蒙古色國人散處諸州者,多已更姓易名,雜處民間”,“久之固已。相忘相化,而亦不易以別識之也。”
明皇朝立國之始,在對外關係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並下令“敢有私下諸善互市者,必真之重法。”(《明實錄·洪武實錄》卷231),這就窒息了中華與海外的商貿活動,中國跟阿拉伯諸地的通肮,自此衰落了下來。
阿拉伯蕃客是我國回族外來成分中的重要來源,亦是廣州回族的第一層次來源。但因年時久遠,蕃客與土生蕃客的後裔流散民間,四處搬遷,更兼其傳統的經濟生活與文化生活的逐代改觀,因之在淵源關係上出現了斷層現象。倘要見證阿拉伯穆斯林的落籍廣州,可由下述材料旁證之。
(1)嶺南地區居民的體質形態,具有阿拉伯、南亞類型的特徵(註釋1)。
(2)作2我國最早傳入伊斯蘭教的實證——廣州伊斯蘭古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