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正教本質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什麼是「巴拿巴福音」?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伊斯蘭之光    作者:伊斯蘭之光
熱度4313票  瀏覽377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13日 21:24

買黛琪著

  每到陽曆年底,西方世界,甚至全世界都歡渡耶誕節。有些非基督教國家,也在這一個月互贈禮物開宴會,裝飾聖誕樹。甚至在某些回教國家,也互寄「敬賀佳節」等字樣的賀卡。這些人到底是在祝賀什麼呢?所有基督徒甚至一些非基督徒就會告訴你是在祝賀耶穌基督的生日。可是十二月廿五日真是基督的生日嗎?

  在耶穌降生後一百年間,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關心他的出生日期。那時的基督徒所關心的是他的死亡日子。那時的教會甚至宣布,默念耶穌的生日,是一項罪惡,「好像他是一位法老王一樣。」

  然而,有幾位叛教的神學家卻試圖確定耶穌的誕生曰,因而造成日期的混淆:元月一日、元月六日、三月廿五日、五月廿日等等。最後的一個日子比較為大眾所接受,因為路加福音曾講,當時受到佳音通告的牧羊人,正在夜間牧羊。那麼十二月廿五日這一天到底是從那兒來的呢?

  那個時代,羅馬的多神教徒仍佔多數,他們每年十二月廿五日慶祝「所向無敵的太陽神」(Natalis Solis Invicti)的生日。這個節日發源于波斯,在西元前一世紀盛行于羅馬帝國。至西元二七四年,米特拉教(Mithraism)擁有廣大信徒,奧理安(Aurelian)皇帝乾脆宣布它為國教。

  西元三二五年,在君士坦丁大帝所召開的尼西亞會議(Council of Nicaea)「按:尼西亞在小亞西亞西北」上正式規定耶誕節(Christmas,也就是Christ's Mass,意為基督之祭典)為國家慶典,日期與太陽神生日一樣,十二月廿五日。尼西亞曾議同時規定,復活節(Easter)為「春分(Vernal Equinox)後第一個滿月後之第一個星期日」。事實上這是撒克遜人行之數百年的一個節日,用來崇拜春季女神及其後裔伊斯特(Easter)的日子。在此以前數十年中,基督復活節是在星期五、星期六及星期日舉行。

  也是在這個尼西亞會議上,羅馬人的「太陽日」(Sun-Day)被宣布為基督徒的安息日。太陽神的徵記「發光的十字」變成基督徒的徵記,所有太陽神生日的慶祝儀式都混入基督教的慶典中。

  尼西亞會議,到底它的背景因素是什麼,為什麼會如此的使基督偶像化?

  尼西亞會議是於西元三二五年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主持下所召開,它的目的,是將當時基督徒兩大教派(唯一神教派Unitarians及三位一體教派Trinitarians)之領袖聚集一堂進行辯論,以求取得統一立場。同時它也想決定,當時盛行約二七○種(一說多達四千餘種)不同的聖經,到底那一種是正確的。

  為什麼當時仍身為多神教徒的君士坦丁大帝,會如此支持基督教而且竟要將該教加以統一?此事值得研究,當時他的皇太子克利斯浦斯(Crispus)甚得人望,因為他不僅長得一表人才,而且英勇善戡。因而引起大帝之嫉妒。為了鞏固自己的威望,君士坦丁大帝不惜將其太子暗殺,並嫁罪於他的眾妻中的一個,因為她恨克利浦斯,常思以她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君士坦丁將她拋在沸水中處死。可是事情的發展並未如其所料。被處死的皇后及克利斯浦斯二者的支特者卻結合起來思加報復。大帝走投無路,求救於羅馬邱比特(Jupiter)大廟的祭司,可是他們說,這兩宗謀殺罪,不足靠獻祭或祈禱所可赦免的。羅馬情勢愈來愈亂, 君士坦丁大帝決定遷都拜占庭,並更改該城之名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沒有想到,他碰到幾位三位一體教會(也就是保羅教會)的傳教士,他們對他說,假如他能在他們的教堂中告解(penance)他的罪就可獲免。為了求得良心平安,他乃全力支恃基督教,雖然他仍保持多神教首領(Pontifex Maximus)之頭銜。教會一夜之閒突然壯大。無數人並不是出於純粹的信仰而皈依了基督教,於是基督教一變而成為一種群眾運動。然而大多數教徒包括君士坦丁大帝本人在內,對於兩大教派之間的爭執,所知無多。因權宜而入教的人自然選擇了較不嚴格的保羅教會。只有虔誠遵循耶穌道路人,才加入唯一神教派的使徒教會(Apostolic Church)。

  這時,君士坦丁大帝決定,只有在羅馬,而不是在耶路撒冷,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教會,才能符合自己的利益。使徒教會拒絕接受羅馬主教的管轄。他們認為這是一個興耶穌教誨全然無干的一個外國君王的一項政治把戲。

  於是反抗叛亂風起雲湧。鎮壓、和談都不能使唯一神教派就範。當時著名的領袖有北非柏柏人的多那圖斯(Donatus)、埃及南部的麥勒修斯(Meletius)、巴力士丁及埃及的阿萊亞斯教派(Arius)。直至今日阿萊亞斯教派已成為唯一神教派的同義字,而他的教義乃成唯一神教派的基礎。

  君士坦丁大帝到軟硬兼施均無法使基督教統一,乃決定必須採取非常手段,以期一勞永逸,事實上主教間之爭論已經擴散到一般平民之間。正如一位歷史學家所述:「君士坦丁堡每一角落、街道上、市場上,錢舖中,到處充滿了討論。你如問一商人,某件貨要多少錢,回答是一篇生產者及非生產者的論文,你如問今天麵包的價格,麵包店主人會告訴你『兒子低於父親』,你如問僕人洗澡水準備好沒有,他會回答你:『兒子從無有中升起。』天主教說:『只有出生者才偉大』,阿萊亞斯教徒則加一句:『但是生他的那一位才更偉大。』羅馬教會於是採取Catholic(天主教)一詞來表示其寬容性。紛擾了近三百年的爭論,至此一發不可收拾。

  君士坦丁大帝將基督徒各主教召集一堂於尼西亞,因為自己身為異教徒,所以他說自己立場不偏不倚,除掉二大教派之領袖外,其他與會者多所知有限。三位一體教派最重要的代表是阿坦那修斯(Athanasius),在尼西亞會議開幕式中,君士坦丁大帝宣稱,他已經將近日所接各方請願書,悉加焚毀,再一次表示其公正無私之立場。於是辯論開始,不出所料,眾說紛紜,迄無定論。是時母后海倫娜(Helena),是一位詭詐的政客,她是支持三位一體教派的。而大帝的姐姐君士坦丁娜(Constantina)卻是阿萊亞斯的信徒,雙方勢均力敵,各主教這時受到私下通知大帝亟盼一個統一教會,如果雙方不能妥協,則他將不再支持基督教,暗示恢復對基督徒之迫害。兩大教派這時都需要皇帝的支持。因為對保羅教會而言,支持可以增加其勢力,對使徒教會而言,支持可以避免迫害。各主教終於同意各自稍作讓步。唯一神教派被勸誘採取消極立場,不反對大會之決議。君士坦丁大帝既然一心想統一基督教及多神教二教之教儀式,故而裁決:

  1. 羅馬人的太陽日作為基督教的安息日。

  2. 十二月廿五日太陽神生日作為耶穌的生日。

  3. 太陽神的徵記「發光的十字」作為基督教的徵記。

  4. 太陽神生日所有慶典儀式一律併入基督教儀式中。

  5. 最後,採用三位一體作為基督教教義的基礎,正式定名為「尼西亞信條」(Nicene Creed)。

  全體與會人員,當著大帝之面一一簽字,僅管許多人內心並不願意,正如其中一人所說:「靈魂並不因一點墨水而更糟」。然而尼西亞信條中有一款令大多數主教為之一驚:「凡是說:『他還不是什麼的時候就有了,而且他出生以前卻什麼都不是。他是從無中生有中生出來』的人,以及主張『上帝的兒子是三位一體中之一位本體,是創造出來的,是可以加以改變的』的人----這些人都是天主教會要加以咒逐的。」

  凡想成為正統基督徒的人必須通過一個總考驗,這是一個革命性的改革,但是許多人並不喜愛這一套。對阿萊亞斯教派,插入這一段直接責難,使事態愈形嚴重。

  大帝也知道,單靠投票而決定的信條並不足以服眾,於是他決定要搞一個神蹟來支持這次會議的成果。會議一開始時,現有的二七○種福音書(一說為四千種)都放在會議廳中央的一張大桌子上,要人民大眾研讀和上述信條相反的福音書將會造成極大困窘,所以他要決定那一些福音書才是真正的福音書。所採的方式如下:所有各式各樣的福音書,都移放在大桌下面,命令所有與會人員一律退出大廳,並將廳門加鎖關起來。所有的主教徹夜祈禱,請求上帝將真正的福音書放在桌上。第二天早晨,廳門打開後,阿坦那修斯教派的四本福音書整整齊齊地放在桌上,至於那一晚,大廳的鑰匙由誰保管,歷史上卻無記載。

  剩下的福音書,悉數加以焚毀。自此以後,凡持有未經許可的福音書的人,均判死罪。結果在會議決議後的數年間,基督徒被殺害者數逾百萬人。尼西亞信條並沒有改變什麼,阿萊亞斯派與三位一體派間之衝突迄未稍止。有趣的是,經過了若干政治上的起伏,,阿萊亞斯終于獲得皇帝的喜愛而被任命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但不久之後卻於公元三三六年遭毒斃。經過調查,阿坦那修斯係主謀而被判罪。君士坦丁大帝因阿萊亞斯之死大為感動,再經其姊姊之勸說,終於公元三三七年歸信了基督教,諷刺的是,大帝在位期間曾對唯一神教派迫害不遺餘力,卻於臨死前,信服了神性獨一。至於北非的唯一神教派,仍維持了上帝獨一信仰達二百年之久。以至伊斯蘭傳至該地區時,他們就皈依了伊斯蘭。

  另一方面,天主教在歐洲卻茁壯成長。雖然不時有人重新發現唯一神教派,例如霍諾留斯教皇(Pope Honorius)成為死後被咒詛的唯一教皇。凡言論稍違天主教者不斷被囚禁被屠殺,但唯一神教派仍能繼續存在以迄於今。

  是不是所有非天主教的聖經,全因此被毀去,毫無留存呢?似乎仍有若干人私藏了若干版本,至少梵蒂岡教皇私人圖書館中,藏有許多版本的聖經,秘不對外公開。我在約旦的時候,一位朋友的哥哥曾對我述了下面一則故事:有一天他在飛機上做完了一次禮拜後,旁邊一位修女問他是不是穆斯林,他回答是,修女說我也是穆斯林,他吃驚地問她言怎麼曾,她說她曾在梵蒂岡圖書館讀過某種秘密聖經,知道耶穌曾預言在他之後將會有另一位來自阿拉伯的先知,名叫阿赫默德,他將要證實以前所降的各種啟示。自此以後,她就自認是一位穆斯林。

  這本「秘密的聖經」會不會就是一本巴拿巴福音呢?直到公元三二五年,亞力山大港各教堂都以巴拿巴福音為權威性福音。十六世紀初弗拉.馬利諾(Fra Marino)在教皇私人圖書室中發現了巴拿巴福音,這位僧侶對此書一向感到興趣,因為他曾讀過伊拉牛斯(lranaeus)的文章,文中常常引用該福音。於是他將這本福音偷運出來。這本意大利文的手抄本曾經歷多人手,最後傳到阿姆斯特丹城的一位隱名的大人物之手,他死後,此書傳到了普魯士國王的一位顧問克萊默(J. E. Cramer)稍後他將此書贈予薩伏伊歐琴親王(Prince Eugene de Savoie)。一七三八年這位親王將其全部藏書贈予維也納的Hofbibliothek圖書館,直到如今。

  瑞格(Ragg)夫婦二人將此意大利文手抄本譯成英文,一九○七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可是書一上市,忽然全部神秘地失蹤。目前所知僅有二本倖存,一本在大英博物館,一本在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一位巴基斯坦人向國會圖書館購了一套顯微膠片。在巴基斯坦更新發行。現在這本書經由各國回教組織加以翻印以供宣教之用。

  誰是巴拿巴?為什麼他的福音書如此重要?它與今日新約中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四人福音有何不同?

  以上四位作者都沒見過耶穌本人。巴拿巴卻是耶穌最重要門徒之一。他是一個利未人(Levite),最後的晚餐就是在他的姐姐家舉行的。他的姐姐就是約翰馬克(John Mark)的母親。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以後,各門徒繼續依照耶穌教誨實踐其信仰。可是那些不承認耶穌的猶太人開始和他們起了衝突。這些猶太人改編摩西的遺教以適合自己的目的及野心。並且聯合羅馬人對他們加以迫害,以保全自己的身家財產地位及特權。出生於大數(Tarsus)的保羅,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對耶穌的信徒積極加以迫害(這些信徒後來被稱為拿撒勒人Nazarenes),有一次他要去大馬士革想再找一些拿撒勒人加以囚禁,在半路上,他夢到耶穌向他顯身,從此他就一變而成耶穌的信徒。

  他在大馬士革和耶穌的信徒生活在一起,並立刻傳教,稱基督是上帝的兒子,終於遭到迫害,離開大馬士革躲到阿拉伯沙漠中達三年之久,三年之中他好像規劃出一套自己對耶穌的看法,我們必須牢記,保羅從未見過耶穌本人。在山中躲藏三年之後,他到耶路撒冷找到耶穌的門徒們,想對他們說教。他自稱經由啟示曾接近耶穌。這位不久以前還是一個迫害他們的人,忽然之間卻變成他們之中的一員,無怪使徒們對他不予信任。他們拒絕了他,對他的說教更不置信,因為他的說教和他們親聆的耶穌教誨全然不同,他們認為他之入教值得懷疑。他的啟示並不可靠。雖然大家一致反對,然而巴拿巴卻成功地使大夥接納了他,因為巴拿巴對拿撒勒人似乎具有強力的影響與權威

  《什麼是「巴拿巴福音」?》

參考網站:-"Gospel of Barnabas"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宗教比較
頂:172 踩:207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1 (1174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7 (1137次打分)
【已經有1623人表態】
423票
感動
420票
路過
387票
高興
39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