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宗教不同形式的齋戒
今年(2006年)從9月24日開始﹐全世界的穆斯林都進入齋月(萊麥丹月)時期﹐大多數穆斯林在這個月中守齋戒﹐彼此以“萊麥丹‧穆巴拉克”(齋月吉祥)互相問候。 齋月是成人穆斯林的信仰功修﹐根據是《古蘭經》和先知穆罕默德的聖訓﹐從日出前停止一切飲食﹐直到日落。 守齋戒期間﹐同時禁止男女房事﹑不許動怒﹑欺騙﹑謊言和出惡語﹐每天的宗教功課是夜間做禮拜﹐誦讀《古蘭經》﹐心靈接近真主﹐思過懺悔﹐檢討對人不善的行為。
因此﹐聯想到世界各大宗教﹐都有齋戒的信仰功修。 齋戒形式不同﹐但實質極為相似﹐都以克制飲食為方式﹐淨化虔誠的心靈﹐增加祈禱和懺悔﹐訓練耐性﹐抑制物欲﹐提高與人為善的高尚品性。 人類最原始的第一需求和慾望是吃食物﹐所以任何宗教的齋戒都是從節制飲食著手﹐導入心靈感受和道德升級。 在世界文明的歷史上﹐不僅各種宗教提倡齋戒﹐而且許多哲學家﹑科學家﹑醫生和無神論者﹐也都主張以齋戒或階段性節食提高身體素質﹐治療疾病或修心養性。 以下介紹猶太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和伊斯蘭的齋戒方式和教義。
(一) 猶太人的齋戒
在猶太人的“希伯來曆”上﹐有許多“齋戒”的日子﹐但最重要的一天是“贖罪節”(Yom Kippur)。 贖罪節的齋戒是根據《摩西律法》的規定﹐每個猶太教信徒都必須守一日齋戒。 《舊約聖經》說﹕“以下是你們萬世的律例﹕聖曆七月十日﹐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在你們那裡僑居的外族人﹐都要克己守齋戒﹐不可做任何工作﹐因為這一天要為你們行贖罪禮﹐宣佈你們是潔淨的。 你們必在耶和華面前得蒙潔淨﹐脫離所有的罪。 這是你們的安息日﹐你們要完全安歇﹐克己守戒。 這是萬世的律例。”(利末記﹐16﹕29-31)
有信仰的猶太人﹐一般在猶太曆的新年(歲首節)除夕前十天守齋戒﹐直到贖罪日﹐為過去一年中所有不當的行為贖罪。 猶太會堂中的日曆上有許多齋戒日﹐都有幫助信徒避凶趨吉的意義﹐每人根據自己需要選擇齋戒日﹐但贖罪節之前的齋戒﹐是每人必遵的共同齋戒日。
在這神聖的一天開始之前晚上﹐虔誠的猶太教徒去會堂參加莊嚴的祈禱儀式﹐停止飲食二十五個小時﹐從日落到第二天的日落。 守齋戒期間﹐放下一切工作﹐只做懺悔和祈禱﹐也禁止男女房事﹐不許洗澡﹐不許塗油膏﹐不許穿皮鞋。 會堂裡禮拜和祈禱儀式不停﹐從齋戒開始的晚上直到開戒之夜﹐這個儀式的名稱是“徹底效忠誓約”(Kol Nidre)。 一般的猶太人家庭﹐都在猶太新年除夕守齋戒一天﹐多數人不去猶太會堂去參加嚴肅的儀式。
除了最重要的贖罪節齋戒之外﹐猶太曆上還有四個比較重要的齋戒日﹐主要是根據歷史傳統的齋戒習慣﹐都屬於歷史重大事件的紀念性質。 根據古代猶太學者集體編寫的聖書《塔木德》﹐這四個齋戒日是對每個猶太人後代的考驗﹐提醒他們毋忘猶太民族在歷史上遭受的屈辱和迫害。 其他一些非強制性的齋戒日﹐都與歷史上的不幸事件或祈禱上帝賜福有關﹐例如瘟疫﹑自然災害和政治迫害。 這些一般性的齋戒﹐沒有贖罪節齋戒隆重和嚴格﹐時間也較短﹐從日出前禁飲食到傍晚看到第一顆明星時開戒。 齋戒日同時伴隨著慷慨施捨﹐如在傍晚時向貧苦人家贈送食品。(以上根據《猶太人百科全書》)
(二)基督教的齋戒
耶穌基督在聖山上向弟子們演講時說﹐他們應當守齋戒。 他說﹕“你們禁食的時候﹐不要再面帶愁容﹐像那些虛偽的人一樣。 他們把臉弄得難看﹐讓人看出他們禁食。 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到全部的獎賞了。 你禁食的時候﹐倒要用油抹頭﹐也要洗臉。 這樣﹐你禁食就不是給人看﹐而是給你在暗中的父親看。 你父親暗中觀察﹐就會回報你。”(《新約聖經》﹐馬太福音﹐6﹕16-18)
從經文中看﹐當時爾撒先知(耶穌基督)是對參加宗教改革的猶太人說話﹐他們對猶太教的齋戒很熟悉﹐他們延續傳統的齋戒習慣﹐有些人喜歡在外表做虛偽的表現。 然而﹐現代的基督教會雖然以《新約聖經》為主要經典﹐對耶穌基督的教誨未必全部遵守﹐許多不同教派對齋戒各有不同解釋﹐所以方式不同﹐如數天停止肉食﹑每日限用一餐﹑數日內只用飲料(包括飲酒)﹐齋戒的天數也各有不同。
基督教中有“大齋戒”(Lent)制度﹐在復活節之前的四十天﹐定為“齋戒和懺悔”期﹐如羅馬天主教﹑英國聖公會和一些接近天主教的教派都遵守大齋戒﹐是十四歲以上教徒的功修之一。 大齋戒的規則各教會不盡相同﹐例如羅馬天主教禁止食肉﹐但可以吃魚﹔其他守大齋戒的某些教會規定﹐一天只許吃一次肉食﹐他們解釋為“部份齋戒”。
在《聖經》中﹐關於齋戒的經文至少有三處﹕第一次是摩西接受十誡時﹐“摩西在耶和華那裡四十日﹐四十夜﹐沒有吃飯﹐也沒有喝水。”(《舊約聖經》出埃及記﹐34﹕28) 第二處是﹐猶太王以利亞無飲無食行走了四十個日夜在何烈山見到上帝。(《舊約聖經》列王紀﹐上﹐19﹕8) 第三處是﹐耶穌基督在荒野中遭遇魔鬼引誘的時候﹐“他禁食了四十日﹐四十個夜。”(《新約聖經》馬太福音﹐4﹕2) 各處禁食的原因不相同﹐所以基督教會對齋戒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忠誠於上帝﹑與魔鬼的誘惑作鬥爭。
(三) 印度教的齋戒
印度教是古代婆羅門教的發展﹐保留許多古代宗教的教義和習慣﹐現代的印度教徒對齋戒很認真﹐基本理念是克制物質慾望﹐減少肉體舒適﹐以求在精神上的堅守和磨煉。 印度教徒齋戒的方式是白日禁食﹐夜間祈禱守夜。
根據印度教的經典﹐只有排除對身體享受的慾望﹐才能使身體與靈魂飄然融入神界﹐獲得靈性的感受。 他們相信﹐生活在現實的物質世界上﹐靈魂遠離天地的精神﹐受到污穢的感染﹐失去光澤和智慧。 信徒的崇拜必須從拋棄物質慾望開始﹐使全身心貫注﹐集中沉思神明的威嚴﹐其中方法之一就是節制飲食的齋戒。
根據梵文經典《艾卡達西》(Ekadasi)﹐信徒必須在每個(陰曆)半月的第十一日守齋戒一個晝夜﹐停止一切飲食。 凡是年在八歲至八十歲的信徒都有這個功修的責任﹐不論男女﹑種族﹑種姓或貧富﹐都應遵守“完全的齋戒”。 體弱多病者可有例外﹐午夜或中午允許少吃些素食﹐而不是穀物﹐不算開戒。
白天禁飲食﹐夜間祈禱﹑沉思和坐禪﹐可以清除靈魂中的污點﹐消除罪孽。 印度教對週期性的齋戒理解為宗教的修持﹐精神的昇華﹐也是對體質的訓練﹐能適應艱苦的生活環境﹐鍛煉剛強的意志。
(四) 佛教的齋戒
佛教對信士有許多必須做到的信仰要求﹐從歸信三寶﹐守五戒開始﹐有千百種感受佛慈悲開啟的法門﹐解脫生死之苦﹐達到彼岸“波羅蜜”。 正宗的佛法修學有五大科目﹐如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和十願。 齋戒是其中一項修煉法門﹐稱之為“八關齋戒”﹐因為禁飲食只是形式﹐重在齋戒的實質精神。
根據古代印度《薩婆多毗婆沙經》﹐齋戒過程中必須關閉引發罪惡的“八關”﹕不殺生﹑不偷竊﹑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歌舞觀聽﹑不著香鬘不香油塗身﹑不坐臥高廣大床。 然後﹐才有具體行為的齋戒“不非時食”﹐時間只有一天一夜。 在齋戒日﹐過了中午之後﹐除飲水之外﹐不吃任何食物﹐誦經念佛﹐禪坐到明晨。 這是一種很不容易做到的修煉﹐稍有意亂﹐都有可能遭受“雖不破齋﹐而齋戒不清靜”的後果﹐例如疲勞﹑煩惱﹑逆緣或飢餓難忍。 如果堅持不住﹐可以寬恕吃一點糖類或果汁﹔中國的大法師們解釋說﹕這種寬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五) 伊斯蘭的齋戒
在伊斯蘭的經典《古蘭經》中﹐真主啟示說﹕“信道的人們啊﹗ 齋戒以成為你們的定制﹐猶如它曾為前人的定制一樣﹐以便你們敬畏。”(2﹕183) 伊斯蘭是人類最年輕的一個世界宗教﹐誕生於公元七世紀。 穆斯林相信先知穆罕默德是造物主派遣到世上的最後使者﹐而《古蘭經》是一切古代啟示的證實和總結﹐因此﹐伊斯蘭是所有天啟宗教的延續﹐一脈相承﹐道貫古今。 伊斯蘭的齋戒是五大功修之一﹐形式上白日停止飲食﹐守齋戒一個月﹐力求心靈清靜﹑行為謙遜﹑和平﹑堅忍﹑施捨﹐同時克制性慾﹑怒氣和急躁情緒。
守齋戒的穆斯林﹐不停止正常的勞動﹐工作和學習應當照常﹐只是承擔更多的宗教功課﹐如禮拜﹑讀經﹑祈禱和懺悔。 如果因病﹑旅行或工作勞累﹐齋戒可以間歇﹐但以後在生活正常時以同樣的日數“補齋”﹐或對貧苦人施捨一人的口糧為補救一天的欠缺。
萊麥丹月(伊斯蘭曆第九月)的齋戒是全世界穆斯林共同遵守的法定“齋月”﹐是少年以上年齡男女的信仰紀律﹐沒有例外。 這是根據真主在《古蘭經》中的啟示﹕“萊麥丹月中﹐開始降示《古蘭經》﹐指導世人﹐昭示明證﹐以便遵循正道﹐分別真偽﹐故在此月中﹐你們應當齋戒﹔害病或旅行的人﹐當依所缺的日數補齋。 真主要你們便利﹐不要你們困難﹐以便你們補足所缺的日數﹐以便你們贊頌真主引導你們的恩德﹐以便你們感謝他。”(2﹕185)
先知穆罕默德說﹕“齋戒不僅是暫停飲食﹐而還應當防止口出愚昧和非禮的話語。 因此﹐如果有人對你表現粗暴無禮﹐你須迴避﹐並且說﹕‘我在封齋﹐我在封齋。’” 在萊麥丹月之外﹐個人也可以在平日任何時候守一天或數日齋戒﹐也可以每月固定守幾天齋戒﹐為了同樣的目的﹐也為取悅於真主。
伊斯蘭齋戒的目的是使信士從心靈上更加接近真主﹐祈禱和懺悔﹐對自身做檢討﹐提高信仰覺悟和社會道德。 萊麥丹月是法定的全月功修﹐全世界穆斯林同時參加﹐舉行同樣的禮儀﹐每個地方都鼓勵集體活動。 在齋月結束那天﹐大部份伊斯蘭國家舉國同慶﹐舉行大集體禮拜和聆聽學者演講﹐走訪親友﹐慶祝盛大的節日---- 開齋節。
(阿里編譯自Fasting in Different Religions by Prof Shahul Hameed﹐www.islamonline.net﹔本文是向當地華文報紙《先驅報》的投稿)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因此﹐聯想到世界各大宗教﹐都有齋戒的信仰功修。 齋戒形式不同﹐但實質極為相似﹐都以克制飲食為方式﹐淨化虔誠的心靈﹐增加祈禱和懺悔﹐訓練耐性﹐抑制物欲﹐提高與人為善的高尚品性。 人類最原始的第一需求和慾望是吃食物﹐所以任何宗教的齋戒都是從節制飲食著手﹐導入心靈感受和道德升級。 在世界文明的歷史上﹐不僅各種宗教提倡齋戒﹐而且許多哲學家﹑科學家﹑醫生和無神論者﹐也都主張以齋戒或階段性節食提高身體素質﹐治療疾病或修心養性。 以下介紹猶太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和伊斯蘭的齋戒方式和教義。
(一) 猶太人的齋戒
在猶太人的“希伯來曆”上﹐有許多“齋戒”的日子﹐但最重要的一天是“贖罪節”(Yom Kippur)。 贖罪節的齋戒是根據《摩西律法》的規定﹐每個猶太教信徒都必須守一日齋戒。 《舊約聖經》說﹕“以下是你們萬世的律例﹕聖曆七月十日﹐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在你們那裡僑居的外族人﹐都要克己守齋戒﹐不可做任何工作﹐因為這一天要為你們行贖罪禮﹐宣佈你們是潔淨的。 你們必在耶和華面前得蒙潔淨﹐脫離所有的罪。 這是你們的安息日﹐你們要完全安歇﹐克己守戒。 這是萬世的律例。”(利末記﹐16﹕29-31)
有信仰的猶太人﹐一般在猶太曆的新年(歲首節)除夕前十天守齋戒﹐直到贖罪日﹐為過去一年中所有不當的行為贖罪。 猶太會堂中的日曆上有許多齋戒日﹐都有幫助信徒避凶趨吉的意義﹐每人根據自己需要選擇齋戒日﹐但贖罪節之前的齋戒﹐是每人必遵的共同齋戒日。
在這神聖的一天開始之前晚上﹐虔誠的猶太教徒去會堂參加莊嚴的祈禱儀式﹐停止飲食二十五個小時﹐從日落到第二天的日落。 守齋戒期間﹐放下一切工作﹐只做懺悔和祈禱﹐也禁止男女房事﹐不許洗澡﹐不許塗油膏﹐不許穿皮鞋。 會堂裡禮拜和祈禱儀式不停﹐從齋戒開始的晚上直到開戒之夜﹐這個儀式的名稱是“徹底效忠誓約”(Kol Nidre)。 一般的猶太人家庭﹐都在猶太新年除夕守齋戒一天﹐多數人不去猶太會堂去參加嚴肅的儀式。
除了最重要的贖罪節齋戒之外﹐猶太曆上還有四個比較重要的齋戒日﹐主要是根據歷史傳統的齋戒習慣﹐都屬於歷史重大事件的紀念性質。 根據古代猶太學者集體編寫的聖書《塔木德》﹐這四個齋戒日是對每個猶太人後代的考驗﹐提醒他們毋忘猶太民族在歷史上遭受的屈辱和迫害。 其他一些非強制性的齋戒日﹐都與歷史上的不幸事件或祈禱上帝賜福有關﹐例如瘟疫﹑自然災害和政治迫害。 這些一般性的齋戒﹐沒有贖罪節齋戒隆重和嚴格﹐時間也較短﹐從日出前禁飲食到傍晚看到第一顆明星時開戒。 齋戒日同時伴隨著慷慨施捨﹐如在傍晚時向貧苦人家贈送食品。(以上根據《猶太人百科全書》)
(二)基督教的齋戒
耶穌基督在聖山上向弟子們演講時說﹐他們應當守齋戒。 他說﹕“你們禁食的時候﹐不要再面帶愁容﹐像那些虛偽的人一樣。 他們把臉弄得難看﹐讓人看出他們禁食。 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到全部的獎賞了。 你禁食的時候﹐倒要用油抹頭﹐也要洗臉。 這樣﹐你禁食就不是給人看﹐而是給你在暗中的父親看。 你父親暗中觀察﹐就會回報你。”(《新約聖經》﹐馬太福音﹐6﹕16-18)
從經文中看﹐當時爾撒先知(耶穌基督)是對參加宗教改革的猶太人說話﹐他們對猶太教的齋戒很熟悉﹐他們延續傳統的齋戒習慣﹐有些人喜歡在外表做虛偽的表現。 然而﹐現代的基督教會雖然以《新約聖經》為主要經典﹐對耶穌基督的教誨未必全部遵守﹐許多不同教派對齋戒各有不同解釋﹐所以方式不同﹐如數天停止肉食﹑每日限用一餐﹑數日內只用飲料(包括飲酒)﹐齋戒的天數也各有不同。
基督教中有“大齋戒”(Lent)制度﹐在復活節之前的四十天﹐定為“齋戒和懺悔”期﹐如羅馬天主教﹑英國聖公會和一些接近天主教的教派都遵守大齋戒﹐是十四歲以上教徒的功修之一。 大齋戒的規則各教會不盡相同﹐例如羅馬天主教禁止食肉﹐但可以吃魚﹔其他守大齋戒的某些教會規定﹐一天只許吃一次肉食﹐他們解釋為“部份齋戒”。
在《聖經》中﹐關於齋戒的經文至少有三處﹕第一次是摩西接受十誡時﹐“摩西在耶和華那裡四十日﹐四十夜﹐沒有吃飯﹐也沒有喝水。”(《舊約聖經》出埃及記﹐34﹕28) 第二處是﹐猶太王以利亞無飲無食行走了四十個日夜在何烈山見到上帝。(《舊約聖經》列王紀﹐上﹐19﹕8) 第三處是﹐耶穌基督在荒野中遭遇魔鬼引誘的時候﹐“他禁食了四十日﹐四十個夜。”(《新約聖經》馬太福音﹐4﹕2) 各處禁食的原因不相同﹐所以基督教會對齋戒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忠誠於上帝﹑與魔鬼的誘惑作鬥爭。
(三) 印度教的齋戒
印度教是古代婆羅門教的發展﹐保留許多古代宗教的教義和習慣﹐現代的印度教徒對齋戒很認真﹐基本理念是克制物質慾望﹐減少肉體舒適﹐以求在精神上的堅守和磨煉。 印度教徒齋戒的方式是白日禁食﹐夜間祈禱守夜。
根據印度教的經典﹐只有排除對身體享受的慾望﹐才能使身體與靈魂飄然融入神界﹐獲得靈性的感受。 他們相信﹐生活在現實的物質世界上﹐靈魂遠離天地的精神﹐受到污穢的感染﹐失去光澤和智慧。 信徒的崇拜必須從拋棄物質慾望開始﹐使全身心貫注﹐集中沉思神明的威嚴﹐其中方法之一就是節制飲食的齋戒。
根據梵文經典《艾卡達西》(Ekadasi)﹐信徒必須在每個(陰曆)半月的第十一日守齋戒一個晝夜﹐停止一切飲食。 凡是年在八歲至八十歲的信徒都有這個功修的責任﹐不論男女﹑種族﹑種姓或貧富﹐都應遵守“完全的齋戒”。 體弱多病者可有例外﹐午夜或中午允許少吃些素食﹐而不是穀物﹐不算開戒。
白天禁飲食﹐夜間祈禱﹑沉思和坐禪﹐可以清除靈魂中的污點﹐消除罪孽。 印度教對週期性的齋戒理解為宗教的修持﹐精神的昇華﹐也是對體質的訓練﹐能適應艱苦的生活環境﹐鍛煉剛強的意志。
(四) 佛教的齋戒
佛教對信士有許多必須做到的信仰要求﹐從歸信三寶﹐守五戒開始﹐有千百種感受佛慈悲開啟的法門﹐解脫生死之苦﹐達到彼岸“波羅蜜”。 正宗的佛法修學有五大科目﹐如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和十願。 齋戒是其中一項修煉法門﹐稱之為“八關齋戒”﹐因為禁飲食只是形式﹐重在齋戒的實質精神。
根據古代印度《薩婆多毗婆沙經》﹐齋戒過程中必須關閉引發罪惡的“八關”﹕不殺生﹑不偷竊﹑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歌舞觀聽﹑不著香鬘不香油塗身﹑不坐臥高廣大床。 然後﹐才有具體行為的齋戒“不非時食”﹐時間只有一天一夜。 在齋戒日﹐過了中午之後﹐除飲水之外﹐不吃任何食物﹐誦經念佛﹐禪坐到明晨。 這是一種很不容易做到的修煉﹐稍有意亂﹐都有可能遭受“雖不破齋﹐而齋戒不清靜”的後果﹐例如疲勞﹑煩惱﹑逆緣或飢餓難忍。 如果堅持不住﹐可以寬恕吃一點糖類或果汁﹔中國的大法師們解釋說﹕這種寬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五) 伊斯蘭的齋戒
在伊斯蘭的經典《古蘭經》中﹐真主啟示說﹕“信道的人們啊﹗ 齋戒以成為你們的定制﹐猶如它曾為前人的定制一樣﹐以便你們敬畏。”(2﹕183) 伊斯蘭是人類最年輕的一個世界宗教﹐誕生於公元七世紀。 穆斯林相信先知穆罕默德是造物主派遣到世上的最後使者﹐而《古蘭經》是一切古代啟示的證實和總結﹐因此﹐伊斯蘭是所有天啟宗教的延續﹐一脈相承﹐道貫古今。 伊斯蘭的齋戒是五大功修之一﹐形式上白日停止飲食﹐守齋戒一個月﹐力求心靈清靜﹑行為謙遜﹑和平﹑堅忍﹑施捨﹐同時克制性慾﹑怒氣和急躁情緒。
守齋戒的穆斯林﹐不停止正常的勞動﹐工作和學習應當照常﹐只是承擔更多的宗教功課﹐如禮拜﹑讀經﹑祈禱和懺悔。 如果因病﹑旅行或工作勞累﹐齋戒可以間歇﹐但以後在生活正常時以同樣的日數“補齋”﹐或對貧苦人施捨一人的口糧為補救一天的欠缺。
萊麥丹月(伊斯蘭曆第九月)的齋戒是全世界穆斯林共同遵守的法定“齋月”﹐是少年以上年齡男女的信仰紀律﹐沒有例外。 這是根據真主在《古蘭經》中的啟示﹕“萊麥丹月中﹐開始降示《古蘭經》﹐指導世人﹐昭示明證﹐以便遵循正道﹐分別真偽﹐故在此月中﹐你們應當齋戒﹔害病或旅行的人﹐當依所缺的日數補齋。 真主要你們便利﹐不要你們困難﹐以便你們補足所缺的日數﹐以便你們贊頌真主引導你們的恩德﹐以便你們感謝他。”(2﹕185)
先知穆罕默德說﹕“齋戒不僅是暫停飲食﹐而還應當防止口出愚昧和非禮的話語。 因此﹐如果有人對你表現粗暴無禮﹐你須迴避﹐並且說﹕‘我在封齋﹐我在封齋。’” 在萊麥丹月之外﹐個人也可以在平日任何時候守一天或數日齋戒﹐也可以每月固定守幾天齋戒﹐為了同樣的目的﹐也為取悅於真主。
伊斯蘭齋戒的目的是使信士從心靈上更加接近真主﹐祈禱和懺悔﹐對自身做檢討﹐提高信仰覺悟和社會道德。 萊麥丹月是法定的全月功修﹐全世界穆斯林同時參加﹐舉行同樣的禮儀﹐每個地方都鼓勵集體活動。 在齋月結束那天﹐大部份伊斯蘭國家舉國同慶﹐舉行大集體禮拜和聆聽學者演講﹐走訪親友﹐慶祝盛大的節日---- 開齋節。
(阿里編譯自Fasting in Different Religions by Prof Shahul Hameed﹐www.islamonline.net﹔本文是向當地華文報紙《先驅報》的投稿)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