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訓導的成果與失利的教訓
白德爾一戰之後﹐穆斯林在麥迪那被人們刮目相看﹐但在對立的人群之中不乏有伺機待動者﹐互相處於對峙和膠著狀態。 真主的啟示不斷降示﹐先知穆罕默德堅持對弟子們訓導﹐使伊斯蘭轉變成每個信士的秉性和習慣。 他對弟子們的訓導﹐從原則出發﹐嚴格落實在行為上﹐他個人身體力行﹐表現了真主引導的高貴人性。 弟子們爭先恐後地希望同他在一起﹐接近他的人感到無上榮幸和愉快﹐聆聽他的教誨﹐增多智慧。 弟子們對真主的使者表現了無比深情﹐對他愛戴和尊敬﹐忠心耿耿﹐言聽計從。 先知穆罕默德也熱愛他的弟子們﹐對他們無微不至地關懷﹐向他們展現真主對信士的喜悅。
他年青的妻子阿依莎曾經對丈夫說﹕“真主的使者啊﹗ 你為什麼每天都是這麼長的時間在祈禱﹖ 真主早已饒恕了你過去和未來的罪過﹐你可以安然地過日子。” 他回答說﹕“(不這樣做) 我怎麼能表示我是對真主感激不盡的忠仆呢﹖”《布哈裏聖訓集》和《穆斯林聖訓集》) 他本人加倍功修﹐但對弟子們沒有這樣的要求﹐並不誘導他們增加禮拜﹑齋戒和祈禱的時間。 凡是有弟子問到﹐他們是否應當同他一樣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禮拜和祈禱﹐他教導他們說﹐應當減輕負擔﹐不要花費過多的時間。 有弟子說﹐他們打算拒絕與妻子接觸﹐停止性生活﹐日夜多行拜功﹐例如奧斯曼‧馬祖恩和阿布杜拉‧艾姆爾都這麼說過。 他回答他們說﹕“不必這麼做。 可以有幾天守齋戒﹐另外幾天開齋﹔夜間可以做夜功拜﹐但也須睡眠﹐把時間分配開。 原因是﹐你要為你的身體負責﹐你要為你的眼睛負責﹐你要為你的妻子負責﹐你要為你的客人負責﹐他們都有他們的合法權利。”《布哈裏聖訓集》 有一句話﹐他曾經重複過三遍﹕“那些行為過份的人﹐是在自尋苦惱。”《穆斯林聖訓集》 他經常說過﹕“要有節制﹐要有節制﹗ 只有會節制的人﹐才能獲得成功﹗”《布哈裏聖訓集》
當他的弟子在苦惱的時候﹐先知穆罕默德總會來寬慰他們﹐舒解他們心裏的愁苦﹐他是大家的知心人。 有一個名叫罕紮拉‧伍賽伊德的弟子﹐曾經向他的好朋友艾布‧伯克爾表白﹐他有矛盾的心理﹐擔心是偽信的表現﹐因為在看到先知穆罕默德面前和背後﹐想法不一樣。 在見到先知穆聖的時候﹐就想到天堂的美好和火獄的可怕﹐決心嚴格要求自己﹔當他回到家裏﹐同妻子兒女們在一起的時候﹐那些神聖的想法煙消雲散了﹐只想到過上今世的好日子。 艾布‧伯克爾對他的朋友坦誠地說﹐他也不例外﹐常常有類似的思想活動﹐因此﹐他沒有能力解答他的問題。 於是﹐他們二人一同來晉見先知穆罕默德﹐兩個人各自述說了內心裏存在的矛盾思想。 罕紮拉說﹐他思想上有兩面派的危險性。 先知穆罕默德回答他們說﹕“憑著掌管我靈魂的真主發誓﹐只要你們保持著像現在這樣與我同夥的關係﹐有高昂的精神面貌﹐只要你們永不忘敬畏真主﹐每當你們入睡的時﹐或者走在道路上﹐都有天使來同你們握手。 罕紮拉啊﹗ 假如你在內心裏有別的想法﹐那是因為﹐你有時很認真(追求真理)﹐有時給自己放假﹐輕鬆一下。”(《布哈裏聖訓集》和《穆斯林聖訓集》) 先知穆罕默德對他們內心裏有時出現矛盾的想法﹐解答說﹐這是正常現象﹐不算做偽信者的表現﹐而是人的本性所致。 人非天使﹐活躍的思想是人的本性。 為日常瑣務所累﹐有時認真﹐有時疏忽﹐但是在疏忽的時候﹐只要不疏忽敬畏真主。
他本人沒有讀過書﹐沒有書本知識﹐但是先知穆罕默德卻能發表哲理很強的言談﹐常有驚人之語。 顯然﹐他的智慧來源於真主的啟示。 例如有一次他被問到何為施捨﹐他對施捨引伸出豐富的語言修辭概念﹐他解釋說﹐施捨的本質意義是個人信仰和功修的表現﹐分舍自己所擁有的任何珍貴東西﹐謙遜地向別人奉獻﹐以便滿足別人的要求。 他說﹕“勸人行善是施捨﹐止人作惡也是施捨。 與你們的伴侶性交也是施捨。” 當時有弟子問﹕“真主的使者啊﹗ 在性交中﹐一個弟兄感到滿足﹐他也能獲得真主的恩賜嗎﹖” 先知穆罕默德回答說﹕“你告訴我﹐假如你的兄弟是同一個女人是私通﹐他是否有罪﹖ (當然是罪過。) 那麼﹐在合法婚姻關係中的性交﹐為什麼不會是善功呢﹖”(《布哈裏聖訓集》和《穆斯林聖訓集》)。 先知穆罕默德對弟子們的教化﹐都是在貼近生活的問題上激發思考﹐從來不拒絕回答任何問題﹐幫助弟子們認識到﹐從日常生活中分清是非﹐認識善惡的本質區別﹐以便引導他們克制惡劣的傾向。 人類的高尚精神價值﹐就在於順其自然的人類本性﹐存在於兩個基本點上﹕第一承認人性的需求﹔第二對欲望的自我控制﹐例如﹐禮拜就是人性的需要。 做一個真實的人﹐自然而然地去生活﹐就不會是虛假或偽善。
先知穆罕默德最不喜歡的一種行為﹐是某些弟子內心裏存在一種莫明其妙的罪惡感﹐整天無目的地自責。 他反復對弟子們教誨說﹐不要糊裡糊塗地在至仁至慈真主面前盲目自責﹐自己也不清楚有什麼罪過﹐總是在懺悔。 至大的真主寬宏大量仁慈無邊﹐最喜歡誠實的人﹐不論你有什麼錯誤﹐都可以在坦誠的懺悔中消除﹐得到赦宥﹐恢復到純淨心靈的狀態。 他傳授給弟子們自我淨化的方法是自我檢討和認真悔過﹐這就是“討白”的內在涵義。 有過錯誤﹑缺點﹑失足﹐都不可怕﹐深信至仁至慈的真主無比寬大仁慈﹐拯救罪人的靈魂。 人有追求真理的願望﹐但也有犯錯誤的天性﹐錯誤在所難免﹐都是真主的考驗﹐知錯而悔過自新者都是真信士。 從自身改正錯誤的思路﹐學會善待別人﹐提高穆斯林的人性道德。 真主饒恕你﹐你也應當原諒別人。 有一次﹐一個鄉下來的貝都因牧民﹐他進入清真寺後﹐在牆角小便。 當時在清真寺中的弟子們﹐怒不可遏﹐幾個人要上前去教訓他一頓。 先知穆罕默德阻止了他們﹐他說﹕“你們不要去傷害他﹐就在他撒過尿的地方﹐潑上一桶水﹐就可以了。 真主選派你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要你們把事情辦得容易一些﹐不要把事情搞得複雜化。”《布哈裏聖訓集》
根據聖妻阿依莎的傳述﹐一天﹐有一個男人來晉見先知穆罕默德。 他憂慮重重地說﹕“這下我可完了。 怎麼辦呢﹖” 在先知穆罕默德敦促下﹐他說明了原委。 他說﹕“我在齋月裏﹐應當守齋戒的時間內﹐同我的妻子發生了性關係。” 先知穆罕默德告訴他說﹐可以拿出錢來施捨贖罪。 他說﹕“我確實一無所有。” 說完﹐就退下閃到一邊坐下了。 過了一會兒﹐進來一個人﹐手中托著一盤食物﹐是贈送給先知穆罕默德的美食。 先知穆罕默德大聲問﹕“剛才那個自己說﹐他完了的人呢﹖” 那人站起說﹕“是我﹐在這裏。” 先知穆罕默德把這盤食物傳給了他﹐說﹕“就拿這個去施捨吧﹗” 那人說﹕“是不是必須給比我更窮的人﹖ 可是﹐沒有人比我家更窮﹐因為我家裏人都還沒有吃飯。” “好吧﹗ 就讓你們全家人吃吧﹗” 先知穆罕默德微笑著說。 這件事就是這樣解決了。(《布哈裏聖訓集》和《穆斯林聖訓集》)
先知穆罕默德對弟子的教養﹐以溫和與善良浸透其間﹐他常常說﹕“真主就是溫和(拉菲格﹐真主的美名之一)﹐他喜歡一切溫和(拉菲格)的東西。”(《布哈裏聖訓集》和《穆斯林聖訓集》) 先知穆罕默德常說﹕“真主恩賜給溫和者的福利﹐是暴力者或其他人是得不到的。”《布哈裏聖訓集》 一次﹐先知穆罕默德對他的一個弟子說﹕“在你身上﹐有兩個品質是真主所喜悅的﹕仁慈寬厚(al-hilm)和忍耐克制(al-ana)。”《穆斯林聖訓集》 以此﹐先知穆罕默德在弟子中樹立了行為的模範﹐引導眾弟子學習他們的榜樣。 穆斯林社會中寬厚和淳樸的風氣就是這樣形成的﹐因為先知穆罕默德在培訓他的弟子時﹐十分重視他們的性格養成﹐薪火相傳﹐保持優良傳統。 先知穆罕默德說﹕“假如你聽說你的弟兄身上有某些你所不喜歡的行為﹐你設想七十條原因為他尋找體諒他的理由。 如果連一條理由也找不到﹐那麼﹐就應當承認﹐你確實對他的情況不瞭解。”(根據貝哈奇傳述的聖訓)
穆斯林的善良和淳厚的行為在麥迪那城內傳為佳話﹐陸續有許多人歸信伊斯蘭﹐其中有些新歸信者﹐衣食無靠﹐也無居所﹐在清真寺和穆斯林居住區彷徨。 人們看到他們經常坐在清真寺附近的大長凳上﹐就稱他們是“長板凳上的人”(ahl as-suffah)﹐等候過往的行人給他們施捨。 據說後來的“蘇菲”(sufi)伊斯蘭來源於此﹐因為其中許多人﹐從原來的信仰中帶入伊斯蘭的苦行僧主義﹐不立家室﹐個人以乞食為生。
這樣的人﹐在麥迪那不斷增多。 先知穆罕默德經常關懷他們﹐傾聽他們述說自己的經歷和想法﹐向他們表示親切﹐關心他們的生活。 這些人同麥加移民來的遷士和本地歸信伊斯蘭的輔士都有所不同﹐他們的生活狀況和過去的經歷﹐使這些人養成了不同的習慣和思維方式。 因此﹐先知穆罕默德對他們的勸告和教誨也不同於一般﹐從他們特有的心態為出發點耐心地引導他們納入伊斯蘭正道。
這些常坐在清真寺附近的乞食者之中﹐確實有虔誠的信士﹐他們敬畏真主﹐尊崇真主的使者﹐心地善良﹐作風正派。 他們深知先知穆罕默德對他們的真心關懷和喜愛﹐因為他經常坦率地同他們交談。 先知穆罕默德對他們說﹕“當穆斯林對他的教胞兄弟姐妹有愛惜之心﹐就直接了當地告訴他們。”(《達吾德聖訓集》和《提爾密濟聖訓集》) 心中有對別人的喜愛﹐直接說出來﹐這也是先知穆罕默德為穆斯林社會確立的傳統。 例如﹐先知穆罕默德有一次握著一個年青小夥子穆瓦德‧賈巴爾的手﹐對他說﹕“憑著真主的尊名﹐我真的很喜歡你。 我也願勸誡你﹐穆瓦德啊﹗ 每次禮拜之後﹐不要忘記祈求真主說﹕‘真主啊﹗ 提醒我對你的感恩﹐完美我對你的崇拜。’”(《達吾德聖訓集》和《納賽聖訓集》) 先知穆罕默德對弟子們﹐不論老幼﹐都在表達他愛心的同時﹐也向他們勸誡﹐希望把他所喜愛的人都引導在正道上﹐這是真誠的喜愛。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一﹑ 對弟子關懷和愛心﹐諄諄教誨
社會局勢決非風平浪靜可以高枕無憂的時期﹐各種敵人都在窺探動靜﹐尋找報復的機會﹐而且暗中的破壞行動經常發生﹐也有小股的對抗和襲擊。 先知穆罕默德在真主啟示下﹐自知任重而道遠﹐必須對他的弟子們加強信仰的教育﹐用嚴格的紀律培訓他們﹐用愛心感化他們﹐幫助他們之間建立手足之情﹐互相寬容和謙讓。 他的弟子和妻子們經常看到他在深夜裏孤獨一人沉思﹐長時間祈禱﹐自言自語。 他在同萬能的造物主靈通和對話﹐祈求真主護佑和援助﹐引導他的弟子們創建一個新的群體﹐穆斯林社會。他年青的妻子阿依莎曾經對丈夫說﹕“真主的使者啊﹗ 你為什麼每天都是這麼長的時間在祈禱﹖ 真主早已饒恕了你過去和未來的罪過﹐你可以安然地過日子。” 他回答說﹕“(不這樣做) 我怎麼能表示我是對真主感激不盡的忠仆呢﹖”《布哈裏聖訓集》和《穆斯林聖訓集》) 他本人加倍功修﹐但對弟子們沒有這樣的要求﹐並不誘導他們增加禮拜﹑齋戒和祈禱的時間。 凡是有弟子問到﹐他們是否應當同他一樣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禮拜和祈禱﹐他教導他們說﹐應當減輕負擔﹐不要花費過多的時間。 有弟子說﹐他們打算拒絕與妻子接觸﹐停止性生活﹐日夜多行拜功﹐例如奧斯曼‧馬祖恩和阿布杜拉‧艾姆爾都這麼說過。 他回答他們說﹕“不必這麼做。 可以有幾天守齋戒﹐另外幾天開齋﹔夜間可以做夜功拜﹐但也須睡眠﹐把時間分配開。 原因是﹐你要為你的身體負責﹐你要為你的眼睛負責﹐你要為你的妻子負責﹐你要為你的客人負責﹐他們都有他們的合法權利。”《布哈裏聖訓集》 有一句話﹐他曾經重複過三遍﹕“那些行為過份的人﹐是在自尋苦惱。”《穆斯林聖訓集》 他經常說過﹕“要有節制﹐要有節制﹗ 只有會節制的人﹐才能獲得成功﹗”《布哈裏聖訓集》
當他的弟子在苦惱的時候﹐先知穆罕默德總會來寬慰他們﹐舒解他們心裏的愁苦﹐他是大家的知心人。 有一個名叫罕紮拉‧伍賽伊德的弟子﹐曾經向他的好朋友艾布‧伯克爾表白﹐他有矛盾的心理﹐擔心是偽信的表現﹐因為在看到先知穆罕默德面前和背後﹐想法不一樣。 在見到先知穆聖的時候﹐就想到天堂的美好和火獄的可怕﹐決心嚴格要求自己﹔當他回到家裏﹐同妻子兒女們在一起的時候﹐那些神聖的想法煙消雲散了﹐只想到過上今世的好日子。 艾布‧伯克爾對他的朋友坦誠地說﹐他也不例外﹐常常有類似的思想活動﹐因此﹐他沒有能力解答他的問題。 於是﹐他們二人一同來晉見先知穆罕默德﹐兩個人各自述說了內心裏存在的矛盾思想。 罕紮拉說﹐他思想上有兩面派的危險性。 先知穆罕默德回答他們說﹕“憑著掌管我靈魂的真主發誓﹐只要你們保持著像現在這樣與我同夥的關係﹐有高昂的精神面貌﹐只要你們永不忘敬畏真主﹐每當你們入睡的時﹐或者走在道路上﹐都有天使來同你們握手。 罕紮拉啊﹗ 假如你在內心裏有別的想法﹐那是因為﹐你有時很認真(追求真理)﹐有時給自己放假﹐輕鬆一下。”(《布哈裏聖訓集》和《穆斯林聖訓集》) 先知穆罕默德對他們內心裏有時出現矛盾的想法﹐解答說﹐這是正常現象﹐不算做偽信者的表現﹐而是人的本性所致。 人非天使﹐活躍的思想是人的本性。 為日常瑣務所累﹐有時認真﹐有時疏忽﹐但是在疏忽的時候﹐只要不疏忽敬畏真主。
他本人沒有讀過書﹐沒有書本知識﹐但是先知穆罕默德卻能發表哲理很強的言談﹐常有驚人之語。 顯然﹐他的智慧來源於真主的啟示。 例如有一次他被問到何為施捨﹐他對施捨引伸出豐富的語言修辭概念﹐他解釋說﹐施捨的本質意義是個人信仰和功修的表現﹐分舍自己所擁有的任何珍貴東西﹐謙遜地向別人奉獻﹐以便滿足別人的要求。 他說﹕“勸人行善是施捨﹐止人作惡也是施捨。 與你們的伴侶性交也是施捨。” 當時有弟子問﹕“真主的使者啊﹗ 在性交中﹐一個弟兄感到滿足﹐他也能獲得真主的恩賜嗎﹖” 先知穆罕默德回答說﹕“你告訴我﹐假如你的兄弟是同一個女人是私通﹐他是否有罪﹖ (當然是罪過。) 那麼﹐在合法婚姻關係中的性交﹐為什麼不會是善功呢﹖”(《布哈裏聖訓集》和《穆斯林聖訓集》)。 先知穆罕默德對弟子們的教化﹐都是在貼近生活的問題上激發思考﹐從來不拒絕回答任何問題﹐幫助弟子們認識到﹐從日常生活中分清是非﹐認識善惡的本質區別﹐以便引導他們克制惡劣的傾向。 人類的高尚精神價值﹐就在於順其自然的人類本性﹐存在於兩個基本點上﹕第一承認人性的需求﹔第二對欲望的自我控制﹐例如﹐禮拜就是人性的需要。 做一個真實的人﹐自然而然地去生活﹐就不會是虛假或偽善。
先知穆罕默德最不喜歡的一種行為﹐是某些弟子內心裏存在一種莫明其妙的罪惡感﹐整天無目的地自責。 他反復對弟子們教誨說﹐不要糊裡糊塗地在至仁至慈真主面前盲目自責﹐自己也不清楚有什麼罪過﹐總是在懺悔。 至大的真主寬宏大量仁慈無邊﹐最喜歡誠實的人﹐不論你有什麼錯誤﹐都可以在坦誠的懺悔中消除﹐得到赦宥﹐恢復到純淨心靈的狀態。 他傳授給弟子們自我淨化的方法是自我檢討和認真悔過﹐這就是“討白”的內在涵義。 有過錯誤﹑缺點﹑失足﹐都不可怕﹐深信至仁至慈的真主無比寬大仁慈﹐拯救罪人的靈魂。 人有追求真理的願望﹐但也有犯錯誤的天性﹐錯誤在所難免﹐都是真主的考驗﹐知錯而悔過自新者都是真信士。 從自身改正錯誤的思路﹐學會善待別人﹐提高穆斯林的人性道德。 真主饒恕你﹐你也應當原諒別人。 有一次﹐一個鄉下來的貝都因牧民﹐他進入清真寺後﹐在牆角小便。 當時在清真寺中的弟子們﹐怒不可遏﹐幾個人要上前去教訓他一頓。 先知穆罕默德阻止了他們﹐他說﹕“你們不要去傷害他﹐就在他撒過尿的地方﹐潑上一桶水﹐就可以了。 真主選派你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要你們把事情辦得容易一些﹐不要把事情搞得複雜化。”《布哈裏聖訓集》
根據聖妻阿依莎的傳述﹐一天﹐有一個男人來晉見先知穆罕默德。 他憂慮重重地說﹕“這下我可完了。 怎麼辦呢﹖” 在先知穆罕默德敦促下﹐他說明了原委。 他說﹕“我在齋月裏﹐應當守齋戒的時間內﹐同我的妻子發生了性關係。” 先知穆罕默德告訴他說﹐可以拿出錢來施捨贖罪。 他說﹕“我確實一無所有。” 說完﹐就退下閃到一邊坐下了。 過了一會兒﹐進來一個人﹐手中托著一盤食物﹐是贈送給先知穆罕默德的美食。 先知穆罕默德大聲問﹕“剛才那個自己說﹐他完了的人呢﹖” 那人站起說﹕“是我﹐在這裏。” 先知穆罕默德把這盤食物傳給了他﹐說﹕“就拿這個去施捨吧﹗” 那人說﹕“是不是必須給比我更窮的人﹖ 可是﹐沒有人比我家更窮﹐因為我家裏人都還沒有吃飯。” “好吧﹗ 就讓你們全家人吃吧﹗” 先知穆罕默德微笑著說。 這件事就是這樣解決了。(《布哈裏聖訓集》和《穆斯林聖訓集》)
先知穆罕默德對弟子的教養﹐以溫和與善良浸透其間﹐他常常說﹕“真主就是溫和(拉菲格﹐真主的美名之一)﹐他喜歡一切溫和(拉菲格)的東西。”(《布哈裏聖訓集》和《穆斯林聖訓集》) 先知穆罕默德常說﹕“真主恩賜給溫和者的福利﹐是暴力者或其他人是得不到的。”《布哈裏聖訓集》 一次﹐先知穆罕默德對他的一個弟子說﹕“在你身上﹐有兩個品質是真主所喜悅的﹕仁慈寬厚(al-hilm)和忍耐克制(al-ana)。”《穆斯林聖訓集》 以此﹐先知穆罕默德在弟子中樹立了行為的模範﹐引導眾弟子學習他們的榜樣。 穆斯林社會中寬厚和淳樸的風氣就是這樣形成的﹐因為先知穆罕默德在培訓他的弟子時﹐十分重視他們的性格養成﹐薪火相傳﹐保持優良傳統。 先知穆罕默德說﹕“假如你聽說你的弟兄身上有某些你所不喜歡的行為﹐你設想七十條原因為他尋找體諒他的理由。 如果連一條理由也找不到﹐那麼﹐就應當承認﹐你確實對他的情況不瞭解。”(根據貝哈奇傳述的聖訓)
穆斯林的善良和淳厚的行為在麥迪那城內傳為佳話﹐陸續有許多人歸信伊斯蘭﹐其中有些新歸信者﹐衣食無靠﹐也無居所﹐在清真寺和穆斯林居住區彷徨。 人們看到他們經常坐在清真寺附近的大長凳上﹐就稱他們是“長板凳上的人”(ahl as-suffah)﹐等候過往的行人給他們施捨。 據說後來的“蘇菲”(sufi)伊斯蘭來源於此﹐因為其中許多人﹐從原來的信仰中帶入伊斯蘭的苦行僧主義﹐不立家室﹐個人以乞食為生。
這樣的人﹐在麥迪那不斷增多。 先知穆罕默德經常關懷他們﹐傾聽他們述說自己的經歷和想法﹐向他們表示親切﹐關心他們的生活。 這些人同麥加移民來的遷士和本地歸信伊斯蘭的輔士都有所不同﹐他們的生活狀況和過去的經歷﹐使這些人養成了不同的習慣和思維方式。 因此﹐先知穆罕默德對他們的勸告和教誨也不同於一般﹐從他們特有的心態為出發點耐心地引導他們納入伊斯蘭正道。
這些常坐在清真寺附近的乞食者之中﹐確實有虔誠的信士﹐他們敬畏真主﹐尊崇真主的使者﹐心地善良﹐作風正派。 他們深知先知穆罕默德對他們的真心關懷和喜愛﹐因為他經常坦率地同他們交談。 先知穆罕默德對他們說﹕“當穆斯林對他的教胞兄弟姐妹有愛惜之心﹐就直接了當地告訴他們。”(《達吾德聖訓集》和《提爾密濟聖訓集》) 心中有對別人的喜愛﹐直接說出來﹐這也是先知穆罕默德為穆斯林社會確立的傳統。 例如﹐先知穆罕默德有一次握著一個年青小夥子穆瓦德‧賈巴爾的手﹐對他說﹕“憑著真主的尊名﹐我真的很喜歡你。 我也願勸誡你﹐穆瓦德啊﹗ 每次禮拜之後﹐不要忘記祈求真主說﹕‘真主啊﹗ 提醒我對你的感恩﹐完美我對你的崇拜。’”(《達吾德聖訓集》和《納賽聖訓集》) 先知穆罕默德對弟子們﹐不論老幼﹐都在表達他愛心的同時﹐也向他們勸誡﹐希望把他所喜愛的人都引導在正道上﹐這是真誠的喜愛。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