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重 返 故 鄉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本站原創    作者:阿立‧蔣敬博士 译
熱度6638票  瀏覽671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09日 18:08

   在十五年前﹐先知穆聖指示一部分麥加的穆斯林流亡到阿比西尼亞去避難﹐後來又陸續去了一些人﹐他們大多數一直居住在那裡﹐有些人在阿比西尼亞過流亡生活長達十五年﹐如賈法爾‧塔里伯。賈法爾提前返回﹐娶妻生子﹐他的太太是阿斯瑪‧烏梅斯﹐他們有三個孩子。跟隨丈夫流亡到阿比西尼亞的烏姆‧西比邦女士﹐因為丈夫改信基督教而捨棄了她﹐阿比西尼亞國王納賈國王建議先知穆聖娶她為妻﹐並且代替先知穆聖為他們舉行新郎缺席的婚禮。烏姆‧西比邦女士以先知穆聖的妻子回到麥地那﹐在清真寺附近安置了她的新房。


  
因為許多流亡海外的穆斯林回國﹐也有許多阿拉伯部落民眾聞訊投靠麥地那﹐要求歸信伊斯蘭﹐加入穆斯林社會﹐因此麥地那的人口迅速增長﹐生活狀況比過去有許多改善。 先知穆聖看到事業興旺﹐但感覺到對弟子們的教育使命更加沉重。他須為各路弟子們付出更多的宣教時間和精力﹐這時他從早期弟子中選擇了領會最深者為他分擔一部分培訓任務。 建設這個新興的伊斯蘭社會﹐教育是根本。


  
週圍歸順的部落未必都十分服氣﹐也有些地方發生利益衝突和武裝磨擦。先知穆聖組建了許多戰鬥小分隊﹐負責社會治安﹐派遣他們到各地調解當地矛盾﹐有時也指令小分隊對不安份者給予教訓。

 

 

一﹐伍薩瑪‧載德的教訓

 

  從北方傳來的情報說﹐那裡有幾個貝都因人的部落很不安份﹐其中鬧騰得最強烈的地方是穆拉氏族。他們經常對法達克綠洲的猶太人部落進行騷擾和侵襲﹐根據協議這些人是合法的居住者﹐應受麥地那保護。先知穆聖得訊後派遣了一支三十人組成的戰鬥小分隊﹐到動亂不安的地區就地攷察﹐為他們調解矛盾﹐但是遭到了陰謀襲擊。小分隊被包圍﹐全部被殺。消息傳來麥地那﹐先知穆聖甚怒﹐決定再選派一支更為強勁的隊到那裡去興師問罪。這次有二百人﹐裝備精良﹐向北方地區出發﹐其中有一名年方十七歲的英俊小伙子﹐名叫伍薩瑪‧載德。 他的父親是載德‧哈里塞﹐前文交待過﹐是當年赫蒂徹太太身邊侍奉生活起居的小童僕。 在她同穆罕默德結婚後﹐把載德當作禮物贈送給她的丈夫﹐成為他的使童﹐但是這個忠誠可靠的小奴隸﹐獲得了自由﹐並且先知穆聖接收他為義子﹐培育他成為伊斯蘭的戰士。


  
從麥地那開來的這支遠征軍﹐投入戰場﹐遭到猛烈阻擊﹐當地許多貝都因部落聯合行動﹐從四面八方圍攻過來。他們希望擊退麥地那的軍事力量﹐趕走猶太人﹐奪取法達克綠洲及猶太人的財富﹐獨霸一方。經過幾個回合的交鋒﹐戰場的局勢發生了轉變﹐穆斯林處於有利的地位﹐而繼續向不退卻的貝都因叛亂武裝發動突擊。由伍薩瑪率領的一小隊人馬﹐在同敵人對抗時受到對方辱罵﹐嘲笑他小小年紀乳臭未干。 伍薩瑪按捺不住心中怒火﹐奮力拼搏﹐敵人難以抵擋而逃跑。他不顧將令的阻止﹐向敵人乘勝追擊﹐在他迎頭趕上時﹐把敵首拉下馬來。敵人首領深受重傷﹐從馬背上摔下後向伍薩瑪求饒﹐而口中高呼﹕“萬物非主﹐唯有真主﹗” 伍薩瑪充耳不聞﹐不理睬他的請求﹐對他手起刀落﹐當場結束了他的性命。伍薩瑪小隊人馬勝利歸來﹐回到中軍帳中報告戰鬥軍情﹐在場的將士們對他的戰地表現無不驚愕。伍薩瑪意識到氣氛不對﹐嚴重違法了軍紀﹐不再多說﹐就在自己的帳篷中閉門不出﹐等待回到麥地那接受發落。


   
當大隊人馬凱旋歸來之後﹐伍薩瑪晉見先知穆聖﹐起初受到熱烈歡迎和接待﹐祝賀他們在這次遠征中吃苦耐勞﹑艱苦戰鬥﹐平息了北方叛亂勝利而歸。在談話間﹐伍薩瑪向先知穆聖報告實情﹐他在對敵前線誤殺了一名願表示投降的敵將。先知穆聖的表情立即嚴肅了起來﹐質問他﹕“你是否在他說了‘萬無非主﹐唯有真主’之後殺了他﹖” 伍薩瑪承認這是事實﹐但他辯解說﹐那個貝都因人看來不老實﹐他可能是在說假話﹐為了蒙混過關躲過對他的懲罰。先知穆聖惱怒地反問﹕“你怎麼知道他說假話﹖ 你是否撕開了他的胸膛﹐看到了他心靈想的是真話還是假話﹖” 伍薩瑪感覺到情況不妙﹐任何辯解都可能不起作用﹐他必定犯了一次不可饒恕的錯誤。


  
出乎他的意料﹐先知穆聖不但沒有嚴厲處份他﹐而和顏悅色地對他分析當時的情形﹐假如不殺了是否會更好呢﹖戰爭對於穆斯林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但理想的目標是實現和平﹐因此不論在戰時或在和平時期﹐應當珍視和鼓勵人們祈求和平的願望。穆斯林為主道出征的目的也就在於此。當那個貝都因人的首領在戰場上表達他的信仰時﹐假如不殺害他﹐讓他活著﹐就為和平增加一份力量﹐如果他是真誠信奉真主。即使時過境遷﹐他以後又改變了﹐但在當時對他的寬容﹐也是表現了穆斯林的仁慈和對和平的真誠願望﹐言行一致。先知穆聖對他的這次錯誤行為的訓導﹐眾人都應從中吸取沉痛的教訓。


  
《古蘭經》說﹕“信道的人們啊﹗當你們為主道而出征的時候﹐你們當事事審慎﹐你們不要對向你們表示和平的人說﹕‘你不是信士。’你們欲圖今世生活的浮利﹐但在真主那裡有豐富的福利。 以前你們是像那樣的﹐但真主施恩於你們﹐故你們當事事審慎。真主確是徹知你們的行為的。”(494)


  
對於全體穆斯林﹐這是一個教訓﹐也是先知穆聖利用伍薩瑪這個錯誤的機會對弟子們教誨的生動例子。在戰場上對抗和撕殺時﹐伊斯蘭之前的阿拉伯人有這個不知從哪個年代開始的古代傳統﹐對敵人一律格殺無論﹐形成了蒙昧時代不成文的法律﹐對投降者或戰俘也從不寬恕。穆斯林隊伍中﹐大多數人都是從舊時代過來的第一代穆斯林﹐在他們的血液中流著許多傳統習慣﹐像伍薩瑪這樣的情況﹐他們多數人認為沒有錯﹐因為這是歷來的是非標準。 先知穆聖寬恕了伍薩瑪﹐但從他身上取得了教訓弟子們的活教材﹐提高了穆斯林社會對伊斯蘭的深入理解。伊斯蘭代表了人類文明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伍薩瑪向先知穆聖表示了決心﹐從此之後﹐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信息傳出﹐人們在茶余飯後都在討論這個話題﹐對全體穆斯林上了生動的一課。 這樣的事件﹐每次都成為先知穆聖培育第一代穆斯林純正伊斯蘭思想的好機會。這樣﹐在三年之後﹐當先知穆聖完成真主差遣的使命歸真時﹐弟子們每當在聚集的時候都談論真主最後使者遺留的教誨﹐對於當時參加過許多次麥地那保衛戰的老戰士們﹐他們總結了一套完整的伊斯蘭戰爭道德新思想。


  
人的思維和智慧﹐使每個人都有能力在眾人面前偽裝﹐把內心裡的想法隱藏起來。 先知穆聖在面對眾人心理活動多樣性和複雜性時﹐以他的誠實和寬容品格對各種偽裝給予鑒別。他非常清楚﹐在他週圍的各種人物﹐思想活動多種多樣﹐其中有許多趨炎附勢的偽信者﹐但不能把他們都當作敵人斬盡殺絕。他對許多人的可疑行為﹐只是審慎小心﹐而是對他們寬容和仁慈﹐不做主觀結論﹐給他們時間觀察和思考。


  
在他的眾弟子中﹐有一個人﹐先知穆聖對他仁至義盡的教誨和等待﹐直到他頑固不化地死去。這個人是阿布杜拉‧烏拜﹐他曾經多次說謊﹐而且在伍侯德戰役開始前夕當了逃兵﹐繼續為敵人做密探﹐保持聯繫﹐向敵人提供穆斯林陣營情報。 先知穆聖明知他的卑鄙行為﹐但沒有揭穿他以示耐心等待他的悔悟﹐只是在選派任務時﹐稍加小心﹐不敢派他去擔當重任。烏拜在塔布克戰役中被打死﹐他的屍體運回時﹐先知穆聖還為他舉行了站禮﹐為他送葬。當時﹐大弟子歐麥爾堅持反對為他舉行葬禮﹐但是先知穆聖還沒有得到真主的啟示﹐因為在烏拜生前沒有正式揭露過他的罪行﹐在他死後仍以同志相待。


  
先知穆聖向真主祈禱﹐祈求指引﹐真主的啟示來到了﹐《古蘭經》說﹕“你永遠不要替他們中已死的任何人舉行葬禮﹐你不要親臨他們的墳墓﹐他們確已不信真主及其使者﹐他們是悖逆地死去的。”(984)從此﹐在伊斯蘭的禮儀中﹐這個規則被確定了下來﹕穆斯林不對叛教者或不信道者舉行伊斯蘭的葬禮﹐也不去他的墓地為他祈禱。


  
以上這段啟示以明確的語言和定義﹐確定了對偽信者等待的期限﹐對偽信者頑固不化直到死亡時﹐該是蓋棺定論的時候了﹐不容再含糊﹐對背叛者不敬以禮儀﹐不為他祈禱。 這是真主的命令﹐但不適於偽信者的死亡之前。先知穆聖的對待偽信者的態度為我們樹立了正確的榜樣﹐在偽信者在穆斯林之中繼續偽裝的有生之年﹐任何判斷都沒有充足的理由﹐同時是給他悔悟的機會。只要他還活著﹐就有心靈受觸動而幡然改正的可能性﹐穆斯林弟兄應當等待到他的最後一刻﹐就像先知穆聖那樣﹐對他做到仁至義盡。在他最後一刻﹐至死不變頑固到底時﹐執行真主的命令。人到死亡時﹐真主對每個人的測試時期全部結束﹐今世的一切機會走到了盡頭﹐對偽信者﹑背叛者和撒謊者﹐沒有必要為他向真主求恕饒和說情﹐咎由自取﹐別人的善意都是枉費心力。

         (根據《布哈里聖訓集》(2378)記載﹐烏拜在臨死前曾向先知穆聖懺悔﹐他表達了對穆斯林不忠行為有悔過之心﹐尤其在他生前對他叔父阿巴斯的表現後悔莫及。 先知穆聖為他舉行葬禮﹐但弟子中有許多人不理解﹐而向先知穆聖提出不讚同意見。有學者認為﹐真主頒降這段啟示不是專對烏拜﹐而是向信士們告誡的普遍性原則。---- 原書註釋)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290 踩:357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7 (155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7 (1505次打分)
【已經有2932人表態】
851票
感動
681票
路過
670票
高興
73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