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覲
一、朝覲的意義
阿拉伯字「哈芝」(Hajj)的意義是為指定目的而出發, 尤其是指到阿拉伯麥加城的「卡亞巴」(Ka’aba)天房朝覲及指定的月份中舉行某種典禮。 朝覲天房的儀式是根據古蘭經(第二章一九六至二零三節, 第五章九十八至一零零節, 又第廿二章廿七至三十二節)的指示及穆罕默德(Muhammad)聖人(求主賜福他)的行為而舉行的, 是紀念伊布拉謙(Ibrahim)* 聖人, 他的妻子夏芝蘭(Hajer)*和他們的兒子伊士美(Ismail)聖人(求主賜福他們)的偉大事蹟。 朝覲的目的正如伊斯蘭其他敬拜真主的形式一樣, 在於培養我們、 樂於順從真主的命令。 所以穆聖說:
「舉行朝覲或副朝(’umra)的人, 就是等於來探訪真主(意即誠心誠意, 只為拜主而來。)如果他們向主求助, 真主定會答應的; 如果他們向真主求恕, 真主也會准許的。」
* 伊布拉謙 = 亞伯拉罕(Abraham)
夏芝蘭 = 夏甲(Hagar)
二、朝覲的宗旨
朝覲的精神就是完全犧牲的精神; 換句話說, 是要把個人的安逸, 世俗的享樂, 財帛的收獲, 戚友的情誼, 外表的虛榮, 出身的貴賤, 種族的優劣, 個人的成就, 社會上的地位等全部放棄。 這種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 只有伊布拉謙聖人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 所以他被稱為「真主的朋友」(Khalil-ul-Allah)
伊布拉謙聖人所做的自我犧牲事跡, 古蘭經敘述如下:
「(伊布拉謙說:)『我的養主啊! 你把一個清廉的(兒子)賞給我吧!』 我(真主)就以一個堅忍的童子(伊士美)給他報喜訊。 及那小兒達到隨他工作(的年齡), 他說:『我的兒子呀! 我夢見必須犧牲你, 你考慮, 你的見解如何?』 那小兒說:『父啊! 你奉命行事吧! 若是安拉意欲, 你就見我是忍耐的。』 當他父子順從, 他(伊布拉謙)使他(伊士美)前額觸地的時候, 我(真主)曉諭他:『伊布拉謙! 你已實踐夢象了。』 我(真主)就這樣的善賞一般為善的人。 這確是一個顯著的試驗。 我用大的犧牲救贖他了。 我把(讚揚)他遺在後人之間, 給伊布拉謙道平安。」(古蘭經第三十七章一零零至一零九節)
雖然這事發生在公元前二千多年, 它依然對我們有著明確的顯示。 伊布拉謙愛其兒子勝於一切, 但真主的命令一到, 他卻毅然肯犧牲愛子。 這件事足以清楚地証明, 伊聖對服從主命, 是較對世上任何其他事物, 更為重要的。 想表示出順主的精神, 除這例子外, 恐怕難以找到更好的例証。
朝覲實在是一個最偉大的國際性集會, 因為在集會中, 穆斯林的手足之情, 就能從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 如果把誠意朝覲的精神, 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那麼全球穆斯林必能成為一個團結的整體。 這時人類間的優劣和歧見, 也會一掃而空。 穆斯林縱使是來自不同的種族, 有不同的膚色、 語言、 文化、 背境、 社會形式、 經濟狀況和教育水準, 然而都是為了遵從主命而來。 他們穿著同一簡單的服式(用兩塊不聯縫的白布作衣服), 以同一動作, 同一方法, 同一目標來讚美全能真主的光榮。 這種同一表現和共同目標, 使朝覲者能深深瞭解到在真主御前人類是一律平等的; 而我們一切的行為都要向主負責。 從這一點看來, 朝覲的另一意義是警惕穆斯林在審判日來臨時, 人人都會平等地站在真主御前, 接受賞罰。
朝覲也提醒我們有關伊斯蘭教的復興和擴展; 放棄偶像的崇拜, 豎立侍奉獨一真主的宗教; 認識穆聖和早期穆斯林的困難和成就。
三、麥加(Mecca)
麥加是伊斯蘭的聖城, 位於阿拉伯半島上。 全城隱藏在長形而不規則的山谷裡, 周圍有小山繞著, 隱約露出通道。 雖然麥加的氣候, 極度炎熱和乾燥, 是片草不生的不毛之地, 因而不適合人類居住, 但很久以前它是阿拉伯的商業和文化中心。 由於天房之所在和伊布拉謙聖人與他的妻兒及其後裔的關係, 所以麥加在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麥加位於默地那(Medina)東南二百二十五哩。 穆聖生於麥加, 葬於默地那。 除短暫旅行外, 穆聖畢生都在這兩城渡過。 所以, 兩地都成為穆斯林最珍貴的城市。
四、卡阿巴天房
「卡阿巴」(Ka’aba)的字義是一座立方形的建築物。 它是指麥加城中用石塊和灰泥建成的立方形建築物, 高四十五呎, 闊三十三呎, 長五十呎, 平時蓋著一幅上面有用金線刺繡的一些古蘭經章節的黑布。 卡阿巴天房被稱為「最古老的建築物」(Baitul-Atiq)、 「禁寺」(al-Masjid al-Haram)和「真主的屋宇」(Baitu-Allah)。 各地穆斯林每日五次的拜功全是向著天房舉行, 因為古蘭經第二章一四四節有載:
「你就面向禁寺吧! 你們處在不論那裏, 你們應面向那一方向(作禮拜)。」
地球上各地朝著卡阿巴天房的方向稱為「朝向」(Qiblah)。
卡阿巴天房是人類為朝拜獨一真主而建造的第一所建築物, 它是由伊布拉謙聖人和兒子伊士美聖人建立的。 關於天房的建設, 古蘭經中有下列的敘述:
「昔日, 我(安拉)為伊布拉謙指定天房的基址 ……..」
(古蘭經第二十二章二十六節)
「當伊布拉謙和伊士美起高了殿基的時候說:『我們的主啊! 求你悅納: 你實是能聞的, 深知的。』」(古蘭經第二章一二七節)
「我(安拉)曾命令伊布拉謙, 伊士美:『你們為巡遊的人, 常住的人, 鞠躬叩頭的人, 清潔我的殿。』」(古蘭經第二章一二五節)
「昔時, 伊布拉謙說:『我的主啊! 你把平安賜給這個城市, 你保護我和我的子孫不拜偶像。』」(古蘭經第十四章三十五節)
可是, 隨著時間的逝去, 人們對主的獨一信念, 對主的遵從, 對卡阿巴天房的特殊意義及朝覲的精神都漸漸遺忘了, 他們並且回復拜偶像及迷信異端之習俗。 在穆聖以前, 天房內有三百六十個偶像, 人們到來朝覲只不過是當作出會遊行而已。 直至回曆八年, 麥加人歸信伊斯蘭, 穆聖把天房內所有偶像清除, 並奉主命使朝覲之真正精神重新復興過來。
天房不是穆聖的出生地點。 我們要強調的是, 往天房朝覲絕不是拜穆聖或其他任何人物, 這是有異於別教的朝聖。 天房和其他聖地所以受尊重者, 全因其社會組織和歷史背景之故, 而非因其本身的價值, 這一點讓我們再強調聲明, 朝覲和其他伊斯蘭的崇拜形式一樣, 都是為了侍奉至高的真主。
五、朝覲是主命之一
朝覲是伊斯蘭教的第五個基柱。 凡屬穆斯林, 不管男女, 如具備下列條件, 一生中最少朝覲一次是當然的主命: 精神健全, 體格康健, 身無債務, 旅費備足, 家人生活無缺。 在往返麥加之行程中, 更應顧及他的財物和他本身的安危。 真主在古蘭經裡說:
「凡能行此路程的人們, 都應當因為安拉去巡禮天房。」
(古蘭經第三章九十七節)
假若一個穆斯林已達到上述條件, 卻未朝覲而歸真了, 他的家人或他們所選派的人, 都可以替死者代行朝覲。 殘疾者, 除健康外, 達到上述其他條件時, 也可請別人代朝。
六、朝覲的種類
朝覲可分為正朝和副朝。
正朝又可分為三種: 瞻禮朝、 聯朝和單朝。
(甲)瞻禮朝: (又稱分段朝)
首先在朝覲的季節裏(回曆十及十一月的整個月和十二月份的首七天)為副朝(Umrah)而受戒; 完成副朝後即開戒; 然後在同年的十二月八日在麥加再受戒作正朝(天命的朝覲Hajj)。
(乙)聯朝:
是為副朝和正朝一起立意受戒, 直到十二月十日(即宰牲日)才開戒。
(丙)單朝:
朝覲者若帶同宰牲用的牲口往朝覲, 無論在何處受戒(即在指定戒關受戒, 或如在麥加居住的人在麥加的居處受戒或在離指定戒關最近處受戒), 須保持受戒至宰牲日。 如沒有帶同牲口往朝覲, 他便須在巡遊天房和奔跑後(即完成副朝後), 剪髮開戒, 到十二月八日再次受戒(即為正朝而再次受戒), 這是穆聖為那些沒有帶同牲口往朝覲的人所作的規定。 作聯朝的人, 如沒有帶同牲口, 亦應依這個規定, 在副朝後開戒。
副朝:
不管什麼時日, 凡穆斯林都可以到訪麥加和舉行副朝, 其中包括受戒(ihram), 遊天房(tawaf即繞天房步行七周的典禮)和奔跑(sa’ai來往兩小丘間急步而行)。 奔跑之後, 脫下戒衣, 這樣副朝就算完成了, 但不能代替正朝。
七、朝覲儀式
現將朝覲的儀式和其歷史意義, 依次分述如下:
(甲)受戒(ihram)
受戒是以精神和肉體奉獻真主的一種表現:
倘可能的話, 在未抵麥加前, 朝覲者首先舉行大淨和小淨。 要是環境不許可, 在受戒之前, 舉行土淨。 穿上了戒衣之後, 即須立意如下:
「真主啊! 我誠意舉行朝覲(或副朝, 或瞻禮朝, 或聯朝或單朝, 祇要看情形所需而舉意)。 我今為這件事穿起戒衣, 求主使我順利完成, 並求你接納我的功課。」
穿起戒衣之後, 即禮兩拜。 男裝戒衣, 就是兩塊不聯縫的白布。 一塊把下身至膝蓋之下, 腳踝之上的地方圍著; 另一塊則披在肩膊之上, 遮蓋著上身。 女性沒有規定的戒衣, 衹要穿著潔淨樸素的衣服, 袖長至腕, 身長到腳跟, 並遮蓋頭髮便成。
受戒表示安寧、 忘我和完全服從真主。 穿上戒衣象徵著拋棄了塵世中物質的慾念, 以及各類繁華的裝飾。 在受戒期內, 朝覲者不可作任何俗世的享樂, 直至朝覲典禮完成, 戒衣脫下的時候為止。 當應該穿戒衣之時, 不可穿其他的服裝, 不得配戴珠寶首飾或抹上香水等物, 不可剃鬚、 或剪髮、 或修指甲或進行房事。 受戒時不得因小事而口角、 爭辯、 粗暴和談論異性, 不得毀滅生物, 更不許打獵。 朝覲者的身體為朝覲的功課而動作, 心為拜真主, 反省自己, 因而領悟到一切侍奉真主的意義, 並體會到天下穆斯林團結大同的精神。 在受戒期間, 應不斷齊聲高唸遵命詞(Talbiya)*。
*「遵命詞」, 其內容是:
「我來了, 安拉啊! 我遵命來了。
你, 獨一無二, 無偶無匹。
一切感讚、 恩典和統治權, 都是你的。
你, 獨一無二, 無偶無匹。」
(乙)遊天房(tawaf)
朝覲的人進入圍繞天房的廣場時, 誦唸下文:
「真主啊! 你是和平的, 和平由你而來, 我們的掌握者啊! 求你賜給我們平安, 准許我們進入樂園, 平安的住所(天堂)。」
卡阿巴天房的一角鑲著一塊黑石(al-Hajar al-Aswad), 該石原是伊布拉謙聖人所建天房的石塊。 根據聖例, 朝覲者先吻黑石(或撫摩、 或向黑石舉手), 然後圍繞天房遊行七次。 每次巡行時, 誦唸各種讚詞。 若是集體朝覲, 各隊員可跟隨領導人誦唸各種讚詞。 假如不會誦唸, 可以用自己的言語讚美真主。
(丙)奔跑(sa’ai)
遊天房完畢後, 朝覲的人群同向麥加城中心附近的沙花(as-Safa)和麥華(al-Marwa)小山前進。 從前伊布拉謙聖人奉主命在此留下他的妻子夏芝蘭和兒子伊士美及少量的食物和水, 讓他們在麥加之荒地過活。 他們的食物和水, 不久便用盡了。 在那烈日灼人的沙漠中, 這對無處藏身的母子, 口渴非常。 夏芝蘭便在這兩小山之間, 來往奔跑, 找尋食水, 來救活她的兒子。 這時候她的兒子無故把腳跟踏入沙中。 當夏芝蘭回到他身邊時, 突然見她兒子踏足的地點, 有泉水流出來。 她便用這些珍貴的泉水救活她的兒子。 其後, 這股清泉吸引了一支民族在這個山谷中和夏芝蘭母子為鄰, 安居樂業。 這股泉水自此命名「滲滲井」(Well of Zamzam)。 雖然這泉水的位置曾一度消失, 其後由真主夢示穆聖的祖父艾布杜穆達臘(Abdul Muttalib), 終於再發現這泉水。 這泉水被視為至尊貴的, 所以朝覲者必嘗試這泉水。
真主命我們紀念夏芝蘭找尋清水一事, 所以, 奔跑沙花山和麥華山之間七次, 便成為朝覲中的重要部份。 朝覲者登上沙花山和麥華山時, 都大聲朗誦遵命詞。
(丁)亞拉花山和穆士達利花山小住
回曆十二月九日那天的日出後, 朝覲的人全向著距離這裡十二哩路程的亞拉花山出發, 有步行的, 也有乘車的, 沿途朗誦遵命詞。 亞拉花小山的山谷是一塊寸草不生之地, 面積很大, 足以容納所有的朝覲者。 照近年的紀錄, 朝覲人數達數百萬。 在回曆十二月九日的正午時, 各人站立在該處向真主祈禱, 自我反省、 懺悔、 參悟天下穆斯林大同的真義。 在此他們亦集體同時舉行晌禮(Dhuhr)和晡禮(Asr), 穆聖曾說:「最好的拜功, 就是在亞拉花山那天的禮拜。」日落時, 朝覲的人便拆帳幕, 急步行到約五哩外的穆士達利花山, 在那兒合併舉行昏禮(Maghrib)和宵禮(Isha), 並在那兒渡宿一宵。
(戊)美那村(Mina)
回曆十二月十日晨早, 各人趕回美那村, 這就是從麥加到亞拉花山途中經過的小村。 村中有三條石柱, 是代表當伊布拉謙聖人帶他的兒子到犧牲場所時, 魔鬼撒旦(Satan)引誘他兒子背叛的三處地點。 伊士美曾用石塊向魔鬼投擲, 故朝覲的人們也用石塊向這三條石柱投擲, 藉以表不抗拒魔鬼挑撥的意思。
(己)犧牲節(Eid-ul-Adha)
當朝覲者向第一條石柱投擲石塊後, 便舉行宰羊或駱駝的聖例, 以紀念伊布拉謙聖人服從主命, 願意犧牲他的兒子伊士美, 及後真主命他以宰羊代替的事蹟。 慶祝犧牲節是朝覲儀式中的一部份, 也是世界穆斯林共同慶祝的節日, 有經濟能力的人, 都應舉行宰牲, 並將牲口的肉分贈窮人或與親友及家人享用。
我們要清楚明白, 宰牲並不是贖罪, 也不是用以息主怒; 而是紀念伊布拉謙聖人為順從主命而甘願放棄自己寵兒的精神, 穆斯林在必要時, 應該為主道不惜犧牲個人的性命財產。 古蘭經說:
「牠的肉和牠的血絕達不到安拉, 只有你們的忠誠能達到祂。 真主就是這樣的為你們降服牠, 好教你們讚安拉偉大, 因祂是指導你們的。 你(穆罕默德)給為善的人們報喜訊吧!」(第二十二章三十七節)
宰牲後, 朝覲者便理髮(最少剪去數根頭髮), 除去戒衣, 穿回普通衣服。 回曆十二月十日或翌日回麥加, 作第二次巡遊天房, 稱之為正朝的巡遊。 至此可以開戒, 即受戒的禁例便解除了。 在回曆十二月十日後兩三天, 朝覲者仍須逗留在美那村, 讚頌真主及完成其餘擲石的儀式。 也有些人在麥加逗留大半天, 入夜才回去美那村, 但各人必須在美那村中過兩夜, 至回曆十二月十三日, 朝覲典禮便告完畢。 而在離開麥加以前, 再往巡遊天房, 稱之為「辭朝」(tawaf wida’)。
大多朝覲者會到麥地那(Medina)探訪穆聖的陵墓和「聖寺」(al-Masjid al-Nabawi), 也有些人探訪在耶路撒冷的「遠寺」(al-Masjid al-Agsa), 該寺建在所羅門王聖廟的舊址。 由於穆聖夜遊(Lailat al-Isra)及在此登宵(al-Mi’raj)的事蹟而聞名, 並為穆斯林所重視。 不過, 探訪聖蹟(ziara, 到麥地那及耶路撒冷), 並不是主命, 也不是朝覲典禮中之一部份。
八、重要提示
舉行正朝或副朝的詳情是很複雜和冗長的, 可以參考有關的書籍, 例如阿密卡瑪(Ahmad Kamal)所編著的「神聖旅程」(The Sacred Journey)或白蓮父所著的「朝覲南針」。 任何穆斯林欲在舉行正朝或副朝前, 必須取得沙地阿拉伯大使發出的有效簽証。 朝覲者可僱用沙地阿拉伯政府授權的專業嚮導, 以照顧朝覲中一切事宜, 並可作翻譯。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