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的前定觀不是宿命論

有人認為伊斯蘭教的前定觀是宿命論 ,本人不揣冒昧,參考有關經典資料撰寫此文,旨在說明伊斯蘭教的前定觀不是宿命論。

眾所周知,信仰前定是伊斯蘭教的“六大信條”之一。前定,系阿拉伯語“蓋德爾”的意譯,我國操漢語的穆斯林稱“定然”、“定奪”。

《古蘭經》論述前定的經文很多,現引以下幾節“不得真主的許可,任何人都不會死亡;真主已註定各人的壽限了。”(3:145);“如果真主使你遭受災難,那末,除他外絕無能解除的。如果他使你享受福利,(那末,任何人不能干涉他),因為他對於萬事是全能的。”(6:17);"你說:‘我們只遇到真主所註定的勝敗,他是我們的保佑者。教信士們只信賴真主吧。’”(9 :51)。

這些經文的表面意義是說,人的吉凶福禍、生死壽限皆是真主前定,人無法改變。因此,莫說是非穆斯林,即便是早期伊斯蘭教歷史上的賈卜利耶學派也一度認為,人的一切思想言行,在他出生之前就由真主預定,只能順從不能違背。這種宿命論觀點至今仍在影響著不少穆斯林群眾。

賈卜利耶學派的觀點是否正確呢?據有些《古蘭經注》解釋,這類經文大部分是為駁斥多神教徒的言論而降示的。當時阿拉伯人崇拜偶像,穆聖奉命勸導他們信仰崇拜獨一的真主。那些多神教徒卻愚昧無知、頑固不化,妄稱偶像能決定人們的命運與吉凶福禍。《古蘭經》這樣說:“你說:‘真主啊!國權的主啊!你要把國權賞賜誰 ,就賞賜誰;你要把國權從誰手中奪去,就從誰手中奪去,你要使誰尊貴,就使誰尊貴;你要使誰卑賤,就使誰卑賤;福利只由你掌握,你對於萬事,確是全能的。’”(3 : 26)。

可見,經文實際上是強調只有真主才是執掌一切、無所不能的主宰,任何偶像絕不能取代真主掌握人類命運。顯然,賈卜利耶學派的觀點與伊斯蘭教的前定觀是背道而馳的。

同賈卜利耶派的觀點相反,有的學派認為,人是真主創造的,但人有充分的意志自由。真主創造了善惡,但人的善惡行為不是真主預定的,而是人類自己行為的結果。人們行善是出於理智的選擇,作惡是喪失理智的結果。真主依據人們的善惡行為進行賞罰,充分體現了真主的公道。無疑,這種觀點是正確的。

我們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重性。《古蘭經》揭示這種規律時說:“真主從懦弱創造你們,在懦弱之後,又創造強壯,在強壯之後又創造懦弱和白髮,他要創造什麼就創造什麼”30 :54)。這些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與自然法則,即是真主的前定。一切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譬如小到人的富貴貧賤,吉凶福禍、生死壽限;大到歷史的演變、社會的興衰、天體的運行、自然界的變遷等等,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互相轉化。這種轉化,除客觀因素外,還有人的主觀因素,即人類可以創造條件,使之朝著有利的方面發展,這就是所謂人的意志自由 。 這是因為真主在創造前定規律的同時,又賦予人類選擇善惡、分辨是非的能力。為強化這種能力,真主通過降示經典、選派使者等方式 ,教化人類掌握一定的社會知識與自然科學知識,指導人類在社會實踐與生產實踐中揚長避短,奪取勝利。在道德修養上,引導人們廉潔奉公,避免作惡犯罪。但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難免有失誤、越軌之舉。因而人們無論行善或作惡,都是個人的意志使然,都要自負其責,正如《古蘭經》所雲:“各人要享受自己所行善功的獎賞,要遭遇自己所作罪惡的懲罰”(2:286)。這就是伊斯蘭教關於前定與人類意志自由的統一觀,故有的學者稱其為“前定自由論”。

中國伊斯蘭教先賢王岱輿在其《正教真詮•前定》中曾就此作了精闢的論述:“真主造化人、神及萬事萬物,所以觀人世之善惡也。善惡乃天定,作善作惡乃自由。無前定亦無自由,非自由亦不顯前定,然自由不礙前定,前定亦不礙自由,似並立而非並立也。或曰:前定,自由何別乎?曰:前定者,天事也;自由者,人為也。人為總不出天定,而非天使之為也。”

這種見解新穎獨特,分析深透,有條有理地闡明了伊斯蘭教前定觀的實質內容。

實際上,《古蘭經》非常重視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強調人在真主的前定面前,有決定自己乃至一個民族命運的行為自由。經雲:“這確是教誨,誰願意覺悟,誰可以選擇一條通達他的主的道路”(76 : 29);“真主必定不變更任何民眾的情況,直到他們變更自己的情況”

(13:11)。這充分說明,在現實生活的實踐中,人是決定自己命運的主要因素。這種觀點,在一些聖訓中,表現得更為鮮明、突出。

據賽爾德•本•瓦利德說,阿卜杜拉•本•麥斯歐德傳述,穆聖說:“人在母腹裡還是一團肉胎時,真主就派天仙刻寫他的行為、食祿、壽限、福禍,爾後為其注入生命。誰奉行善功,儘管曾註定他入火獄,但當他離火獄一尺之距時,幹了善事則入天園。誰幹了惡事,儘管曾註定他進天園,但當他離天園一尺之距時,幹了惡事則入火獄”。

這段聖訓揭示了真主前定與個人自由的關係。前定與自由都是構成事物形成的兩個因素,只強調前定作用,忽視個人行為的作用,就是片面理解前定。事實上,伊斯蘭教是非常注重人的主觀作用的。在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中,因行善而改變自己命運的典型例子,是屢見不鮮的。據經典記載:達吾德聖人剛送走一位客人,死神前來告訴他:這個人七天后要死亡。幾個月後,達吾德聖人又遇見此人。於是他驚奇地問死神,這人還活著,你的話為什麼不靈驗?死神告訴他,那天他同你分手後,半道上幹了件真主喜悅的善功,因而延長壽命20年。

可見,既然個人善功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那末,我們就沒有理由說伊斯蘭教前定觀是宿命論。

談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古蘭經》讓人忍受戰爭與患難,這不是宿命論又是什麼呢?我們只要瞭解這類經文降示的背景,就會明白這個問題。原來,穆聖遷徙麥迪那後,伊斯蘭事業逐漸發展壯大。驚慌不安的多神教徒與偽信士妄圖用武力一舉消滅之。為挫敗敵人陰謀,真主令穆斯林以戰爭保衛伊斯蘭教,以戰爭換取和平。這無疑對愛好和平的穆斯林來講是一種嚴峻的考驗。殘酷的戰爭使犧牲的穆斯林遺留下大批孤兒寡母,在當時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這些人生活毫無保障。真主降示經文安慰他們振作精神,克服困難。這並非像有人所說,是叫人們忍受現實的一切苦難,安於現狀,以期在末日審判時判入天堂。

伊斯蘭教的前定觀與宿命論有著本質的區別。宿命論宣揚的是消極無為、聽天由命的悲觀思想,讓人們甘當命運的俘虜。而伊斯蘭教的前定觀不是束縛人們的手腳,而是充分調動人的主觀積極性;不是禁錮人們的思想,而是引導人們解放思想,尋求進步;不是叫人束手待斃,而是引導人們努力奮鬥的一種辨證的、積極的教義學觀點。一句話,就是正視現實,讓人們把後世的希望建立在今世工作的基礎之上,正象經典中的一句諺語所說“種瓜者得瓜,種豆者得豆。”這無疑給廣大虔誠的穆斯林展示了今世生活的廣闊前景,激勵他們珍惜光陰,努力拼搏,競相做好事,樹善舉,以獲得真主最大的喜悅。

正如大賢阿裡所傳述,穆聖一次參加葬禮後,意味深長地告訴眾門弟子:

“無論是你們,還是剛出生的嬰兒,在天園與火獄裡的位置早已註定,其福禍亦早已註定。”有人問,使者啊!既然如此,那我們還再行善嗎?

穆聖堅定地說:“要!得福者將因善功增加福分;遭禍者將因善功變禍為福。”

綜上可知,伊斯蘭教是務實的宗教,是兩世並重的宗教,它從不宣揚一切聽天由命,遁世絕俗,因此我們說伊斯蘭教的前定觀不是宿命論。

【來源:《中國穆斯林》】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